神冈区
神冈区(#重定向 ,白话字:),旧称「新广-{庄」,前身「神冈乡」,位于台湾台中市西北部,台中盆地的北缘,大甲溪下游南岸,大肚台地的东北方:4:195,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农业为辅:36-37。
1945年将神冈-{庄改制台中县丰原区神冈乡,1950年裁撤区署,改直隶于台中县:30:263,2010年县市合并,改设为台中市市辖区「神冈区」。神冈区早期为隶属平埔族的巴宰族岸里社人的活动区域:1,由于清领时期时曾多次协助清军平乱,请领垦地,是台中平原地区开发的起源地。二战后随著高速公路交流道的设置、都市计划的开发与工业区的扩编,在县市合并前,已连同丰原其它周遭地区定位为中部科技产业与商业政治的核心地带:1。境内有筱云山庄、社口林宅等观光景点。
历史.
清乾隆25年(1760年)的台湾民番界址图(刊登于台中县古地图研究第34页),有名为「成岗-{庄」。清乾隆55年(1790年)的彰化县聚落分布图(刊登于台中县古地图研究第56页),有名为「神降-{庄」。至于「神岗-{庄」的名称在嘉庆二十三年买卖契约就有。推测「成岗-{庄」组合「神降-{庄」最后成为「神岗-{庄」的名称由来。
神冈区最早原为掌控中部地区的平埔原住民族群巴则海族大社岸里社所在,康熙38年(1699年)因助官府平吞霄社(今苗栗县通霄镇)乱崛起,并在康熙末年请垦包括神冈区在内的广大土地,是整个台中地区开拓之始。
后广东省东部(粤东)客家人张达京入台,定居于岸里社,协助岸里社开垦并凿水圳灌溉,当时形成的村落有望楼(望寮)、社口(万兴庄)、北庄、浮圳(红圳头)等。其中至少北庄、红圳头等地,在乾隆末年林爽文事变时,还有北庄当地客家人李乔基(又名李安善),组织过北庄客家义民军,与邻近的泉州籍闽南人的泉州义民军,以及以岸里社为主的“熟番义民军”,共同抵御漳州籍闽南人为主的林爽文势力入侵今日神冈与丰原区一带。
清道光年间,因爆发数次全台湾闽客械斗,神冈客家人逐渐不敌,也使原居台中海线的泉州籍闽南人大量来神冈一带构居,于是逐渐形成泉州人聚落,当地原有客家人或逐渐被福佬化为福佬客(如神冈三角仔吕家、岸里社张家等家族),或往北迁徙到今日桃竹苗客家区。
清光绪13年(1887年)台湾建省,台中地区置台湾县、后改隶台湾府。
1895年,台湾纳入日本版图:70-71。5月21日,台湾分三县一厅,神冈隶属台湾县。8月24日,台湾县改名台湾民政支部:22。1896年4月,台湾民政支部改名台中县,属台中县捒东上堡:22。1897年,改为六县三厅:22,属台中县葫芦墩办务署。1898年,改为三县三厅,属台中办务署葫芦墩支厅:72。1901年,全台分二十厅:73,裁撤县及办务署,神冈隶属台中厅葫芦墩支厅捒东上堡:94,一部分属葫芦墩区,一部分属社口区,一部分属三角仔区:2、22。1902年5月20日,将上南坑、翁子社、葫芦墩、社口、三角仔五区裁并为葫芦墩、社口两区:73。1903年6月,将社口区的花眉-{庄、三角仔区的大埔厝-{庄分别并入埧雅区、潭仔墘区:94。1920年,全台分五州二厅,州厅下设市、郡、街-{庄,神冈-{庄属台中州丰原郡:76。神冈-{庄辖神冈、北-{庄、圳堵、新-{庄子、山皮、社口、三角子、大设、下溪洲等9个大字:96。
1945年台湾改归中华民国,将日治时期的五州、三厅、十一州辖市改为八县、九省辖市、二县辖市,神冈-{庄改制为「神冈乡」,隶属台中县丰原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分十六县五省辖市,台中县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并裁撤区署,神冈乡改直隶于台中县:30。2010年12月25日,配合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神冈乡改制为市辖区「神冈区」,隶属台中市。
地理.
地形.
神冈区位于台中市西北部,东依丰原区,西接清水区,北隔大甲溪与后里区相望,南邻大雅、潭子两区。行政区域形状略呈四角形,面积共计35.0452平方公里:195。神冈区分为三个地形区,一为北部的大甲溪溪底地区,一为东部的台中盆地盆底地区,一为西部的大肚台地地区:196-199。
北部大甲溪溪底地区为大甲溪的旧河道,位于丰原冲积扇的北方,约在10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大甲溪与乌溪形成联合冲积扇,将砾石从雪山山脉冲刷而下堆积成为台中湖盆。后因车笼埔断层发生错动,西侧的八卦台地与大肚台地隆起,形成台中盆地地形,当时大甲溪的主流河道为今日的筏子溪。随后古大甲溪持续冲积,逐渐形成丰原冲积扇,其顶点位于丰原区的朴子口,冲积扇南达台中市区,下游段受后里台地与大肚台地阻隔而向西南流入台中盆地。其后随著丰原冲积扇砾石堆积高于后里台地与大肚台地的鞍部,大甲溪改道恢复西流并下切丰原冲积扇,形成沿岸的河阶地形:196。台中盆地为一细长盆地,南北长约40公里,经丰原、台中、大里、南投并止于名间,西侧有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的倾动地块屏障,然因地块东侧缓斜,被冲积层覆盖而使界线不明显,盆地东西宽度在丰原一带为9.5公里。在乌溪以北部分,整体地势由东北(大甲溪河床一带,标高约230公尺)向西南降低:197。大肚台地位于大甲溪南边,系一长方形台地,南北长约21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台地最高点位于台中都会公园一带(标高310公尺),以北地区海拔约200公尺左右,呈广阔缓起赭土台地面,东侧大部分呈斜坡:198。
水文.
神冈区位于大甲溪下游地区。大甲溪发源于中央山脉匹亚南鞍部,全长约120公里,上游汇集南湖溪、耳无溪、合欢溪、七家湾溪、斯基郎溪、志乐溪、匹亚南溪等支流,至新高山后始汇聚成大甲溪,流至东势区后河道转为南北向而展开宽大河床,进入台中盆地后流入石冈区附近再转为东西流向,最后于大安区出海:229。神冈区的农地灌溉用水主要来自葫芦墩圳干线及其支线浮圳、新圳,少数则取自于圳堵山脚的山脚涌泉或大甲溪河川地:229、230。葫芦墩圳乃于清代合并上埤、下埤及下溪洲圳而成,圳长逾40公里,自朴仔篱口引大甲溪水灌溉丰原、潭子、大雅、神冈、北屯等猫雾捒东堡一带的土地。日治时期则在石冈区大甲溪左岸筑笱砌石,截水引入丰原区大湳并分为下埤、东汴、西汴等三大干线,其中下埤干线于神冈区社口一带再分为浮圳支线、中央支线、横山支线及二小给水路:231-232。
气候.
神冈区的气候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均温约为摄氏23.6度,月均温最高为7月的摄氏28.7度,最低为1月的摄氏16.7度。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625.7毫米,雨量主要集中于夏季的5至9月:207。
人口.
根据台中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神冈区户数约2.1万户,人口约6.4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社口-{里与山皮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9,345人与1,157人。神冈区各里姓氏分布上,-{庄后、北-{庄、岸里等3个里的第一大姓为林姓,圳堵、圳前、新-{庄等3个里的第一大姓为王姓,大社-{里的第一大姓为翁姓,其余9个里的第一大姓皆为陈姓:744。2018年底神冈区尚有65,711人,至2023年底时已微幅下滑至64,362人。2023年底神冈区人口的年龄结构中,幼年人口占比约为11.84%,壮年人口占比约为71.32%,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6.84%,老化指数约为142.21,在台中市属于人口老化程度相对偏高的地区。
神冈区历年人口变化(1949年-2030年)
政治.
区政组织.
神冈区公所是台中市政府在神冈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台中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
行政区.
现今神冈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神冈-{庄属台中州丰原郡:262-263。神冈-{庄辖神冈、北-{庄、圳堵、新-{庄子、山皮、社口、三角子、大社、下溪洲等9个大字。1945年,神冈-{庄改为「神冈乡」,属台中县丰原区。1950年,裁撤区署,神冈乡改直隶于台中县:263。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神冈乡改组为市辖区「神冈区」,隶属台中市。
神冈区共辖16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
选举.
立法委员.
神冈区与大雅区、潭子区及后里区划分为台中市第三选举区,现任立委是杨琼璎。
经济.
农业.
神冈区气候温和,夏季雨量丰沛,加上清代时葫芦墩圳的开发提供灌溉水源,水稻种植丰盛:425-426。日治时期,神冈区配合在来米改良,限定品种栽培,并替除混种,促使在来米收获量增加约三倍,为葫芦墩米的重要产区,随后引进日本种并创造新品种米「蓬莱米」,1933年时神冈区水稻种植逐渐转变为蓬莱米:426-427。二战后初期稻米生产面积维持在3,000至3,500公顷左右,1970年代末期开始随著都市计划的进行,农业耕地转为工、商业区使用,及大型交通建设的经过,其生产面积及产量逐年减少:387、428-430。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则占少数:425、432,一般作物以甘及玉米为相对多数,大豆则为零星栽种:434-440,落花生、烟草、茶、甘蔗、麻类、树薯等特用作物为栽种面积极小或无相关统计资料:440-452,园艺作物主要栽培柑橘类、蔬菜类为主,并以荔枝最为重要,其他尚有香蕉、竹笋、芦笋、甘蓝、西瓜、花椰菜、葡萄等:462。
工业.
神冈区的工业类别主要为金属制品制造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502。1950年代时纺织、肥料、水泥、玻璃、塑胶原料、人造纤维、合板等民生工业产业多由民间中小企业经营,1962年时工厂类别主要以碾米工厂为多数:531-532。其后随著中山高速公路及其交流道的设立,交通便捷带动神冈区的工业发展,1980年代较有规模的工业类别是电器、木器、塑胶工厂,并主要分布于丰原联外干道及清水联外道路一带:532、533。1990年代二级产业人口占其总就业人口46.40%,类别以制造业的铁工、塑胶、木材为主,境内工厂主要集中于岸里、丰洲、社南、新-{庄等村里:538。2000年代以后的产业类别主要为机械设备制造修配业,其次则有金属制品制造业、家具及装设品制造业、木竹制品制造业、塑胶制品制造业、电力及电子机械器材制造修配业等:541-542,此外中部科学园区随著各间厂商的进驻,其腹地逐渐趋于饱和,也促进了丰洲科技工业园区的开发,作为支援中科及带动地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创新,以及解决未登记工厂之建场用地需求问题:545-546。
商业.
神冈区的商业自清领时期以来并不甚发达,现今其商业活动以中山路沿线为主要据点,并以消费型零售贩卖、服务业、金融保险等为主,高级品或奢侈品等大型的商业活动仍多需依赖丰原区及台中市区。1948年商业类别主要为日用杂货,其次有糕饼业及兽肉业等:597。进入1980年代时,神冈区的商业大半分布于神冈、北-{庄、圳堵、社口、岸里、丰洲等村里,并以区公所附近的神冈路、中正路一带最为繁荣,主要供应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及经常性物品的需求:598。2000年代后随著连锁超市与24小时便利商店的设立,提供数种便民服务,也逐渐取代早期杂货店的功能:600-601,金融保险、不动产服务及消费性商家则为成长较为显著的商业类别。
文化.
神冈区的民间宗教信仰,大致不分派别,主要以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1053。其祭祀主神有李府仙祖、天上圣母、释迦牟尼佛、张府天师、关圣帝君、包王爷、五府千岁、保生大帝、七府千岁、玉皇大帝、福德正神、锺馗爷爷、李姑娘、三府千岁、轩辕黄帝、瑶池金母、三官大帝等:1093。神冈区特有的信仰文化,包括位于圳堵里的张天师庙、神冈里的李仙祖庙、岸里里的包公庙及溪洲、神洲两里的七府大人等:1077。神冈区的佛教信仰分为慈光寺、丰原讲堂、慧光寺等3间佛教寺院:1061-1062、1093。神冈区的基督教信仰分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大社教会、神冈教会、台中市召会神冈会所以及台湾信义会圳堵教会等4个教会:1062。位于圳堵里的妙乘法苑为神冈区唯一的藏传佛教(密宗喇嘛)寺院:1064。
教育.
清领时期,台湾教育大致可分为府县儒学、书院、社学、义学、私塾及西学等六类教育机构与型式,此时神冈的教育主要为大家族的私人书塾及社学,系聘任教师教导族人子弟,再广及邻近地区的向学者,包括三角仔吕家筱云山庄的筱云轩、社口林家的大夫第、培远堂及北-{庄林家书房等较为著名的教育场所,皆各聘有教师开堂讲学:788、800。社学方面,1785年已有大社-{庄岸里社成立社学,作为番人的教育机制:802、803。1836年,三角仔吕家成立文英社梓潼帝君会,是神冈最早具有规模性的教育机构:786、800。1869年,改在今岸里里兴建文英社,并订定各种奖励读书进修的规章。1876年,文英社聘请名举人吴子光设帐讲学,并造就进士丘逢甲、举人吕赓年、秀才谢道隆、吕汝玉等人,逐渐带动神冈的教育风气。随后神冈境内有多处私塾、书房作为传承汉人文化的教育场所:786。
1895年日本治台后,以明治维新时期吸取西方国家办理学校教育的经验,在台积极推行新式的学校教育活动:814。1896年5月,日本人在全台设立14所「国语传习所」,为台湾公学校之始端:816。1898年,台湾总督府公布〔台湾公学校规则〕,乃将恒春、台东除外的所有台湾「国语传习所」改为「公学校」:817。日本人在神冈区共设立4所公学校:817,分别是1898年4月20日成立的台中国语传习所葫芦墩分教场(今丰原区丰原国小):830、1901年6月21日成立的神岗公学校:832、876、1916年4月1日成立的葫芦墩公学校大社分校:843、887与1922年4月1日成立的岸里公学校下溪洲分教场:843、848、900。1898年10月1日,台中国语传习所葫芦墩分教场改制为「葫芦墩公学校」,校址为岸里大社旁的文昌庙,是神冈区现代教育的最早发源地。随后又于1899年3月将校址移至葫芦墩街上的魏王公庙:830。1902年,葫芦墩公学校神岗分教场独立为神岗公学校:876。1918年4月1日,葫芦墩公学校大社分校独立并改名为「岸里公学校」:843、887。1921年12月31日,神岗公学校改名「神冈公学校」:835、876。1922年,公布新〔台湾教育令〕,修正常用日语之台籍家庭子弟亦可申请就读小学校:817。至1930年起,开始广设国语讲习所、简易国语讲习所与国语普及所:814。1934年3月28日,岸里公学校下溪洲分教场独立为「丰洲公学校」:844、848、900。1939年,日本人为改善台籍小学生的教育政策,乃制定义务教育实施要纲,并于1943年正式实施六年制义务教育:817。1941年4月1日,神冈公学校改为「神冈国民学校」:835、876,岸里公学校改为「岸里国民学校」:844、887。1942年4月1日,丰洲公学校改为「丰洲国民学校」:849、900。
1945年二战后,国民政府调整全台各地学制,中学采用三三制,分为初级与高级两段:924,并于1946年废除日治时期设置的「青年学校」:875。1956年11月22日,丰原中学设立神冈分校:924。1957年11月,丰原中学神冈分校独立为神冈初级中学:870、924-925。1958年9月1日,神冈国民学校设立圳堵分校:910。1959年2月1日,岸里国民学校设立社口分班:917;3月12日,岸里国民学校设立社口分教室:887。1960年8月1日,岸里国民学校社口分教室改制为社口分校;9月1日,岸里国民学校社口分班改制为社口分校:917。1961年8月,岸里国民学校社口分校独立为社口国民学校:887、917,神冈国民学校圳堵分校独立为圳堵国民学校:910;9月1日,神冈国民学校圳堵分校独立为圳堵国民学校:876。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分别将国民学校、初级中学改为「国民小学」与「国民中学」:875-876、925。2005年8月,设立神圳国民中学:870、934。2020年8月1日,神冈国民中学增设高中部技术类科,改制为「台中市立神冈工业高级中等学校」。
神冈区现有1所高级中等学校,为台中市立神冈工业高级中等学校(附设国中部)1校。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台中市立神圳国民中学等1所国民中学:924-937,台中市神冈区神冈国民小学、台中市神冈区社口国民小学、台中市神冈区圳堵国民小学、台中市神冈区岸里国民小学、台中市神冈区丰洲国民小学等5所国民小学:875-923及台中市立图书馆神冈分馆等1所社教机构:943-951。
交通.
公车.
台中市市区公车经过神冈市区最主要的路线有14路(干城站至旧庄)与91路(新社山环线,旧庄至中兴岭停车场)等两条路线,前者可远通台中市区,后者则可远通石冈、新社等地,全区约有超过20条公车路线可供当地居民搭乘及转乘之用。中山路东半段(台10线路段)的社口、岸里等地因地处交通要冲,公车路线数量较多,东南部的三角里有12路(明德高中-丰原高中)、63路(翁子-宜宁中学)、65路(南区公所-潭雅神绿园道,含副线、绕驶线、延驶线)、700路(崇德干线,不含跳蛙公车)、920路(八方国际夜市-育贤环中东/西路口)、921路(丰原转运中心-捷运北屯总站)等6条公车路线行经,东北部的溪洲等地则有218路(丰原转运中心-神冈区公所)等1条公车路线行经。
台中市小黄公车是由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推动的公车系统之一,于2017年4月1日启用,路线皆采固定时间发车且免费搭乘,乘车需于前一天预约,预约人数较多时则安排多辆计程车以提供载客服务,当中仅无台中市市区公车行驶、停靠之路段可随招随停,以扩大公共运输服务范围至年长者、行动不便、偏远地区、携带大型行李的民众。行经神冈区的小黄公车路线有黄22路(下旧庄至大雅)等1条,提供圳堵、新-{庄、圳前、神冈、北-{庄、-{庄前等6个里的居民搭乘。
邮电.
神冈区的邮政始于清领时期,清廷在台设置铺递制度,以舖兵走递的方式传送官方军书或公文。牡丹社事件发生后,钦差大臣沈葆桢将铺、铺兵改为站、跑勇。1888年,刘铭传改驿为邮,在台北府城成立「邮政总局」,公文、商民私信分别粘用台湾邮票、邮政商票。不过由于当时葫芦墩周遭地区属于文报稀少的地区,递送的站夫较少,且因当时神冈的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军书、公文与商民私信较少,无站铺设置:662。
日治时期,1895年,日军在台设置野战邮便局,由第五野战邮局「大甲局」负责葫芦墩周遭地区的邮件收揽投递业务。1896年,配合行政区的划分,设置「台中邮便电信局」,兼办邮便与电信的业务。1897年,设立「葫芦墩邮便电信局」,初期为二等局一处,后改为三等局、出张所,神冈被纳入其业务辖区。1899年,葫芦墩通信取伋开始:662。其后随著轻便车及铁路的延伸与普及,邮递方式逐渐改为快速递送。至二战结束前,神冈属于丰原邮便电信局的投递区域:663。
二战后,1958年9月1日,正式设立神冈邮局,为丰原邮局的支局之一:663。1959年10月18日,设立神冈丰洲邮局。1961年曾在圳堵增设四等局一所,但已于1966年时裁撤。之后为配合神冈的工商发展,增设神冈阳东邮局、神冈圳堵邮局、神冈社口邮局、神冈岸里邮局等4间邮政机构:663。其中原有的神冈阳东邮局已于2011年3月1日迁至沙鹿区并改名「沙鹿北势邮局」。
电信方面,日治初期,电信业务皆由邮便局兼掌:665。神冈的电信事业始于1899年3月31日,葫芦墩的电线建筑工事竣工,启用「电话」业务,随后复于1902年11月14日启用「电报」业务:666。
二战后初期仍沿用旧制的邮电合办,直至1949年实施邮电分办,成立丰原电信局,属台湾电信管理局,核定为三等甲级局,负责丰原、神冈、大雅等行政区与石冈一部份的地区的电报与电话业务。1974年,丰原电信局将潭子、后里等行政区纳入营业区域。1977年,丰原电信局在神冈的北-{庄设置移动式拖车机房,提供3,000个门号的电话。1984年设立固定机房,扩大到20,000个门号,而在通讯设备方面则是将原本的机械式改为交换机。1990年左右改为电子式交换机,2001年改为数位式交换机:666。
公共自行车.
台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iBike)是台中市政府推动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13年6月开始规划建置,2014年7月18日开始营运,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数突破一千万人次,神冈区则于2018年5月21日正式引进YouBike1.0系统,并于2021年7月23日引进YouBike2.0系统,2023年6月28日全面停止营运YouBike1.0系统,改为仅营运YouBike2.0系统。资料截至2024年2月7日,该系统已于神冈区设有14个YouBike2.0系统站点,并可甲地租车、乙地还车,提供民众租借使用。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