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1990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即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副总统选举,选举方式为国民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国大代表)参与投票的间接选举,选举地点在台北市阳明山中山楼。本次是最后一次总统间接选举,也是唯一一次无蒋中正家族成员参与的间接选举。1990年3月21日先举行总统选举,副总统选举则于隔日的3月22日举行。选举结果由1988年依《中华民国宪法》继任总统(原总统蒋经国于任内病逝)的李登辉当选为第八任总统,时任总统府秘书长的李元簇则当选为副总统。
由于本届选举被视为是蒋经国逝世后的接班人选举,影响台湾政治发展,因此格外引起注目。此外,选举过程中执政国民党「主流派」与「非主流派」党内斗争也影响著之后的权力分配,包括随后郝柏村的政治势力消长、新党的出走、李登辉的权力扩大等。此外,由于国大代表滥权行为引起的野百合学运更是台湾历史上最大的学生运动,当中学生提出的要求也在日后一连串《中华民国宪法》修宪中获得实现,影响后20年的台湾政局。其要角也在日后进入台湾政界。而民主进步党的「总统民选行动」也在日后导致修宪并由公民直选。
国民党副总统候选人提名.
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逐渐展开中国国民党主流与非主流的政争。原本支持时任总统李登辉的外省籍中生代政治人物,因与时任总统李登辉政治理念不合,大部分转而支持郝柏村,其中,以国民党内的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连线的赵少康等为代表。执政党国民党内部形成以黄主文、陈哲男、吴梓组成的集思会为首的「主流派」与新国民党连线的「非主流派」对立局面。不过,时任总统李登辉仍在宋楚瑜、马英九等外省人与多数台籍政治人物支持下,宣布竞选第八任中华民国总统。
随著1990年总统选举接近,国民党内亦有多人争取副总统提名。1988年7月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李登辉当选党主席;然而此时十三全会期间掌握党机器权力的秘书长李焕在选举中进行动员,以第一高票当选中央委员;而时任行政院院长俞国华屈居35名。虽然李登辉当选党主席,但会议期间李登辉完全没有权力发挥的空间,权力全由李焕掌握。俞国华则在立法院中受到李焕势力的强烈攻击,隔年5月提出辞呈。
1989年年底,李登辉正在寻找副总统搭档人选,外界一般预测李焕会被提名,李焕也曾传来有意更上层楼的消息,然而李登辉不希望从权力中心找人。:72面对李焕势力的造势,李登辉也出现不满。1990年新春过后,李登辉透过文工会主任祝基滢提出著名的副总统「五条件说」,分别是:
最后李登辉选出了无政治班底的前法务部部长李元簇。李登辉希望副总统人选是谨守分际不多话的人,而李元簇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其法学素养是李登辉认为在对推动政治改革中宪政与法制奠基上有帮助,因此得以出线。:72此时李焕转向非主流派靠拢,并希望非主流派能运作另外提出正副总统人选,对抗李登辉的主流派。在前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王升穿针引线下,2月9日非主流派李焕、林洋港、蒋纬国、郝柏村四巨头会商,决议提出票选副总统、推举林蒋搭配。:203
二月政争.
李登辉原先打算在1990年2月11日国民党临中全会上提出李元簇,然而李焕却已私下与时任国防部长的郝柏村运作,打算撤换副总统人选。2月10日,李登辉阵营接获国民党副秘书长郑心雄传来消息,表示他到行政院时看到郝柏村刚离开,李焕并对他说「我们是自己人,这是绝对机密,明天的提名要改变」。郑心雄即向李元簇报告,听到李元簇转述后的李登辉开始警惕。:73而李登辉秘书苏志诚也收到李焕到总统府找郝柏村的消息,得知对方已展开动员的李登辉阵营,遂透过苏志诚向媒体曝光副总统人选可能换人的消息,最好明天到中山楼会场围堵这些当事人即可得到答案。李阵营认为,此举使非主流派产生内部信心问题,也制造欺敌效果。:74
最后在2月11日临中全会中正式通过李登辉、李元簇代表国民党参选正副总统。:75在提名后,李焕随即举手表示反对全体举手鼓掌,应采取票选决定。随后林洋港亦发言要求主席休会,在下午投票表决「起立」或「票选」表决。李焕与林洋港的发言被视为与李登辉的公开决裂。:201而会议主席谢东闵并未休会,迅速进行表决。由于李焕、林洋港、郝柏村的公开发言支持票选,以带动声势。暴露出「非主流派」确实有意将李登辉拉下台,亦导致许多中央委员因害怕发生不可知的严重后果,不敢反对李登辉。:155最后在国民党180名中央委员中,票选派获得70票、而赞成起立有99票。:201决定以起立鼓掌形式决定由李登辉、李元簇代表国民党参选,「非主流派」的翻案功败垂成。
2月底,未经改选已逾42年之久的第一届国大代表滕杰突然结合少数国大代表宣布,推选司法院长林洋港与蒋纬国参加该任正副总统选举。3月4日,部分国代在台北市三军军官俱乐部组成「林洋港、蒋纬国参选誓师大会」,并在现场散发传单指控李登辉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阴谋毁灭国民党。并有署名「爱国的大众」传单,指责「李、宋集团」执政已使中华民国面临亡国的时刻;更有署名「资深国代」的传单,呼吁三军将士拿出东征北伐的精神阻止「暴徒」(民主进步党)的暴行,保护他们这群年迈力衰的革命老斗士生命安全。而林洋港与蒋纬国态度暧昧不明:林洋港先是表态「候选而不竞选」,如果国代连署提名他为总统候选人,他不会拒绝。总统府利用不同方法劝林洋港退选,包括请出国民党内「八大老」劝退。
3月9日下午二时,林洋港在未告知「反李联盟」其他三位巨头下,于台北宾馆请滕杰不要替他连署的方式,宣布退选,并支持李登辉连任总统。当时李焕正在立法院备询,直到立委黄河清以质询方式宣布这项消息,李焕才知道盟友弃他而去。:204而稍后,自日本返台的蒋孝武也召开记者会,抨击他的二叔蒋纬国「争谋权位,互不相让,置本党理想于不顾」;更以不愿浪费无谓时间、一秒钟也不愿付出的态度,不屑劝退他的二叔,造成蒋纬国相当难堪,使蒋纬国失去竞选副总统的正当性。该连署行动告终,形成只有李登辉及李元簇参选的同额选举。
民调.
根据天下杂志在1990年2月20日做的民调显示,95.6%的人民表示支持李登辉当总统,也有90.8%的人对李登辉的领导表示满意。至于李元簇,约56%的人支持当副总统。
投票情形.
3月21日早上9时30分,中华民国第八任总统选举开始举行,752名国大代表有668名参加投票。经唱票后,时任总统李登辉在下午1点3分以641票获得连任。与他搭档的时任总统府秘书长李元簇,也于隔日的副总统选举中获得当选。
总统民选行动.
由于此时总统仍非全民普选,而是由自1947年后即未经改选、而被讥为「万年国会」、「老贼」的国民大会掌握选举权。
为了抗议此情形,在野党民主进步党于3月2日发起「1990台湾总统民选行动」,提名黄华与吴哲朗为「台湾正副总统候选人」,以讽刺从未全面改选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票选总统的行为。3月17日,民进党展开「总统民选运动」,以民众至各地方党部自行投票选出正副总统。最后活动于3月19日开票,在总统候选人方面,黄华获21938票、林洋港432票、李登辉4186票。
冲击与影响.
这次由缺乏民意代表性的老国代主导的选举引发又称为「野百合学运」的「三月学运」。有将近6,000名来自台湾南北各地的大学生,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抗议,提出「解散国民大会」、「废除临时条款」、「召开国是会议」、以及「政经改革时间表」等四大诉求。这不但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生抗议行动,同时也对台湾的民主政治有著相当程度的影响。在该次学生运动后,时任总统李登辉一方面依照其对学生的承诺,在不久后召开国是会议,另一方面也在1991年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并结束「万年国会」的运作,台湾的民主化进入新阶段。
参见.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