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褐头牛鹂
褐头牛鹂(学名:-- ,)是牛鹂属下的一种小型鸟类,分布于北美洲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南方的褐头牛鹂一般并不迁徙,而北方的褐头牛鹂则会飞到南方过冬,三月至四月间返回北方。 和该属的其它生物一样,褐头牛鹂有巢寄生的习性。它们会把卵产在其它鸟类的巢穴里等待孵化,还会定期检查,一旦发现自己的卵遭到遗弃,就可能攻击寄主。 命名. 褐头牛鹂由荷兰博物学家皮耶特·博塔埃特于1783年命名,当时学名为"Oriolus ater"。后来夏尔·吕西安·波拿巴在1824年又给出了学名"Icterus pecoris",1831年威廉·斯温森则给出"Molothrus pecoris",此外还有1832年托马斯·纳托尔给出的"Fringilla ambigua"。1870年才由乔治·罗伯特·格雷提出了现在使用的学名"Molothrus ater"。 褐头牛鹂共有三个亚种: 描述. 褐头牛鹂是典型的牛鹂属鸟类,但其头部和喙更像燕雀,也比其他的同属生物较小。成年雄性背部羽毛有闪亮的黑色光泽,头部则是褐色的,因此而得名。成年雌性则比雄性更小、羽毛也没那么鲜艳,通体呈黯淡的灰色,只有喉部是白色的,其腹部有明显的条纹。褐头牛鹂体长在之间,翼展平均为。 体重在之间,其中雌性平均重,雄性则达。 栖息地. 它们一般出现在开阔或半开阔的乡村地区,通常集群飞翔。褐头牛鹂群中有时会混入红翅黑鹂(常见于春季)和食米鸟(常见于秋季),此外普通拟八哥和紫翅椋鸟也可能会出现在褐头牛鹂群中。 它们在地表觅食,而又常会跟随牛群或马群来捕食牛马身上的虫子。褐头牛鹂也以植物的果实为食。 习性. 成年雄性会互相争斗或比赛歌唱来夺取配偶,而找到合适的雌性之后,褐头牛鹂一般并不会再去寻找更多的配偶。 繁殖. 褐头牛鹂有巢寄生的习性,它们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雀形目鸟类的巢中,而其中又特别偏好杯状巢。有记载的褐头牛鹂寄生物种已经达到220种,一些褐头牛鹂甚至把卵产在蜂鸟和猛禽的巢穴中。它们寄希望于寄生的鸟巢主人会帮它们孵化幼鸟,而已知有超过140种鸟类都会孵化褐头牛鹂卵。一只褐头牛鹂一季可以产下36枚卵。 寄主. 部分鸟类如旅鸫并不会理会这些外来者的卵,大约95%的灰嘲鸫会拒绝抚育褐头牛鹂。而朱雀这样的一些纯素食鸟类也因为无法给幼年褐头牛鹂提供合适的食物,而只能令它们饿死。 接受褐头牛鹂的卵对一些鸟类来说有著致命的威胁。以橙尾鸲莺为例,因为褐头牛鹂的幼鸟叫声过大,饲育有褐头牛鹂的橙尾鸲莺巢有更大的被捕食者发现的危险。但同时也有另一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因为它们的巢如此容易地就被褐头牛鹂产了卵,其防御性必定也不高。 北美歌雀的幼鸟会改变自己的发声频率来契合巢中寄生的褐头牛鹂,而这两种幼鸟也会得公平的哺育。 寄生者. 褐头牛鹂并不是产下卵之后就一飞了之,它们会定期返回产下卵的巢穴去检查状况。如果发现自己的卵被遗弃,有可能就会对这个鸟巢发起攻击。依照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褐头牛鹂攻击弃其卵者巢穴的可能性达56%,它们甚至会直接摧毁寄主巢穴,迫使它们重新建巢,而有85%的褐头牛鹂在此之后又会将卵产入其中。
褐头牛鹂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