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工运路
工运路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的一条道路,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余米。该路始于辛亥革命成功后的1912年,原称“通运路”,后因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工运桥建成而更名为“工运路”至今。 简介. 无锡工运路一带,原为荒野、刑场,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此地始有人气。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无锡军政府主持修建了一条3米多宽的小路,1914年,沪宁铁路局在此基础上拓建为一条路宽12米、人行道宽0.5米的道路,时称为通运路,又俗称为“马路上”。 因至无锡火车站需越京杭运河,故于1913年沿路建通运桥,为四孔松木结构桥梁。后年久失修,于1927年10月9日在无锡总工会召开的各业工会联席会议上,由丝厂、纱厂职工捐献两日工资,作为修桥资金,合计1.9万余元,并向丝厂,纱厂经营业者劝募0.75万元,沪宁路局并捐助0.3万元,开建新桥。新桥由上海新顺记营造所承包修建,实际支出3万元左右。1928年11月7日,桥梁竣工,但命名曾有一番争议,时任无锡县长俞仲建议命名“中山桥”,工商界人士提名“工商桥”,而全县职工认为,建桥资金大部分是丝、纱两业职 工的工资,为了纪念这一贡献,应命名为“工运桥"。这一要求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和认可,遂得此名。由于该桥还是无锡桥梁史上较早的一座钢筋水泥大桥,所以又称“大洋桥”。而通运路也因此易名为工运路。 工运桥堍本是来往客货船只停泊所在,随着1930-1934年间,锡澄、锡宜、苏锡等公路相继建成,此地成为一水陆皆通的交通要冲,商贾往来频繁,由此也带动了商店、旅馆、饭店、戏院,酒肆、茶楼的兴起。据统计,到1928年,这一带已有饭馆21家,旅社20家(占全城旅社的80%)。到1949年,工运路及附近商店多达千余家,其中以服务、饮食行业占多数。计有小旅社54家(占全城旅社的90%),饮食店38家,茶馆13家,浴室9家,影剧院7家(占全城影剧院的半数以上),其中知名的有新世界、无锡饭店、京沪饭店、泰山饭店、中国饭店、大上海电影院、中央戏院、中东戏院等娱乐餐饮场所。 1949年后工运路一带几经重修,变化较大。2002年,为因应无锡站改造,工运路、工运桥一并拓宽改造,成为今日之貌。 主要交汇道路. 工运路自南向北主要交汇道路如次:
工运路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