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猴岛小英雄 逃离猴岛
是由美国游戏厂商LucasArts于2000年所发行的电子冒险游戏;为猴岛小英雄系列中的第四部作品,且是该系列里首款支援具备3D硬体加速功能显示卡来呈现游戏画面。 在中文版方面是由艺电负责代理发行,艺电并对其游戏内容做了全程的繁体中文化编译。 游戏剧情. 故事上为延续前一份作品《猴岛的诅咒》的结尾,该内容是猴岛小英雄系列男女主角──青年海盗小盖与伊莲成为了夫妻,而在当他们渡完蜜月返回在混乱岛(Melee Island)的住所时,原本应是身为混乱岛领主的伊莲、被不明的流言传出已经丧命而失去领主资格。 为了夺回伊莲失去的领主权力,小盖开始寻找能证明伊莲仍活著的公文。而在寻找公文过程中;小盖打听到伊莲家族中藏有获取一个名为「终极羞辱」(Ultimate Insult)的强大巫毒咒术方法,并得知有一名来自澳洲的神秘土地大亨正计划想夺取终极羞辱的力量、并想将他们拥有之海盗家园改建成度假休闲广场的阴谋。 方法. 在操作方面《逃离猴岛》未像以往猴岛小英雄系列的作品支援滑鼠介面,而是仅能以键盘或游戏手把来操控。 而游戏后半内容中有一段为恶搞格斗游戏系列《真人快打》原文名称「Mortal Kombat」、且刻意模仿格斗游戏风格的章节「猴子快打」(Monkey Kombat),在游玩方法上是当玩家让小盖选择发出不同顺序的猴子叫声时、小盖便会施展出对应发声顺序的武打招式,而取得胜利的规则是类似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方式,即每种攻击招式皆有可胜出某些招式、或是被其它另外招式克制的条件。 与前作《猴岛的诅咒》相同;《逃离猴岛》的游戏选单里藏有一些刻意假冒的项目,如点选「多人连线」功能后在画面只会秀出向玩家发牢骚、表示根本不会有此功能的讯息。 制作. 《逃离猴岛》的主要设计者由西恩·克拉克与麦克·施特姆勒担任,他们先前曾在LucasArts发行的1993年卡通动画风格冒险游戏《妙探闯通关 大脚之谜》里合作。 先前的《猴岛小英雄》系列作品是采用由罗恩·吉伯特所设计的「SCUMM」作为游戏开发引擎,此回《逃离猴岛》则是改成同由LucasArts所发行的1998年3D画面冒险游戏《神通鬼大》采用的「GrimE」。另外更改游戏开发引擎一事也引用为《逃离猴岛》里暗喻的笑料,因GrimE是以Lua程式语言所设计出,而猴岛小英雄系列首款作品《猴岛的秘密》里有一个以SCUMM游戏引擎为名;让众多海盗休憩用的场所「浮渣酒吧」(SCUMM Bar),在《逃离猴岛》里则有一处是浮渣酒吧被易主经营、改名成「噜ㄚ酒吧」(Lua Bar)的桥段。 在游戏音乐部分,是联系当时已离开LucasArts、于别处发展的克林特·班加吉安请他负责这份案子。在决定为《逃离猴岛》制作配乐后,克林特·班加吉安打算另联系曾于猴岛小英雄系列第二作《猴岛小英雄2:老查克的复仇》一同创作音乐的麦可·兰德、彼得·麦康奈尔两人来再次携手合作。之后克林特·班加吉安也找来安娜·卡涅、麦可·兰登两名自由接案创作者,组成共五人成员的配乐制作团队,而麦可·兰德(Michael Land)与麦可·兰登(Michael Lande)两人几近相同的名字、造成易让旁人混淆的情况;也成为当时意外的小插曲。游戏音乐引擎是沿用在《猴岛小英雄2:老查克的复仇》由麦可·兰德与彼得·麦康奈尔共同开发的iMUSE,并将此修改增加可使用MP3音源功能。 而后续在PlayStation 2主机上发行的《逃离猴岛》版本,则在游戏画面与操控部份作了进一步修饰调整。 反应. 评价. 在刊物方面的评论;游戏杂志《电脑玩家》认为《逃离猴岛》有著采用当时游戏界风行的3D图形画面、但不失本身作品系列精髓的优点,是个具娱乐性满点的游戏,可惜之处是操控灵活性不佳。《PC Zone》则表示《逃离猴岛》虽然没有太多新颖的地方,但仍是个有趣、令人享受的作品。其它如非电子游戏取向的男性杂志《美信》对于Play Station2版本的《逃离猴岛》给予一般的评价,认为较适合对于滑稽玩笑题材有兴趣者。 而对于游戏后半段的「猴子快打」章节,Gamespot网站表示虽然此桥段立意的出发点很有趣、但在游玩过程里容易令人生倦,且被认为是《逃离猴岛》里最大的争议点。Universal Hint System网站则评论虽然《逃离猴岛》游戏制作群想借由外型可爱的猴子角色、恶搞《真人快打》名称等要素来表现出猴子快打有趣的地方,但可惜并未让人有此感觉。
猴岛小英雄 逃离猴岛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