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沈逸
沈逸(1976年11月6日—),男,汉族,上海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95年-200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5年博士毕业,留校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至今。 经历. 1995年-200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4年6-12月,赴香港大学历史系美国研究中心访问交流。2008年8月-2009年9月,以复旦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公派赴美国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 2018年7月,沈逸前往美国开会,在入住当天便遭到FBI探员询问,一方面对其所研究领域的进行问询,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是否有窃取情报嫌疑的调查。而沈逸在返回中国后就收到美国国土安全部发来的电子邮件表示“电子签证状态改变”,又过几日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便召回他的护照,撤销了他的美国十年签证。沈逸认为:“美国的这一系列举动确实超出预期。我们能感受到他的焦虑和不自信、周遭氛围有所变化,但没有料到变化会如此之快、影响会如此之大。” 争议. 微博言论与胡锡进之争. 2021年,中国长安网官微在5月1日上载一张题为「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的图片,图中包涵中国发射太空站和身著防护服的印度人执行火葬的画面,被认为是在讽刺印度抗疫不力,该微博随后被主动删除。而沈逸评论道「这图挺好的。别误会,人道主义,命运共同体都是要的,同样的,印度这种妖艳贱货做派引起的脾气也是要有的。至于圣母婊,要刷情怀就请去印度烧柴。」引发巨大争议,事件引起批评,包括《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认为这种评论的态度对于外宣极为不利,使得两派同属民族主义的粉丝在网上互扣帽子。 作家余杰认为从沈逸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他只是披著大学教授外皮的政治间谍,其在所指导的外交与国际关系方面,没有对此人文学问的尊重。 关于俄军屠杀乌克兰民众事件. 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占领了基辅州城镇布恰。2022年3月底,布查被乌克兰军队收复,俄军制造的布恰大屠杀被揭露。沈逸在微博被网友问到:「沈老师怎么看基辅旁边出现好多平民尸体了,感觉舆论反俄会有一大波」, 沈逸认为因战争初期乌克兰政府曾组织民众自卫,所以俄军屠杀乌克兰民众的行为合理: 乌克兰不是发枪了么?这波操作之后,乌克兰全员都可以看成美国抓进关塔那摩的平民战斗员:第一,不是平民,是战斗员;第二,不是军人,不享受日内瓦公约权利体系保护。~美国已经有示范了,乌克兰怎么跳,也跳不出这个框。 他的说法虽与俄官方否认并表示「摆拍」的论点不一样,不过也被指曲解并过度解释了日内瓦公约中“战时全国总动员”的定义。 人物评价. 端传媒认为,观察者网自2016年开始重点推出沈逸,开始炒作他对美国政治的时评分析,显然是为了他的眼球效应,而非因为他的学术能力。沈逸素来在社交网络上出言不逊,善于调动情绪,虽然他作为专家学者不具有高超的水平,但作为流量明星,却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看客,并由此为平台赚取流量和营收。
沈逸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