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十钱硬币
十钱硬币()是日本历史上曾发行的一种辅助货币,面额为“十钱”,每十枚值一日元。该币最早制造于明治三年(1870年),至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停铸。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位日本天皇在位时期。硬币材质方面,发行流通的一钱硬币曾先后以银、白铜(铜镍合金)、纯镍、青铜、铝和锡等金属或合金制造。此外,日本还曾发行过十钱纸币。1953年,日本政府颁布《小额通货整理法》,面额低于1日元的货币被废止,十钱硬币与其他的小额货币皆退出流通。
版别与铸造量.
明治年间.
明治元年(1868年),日本决定按照欧美的货币样式铸行新货币,并将货币单位由本来的两和文改变为圆、钱和厘。但直到明治二年,发行的仍是旧样式的货币。明治四年(1871年),日本颁布《》,正式确定新币的样式。最早的十钱硬币为旭日龙十钱银币,币面年号为“明治三年”。该币的币面设计内容与一日圆的相同,除面额文字外,其他均可在缩放后一一对应,该币直径五分八厘(17.57mm),重六分六七〇〇六(2.50g),材质为银80%、铜20%。该币正面以珠点圆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龙的图案,龙首朝左,龙口张口作阿形,外圈文字全部朝向钱币中心,顺时针为“大日本·明治三年·十钱”;背面也以珠点圆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旭日图案,外圈上方为菊花纹章,菊花两侧各有一个桐纹,下方为蔓草图案,左边图案为泡桐的枝叶及花,右边图案为菊花的枝叶及花。
明治五年(1872年)十一月,日本太政官颁布修正《新货条例》,新版的龙十钱银币开始发行,该版式币材、直径未变,但重量增加到七分一八八五(2.69g),正面与旭日龙五钱银币相似,仅下方的面额改为顺时针书写的英文“10 SEN”,年份有“明治六年”至“明治三十九年”多个种类;背面则中央为面额“十钱”,上方为菊纹,下方为蔓草。重量的变化据称是因为每1日元辅币中含银量低于一日元银圆的,不被民众接受,而不得不提高重量。
明治四十年(1907年)三月,《货币法》修正,十钱银币重量改为六分(2.25g),同年铸造发行旭日十钱银币,币面图文与龙十钱银币相比,仅将龙图改为旭日,其他未发生变化。
大正年间.
大正初年,仍继续依照明治末年样式制造发行旭日十钱银币。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大正五年(1916年)开始,国际银价高腾,到1917年8月,旭日十钱银币的金属价格就超过了面额。大量银币被熔铸,并开始流失海外。大正六年(1917年),日本政府开始发行包括十钱纸币在内的小额政府纸币。大正七年(1918年)通过《货币法》修正案,开始铸造发行大幅减重至四分(1.50g)的十钱银币,该币正面左右分别为一只凤凰,中央为汉字面额“十钱”,上方为菊纹,下方为桐纹;背面中央为以旭日为衬底的八咫乌,左上、右上、正下方分别有一朵樱花将外圈文字间隔为三段,正上方文字朝上,为国号“大日本”,右下方年号纪年及左下方英文面额“10 SEN”则朝向币面中央,纪年有“大正七年”和“大正八年”两种。由于银价再次暴涨,大正九年(1920年),十钱银币正式被改为白铜币,与大正六年开始发行的五钱白铜币的样式相同,同时五钱白铜币缩小了尺寸、重量。该币正面上方为菊花纹章,菊章两侧各有一字,合为面额“十钱”,下方为泡桐图案;背面中央为八棱镜,八棱镜与外缘之间以青海波为底纹,上为国号“大日本”,下为年号纪年“大正○○年”(○○为纪年汉字)。
昭和年间.
昭和初年,仍继续依照大正末年样式制造发行十钱白铜币。昭和八年(1933年),十钱硬币的材质被改为纯镍,尺寸、重量也发生变化,十钱镍币正面上方为菊花纹章,菊章两侧各有一字,合为面额“十钱”,下方为五七桐纹章,菊章、穿孔和桐章均有蔓草纹环绕;背面衬底分为三列,左右为青海波,中间为光面,上方为国号“大日本”,下方为年号纪年“昭和○○年”(○○为纪年汉字)。发行镍币的一个原因是为战争储备金属镍,随着日本在昭和十二年(1937年)发动芦沟桥事变,全面侵华,镍币也在次年被铝青铜币取代。昭和十三年(1938年),日本颁布《》,十钱硬币材质改为铝青铜,该币正面上方为菊花纹章,下方为波涛,中间以旭光为衬,左右各一字,合为面额“十钱”;背面穿孔处为二重樱花图案,上为国号“大日本”,下为年号纪年,左右各一个五七桐纹章。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铜作为军事战略物资变得非常紧缺,十钱硬币在1940年改由纯铝制造。十钱铝币正面中央为菊花纹章,菊章上为面额“十钱”,下方为蔓草图案;背面中央为二重樱花图案,上为国号“大日本”,下为年号纪年。随着日本在战场上损失大量飞机,金属铝越来越稀缺,十钱铝币在1941年和1943年两度减轻重量。随着战局的进一步恶化,铝币在1944年停止制造,改用易于从被日本占领的东南亚各国获取的金属锡制造新版货币。十钱锡币币材为锡93%、锌7%,正面上方为菊花纹章,菊章两侧各有一字,合为面额“十钱”,下方为桐纹和祥云,背面设计简单,只有国号和纪年钱文,未设计任何图案。随着战局恶化,金属锡的来源也被切断,日本开始发行十钱纸币,并曾打算制造十钱陶币。日本投降后,进入盟军占领时期,日本造币局重新开始生产十钱铝币,新铝币正面中央为水稻稻穗图案,上方为菊花纹章,下方为面额“十钱”;背面中央为阿拉伯数字面额“10”和樱花图案,上为取代了“大日本”的“日本政府”,下为年号纪年,有“昭和二十年”和“昭和二十一年”两种。
备注.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