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铁观光号
台铁观光号是1961年台湾铁路管理局(略称台铁或台铁局,现改制为台湾铁路公司)开始营运行驶的铁路客车车种,由柴电机车牵引,不但是1960年代台湾最高级的铁路客车,也是台湾第一种加装空气调节设备(冷气)的铁路车辆。
1978年,观光号停驶,其功能及所辖车厢被莒光号取代与接收。其中较为特殊的有两辆,分别为改造成中华民国总统专用的花车与供民众包租的客厅车。
简介.
1961年6月18日,台湾铁路管理局为了提升服务品质,特别开行台北至高雄间1次与2次、台北至彰化间及台北至台中间5次、6次、8次、9次计6个车次配置宽大坐卧两用椅之观光号特快车。该车种除了停靠站较少外,在配置车辆上也为最新车种,当时,车头挂有蓝底淡绿色台湾标志,再加上法文BIENVENUE(欢迎)。除了牵引动力车采用美国GM的柴电机车外,其中一半车厢,也是1960年方由日本进口的二等客车35SP32750及餐车35DC32750。
牵引观光号车厢的动力车,最初是使用R20型柴电机车,在莒光号引进后亦改用R100型柴电机车,铁路电气化初期部分路段亦有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观光号客车在外观上与座椅配置和日本于1950年代出现的类似。
在外观上,观光号车厢最初与台铁标准涂装相同,为深蓝色底加一条白线。1970年莒光号加入营运后,或许是因为莒光号为白底浅蓝色哑铃涂装,观光号便改为白底红色哑铃涂装。在车厢配置上,每侧13扇一公尺长的窗户,一节车厢有一车门(逆行端),无车门一端则为厕所及预留冷气机空间。观光号营运初期车内无空调,仅在每节车厢设置9台16吋可旋转的电扇,车窗也可上下开启。1963年7月,该种车厢以加挂「电源车」的供电方式,全面于观光号的空调机预留空间加装冷气空调,并封锁车窗的开闭功能。由于32750系列并无电源车,台铁由木造客车中改造(钢体化改造)了五辆17公尺级的35EGK32300作为电源车。至此,该车种成为1960年代中期,台湾唯一具有空调的铁路车种。1967年,台铁再新引进35SP32800新车20辆电源行李车40PBK32800八辆台制(台北机厂制造,同时亦生产SP/SPK/CBK32450集中供电式之对号快车)车厢纳入观光号。
此车种除了配置冷气外,也于营运列次上,挂有设备齐全之35DC32750餐车供应中西餐点,另外每列次除了配置列车长之外,尚派驻有随车服务员提供各种服务。
营运.
观光号总共有三种车型。除了最早的32750系列(包含35SP32750及35DC32750)外,于1967年亦由台北机厂制造了32800系列(包含35SP32800以及最早的20M级电源车40PBK32800—后改造为莒光号电源车45PBK32800)。此外,亦由早期美援的坐卧两用椅车(无空调)35SP32700加装冷气改造为35SP32720型。
观光号的座位数虽与今天大部分的莒光号与自强号相同为52位,但并未使用绒布座椅。不过由于座椅间距宽达1170(32750/32800型)-1200(32720型)公厘,在宽敞度上甚至还较以后的台铁莒光号(1100-1150公厘)自强号(1130公厘)等其它新型车厢舒服。
在票价上,1961年开行的观光号,每公里为0.40元新台币,到1963年配置空调后,每公里涨至0.50元。(1967年全球石油危机后涨至0.57元)。观光车的此种票价不但远高于同时期的台铁普通车(0.19元/公里),快车(0.31元/公里)及对号快车(0.34元/公里)。也比1966年10月31日开行的光华号的0.48元/公里昂贵。即使如此,因为观光号极为舒服的乘坐空间,在开行初受到相当程度的欢迎。
1970年之后,观光号与台铁新开行的莒光号,在功能与定位上有所冲突,受此影响,观光号于1978年4月25日停驶。辖下的车种大多经整理后,改造莒光号车厢继续行驶,但车辆编号并未有所改变。这些「观改型」(观光号改造型)莒光号除事故报废外,大多数仍然在使用中,并将本来的转向架、TR-25或更换成TR-40型,1990年代再更换为TR-54系列空气弹簧式(但目前还有35SP32817-19仍在使用TR-40转向架)。
在观光号之中比较特殊的两辆车为35SA32820以及35PC32701两辆。35SA32820是1967年由35SP32820改造的总统花车。而35PC32701则是由坐卧两用椅车的35SP32712改造而成的客厅车。这两辆车在观光号停驶后有很长的时间是保留观光号(或坐卧两用椅车)车体的车辆。但35PC32701客厅车已经被「剥皮改造」成为六面大窗的莒光号造型,不再保留原有的1公尺车窗造型,因此而引发相反意见议论。
车辆数:11辆(35SP32721~32731)
车种:二等车
皮重:34.50公吨
换算吨数,空车重:30公吨,重车重(载客时):35公吨
转向架:TR-52、TR-54型
座位:52
长宽高:20m,2.9m,3.8m
最高车速:100km/hr
制造年:1957
制造厂:日本车辆
改造年:1963、1977
改造厂:唐荣铁工厂
改造两铁客车(B):35SP32721、32723、32725、32729;除35SP32721配属于高雄机务段外,其余皆配属于七堵机务段。
已报废车辆:35SP32722、32724、32726、32727、32730、32731
在籍车辆:35SP32728,已停用待除籍
车辆数:25辆(35SP32751~32775)
车种:二等车
皮重:31.60公吨
换算吨数,空车重:30公吨,重车重(载客时):35公吨
转向架:TR-52、TR-54型
座位:52
长宽高:20m,2.9m,3.8m
最高车速:100km/hr
制造年:1960
制造厂:日本车辆
改造年:1977
改造厂:唐荣铁工厂
已改造成两铁客车(B):35SP32755、32757、32759、32765、32770、32772;除35SP32770配属于高雄机务段外,其余皆配属于七堵机务段。
已报废车辆:35SP32751~32754、32756、32758、32760~32764、32766~32769、32771、32773
保存车辆:35SP32773(国家铁道博物馆筹备处馆藏车辆)
在籍车辆:35SP32774、32775;已停用待除籍
车辆数:20辆(35SP32801~32819、35SA32820)
车种:二等车
皮重:32.60公吨
换算吨数,空车重:30公吨,重车重(载客时):35公吨
转向架:35SP32801~32816为TR-54型;35SP32817~32819为TR-40型;35SA32820为TR-29型
座位:52
长宽高:20m,2.9m,3.8m
最高车速:100km/hr
制造年:1967
制造厂:台北机厂
改造年:1978
改造厂:唐荣铁工厂
已改造成两铁客车(B):35SP32802、32806、32809、32811、32815;其中35SP32802、32806、32815配属于高雄机务段,35SP32809、32811配属于七堵机务段
已报废车辆:35SP32801、32803~32805、32807、32810、32812、32816~32819
保存车辆:35SP32817(宜兰尔本购物广场旁)
在籍车辆:35SP32808、32813、32814;已停用待除籍。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