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是台湾
中华民国是台湾是一个政治论述,认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是独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的主权国家,主权属于台湾人民」,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的国名,而台湾并不归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陈水扁为此论述的支持者,此论述在其中华民国四阶段论有进一步说明。陈水扁主张「中华民国是台湾,台湾是中华民国」,一改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重叠的旧想法。相关的政策包括中华民国护照加注台湾的英文名称。截至2005年 (2005)[ [update]],中华民国政府的自我描述是「中华民国是台湾」。
这个论述基于陈水扁的「一边一国」,将台湾视为是独立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脱离一个中国的正统之争;但同时希望采取中间路线,按四不一没有,不宣布独立及更改国号,希望用中华民国来形成台湾的国家认同。这个提法也牵涉到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定位。
这论述为台湾不同的国家认同论述之一,获得很大认同,但仍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可以此作为台湾在国家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这种说法意图追求台湾独立,造成一中一台的状况,中国国民党与亲民党也反对这个说法。台独运动成员中,也有派系主张以台湾为国号,由于担忧这个说法造成混淆而反对。
这种论述被很多台湾人认定为当今的台海现状。这种思维将「中华民国」做为台湾国号并且以中华民国第二共和存在的模式,类似两国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定是台湾独立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独台,近期被学界与民间称为「华独」。
历史.
2004年10月10日,陈水扁总统在中华民国国庆谈话中首次提出这个说法。陈水扁首先承认台湾有族群融合问题,但是主张不管是认同中华民国或者认同台湾,都应该被认为是对国家忠诚。他说: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两千三百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实。
2005年,陈水扁在接见美国福尔摩莎基金会时,提出强化后的论述,一般称为「中华民国四阶段论」;其中,在2000年政党轮替之后,进入「中华民国是台湾」的阶段。
2011年10月8日,民进党主席兼总统候选人蔡英文发表谈话,认为在1949年后中华民国只存在台湾,所以「台湾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台湾」、「中华民国已经不是外来政府,而是现在的台湾政府」。蔡英文以此为台湾共识的基础。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指这是一种「隐性台独」,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则认为此说法违反《中华民国宪法》。
2013年,民进党前立委谢长廷、洪奇昌、许信良等人主张民进党应通过「中华民国决议文」,其内容是「台湾就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就是台湾」。
2017年9月26日,蔡英文政府的行政院院长赖清德在立法院答询表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回应,台湾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
2019年2月13日,蔡英文政府的中华民国总统府发言人张惇涵表示,「中华民国台湾」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两千三百万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点无庸置疑。
2021年7月,前民进党中国事务部主任颜建发接受多维新闻专访时说,以民进党的主流来看,「根本没有『台湾独立』这一回事,因为我们(台湾)已经是主权独立,那为什么还要再说独立」,这件事情从很早就已定调,在过去二十几年来这几乎已是台湾主流思想,《台湾前途决议文》就提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依宪法它的名称叫中华民国」;以民进党的主流意见来看,根本就不需要再讲统独,也没有什么台独党纲的问题。针对一些老独派的「民进党骗选票」批评,颜建发说,骗选票是骗人民的需求,但问题是台湾人民要的是安居乐业与发展,外在不要与美国有冲突、「不要做国际社会的麻烦制造者」,这些是大家都清楚的规则,民进党现在的作为不是骗选票、「而是呼应选票的需求」。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