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赐
杨赐(?—185年),字伯献,弘农郡华阴县人,东汉名臣,出身自东汉著名世族「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杨赐以及儿子杨彪皆位至太尉,时人有「四世太尉」的美誉。
生平.
年少时因家学渊源,又师从桓焉,因此精通尚书,笃志博闻,常隐居教授弟子,不接受州郡礼命。后来被大将军梁冀征辟入府,因为志趣不投,外放出任陈仓令,也因病未就职。公车征不至,也连续辞让了三公礼命,最后才以司空高第,升任侍中、越骑校尉。
身为帝师.
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正值受学,于是诏令三公推荐一名精通尚书且有名望的人,三公们推荐了杨赐。于是杨赐开始在华光殿中替灵帝侍讲,成为了帝师,这段时间里,杨赐也升任少府、光禄勋。
直言进谏.
建宁二年(169年),一条青蛇出现在皇帝宝座上,灵帝以此问杨赐,杨赐因此上书表示祥瑞和灾祸不会凭空而来,蛇代表女子,因此蛇变出现代表后妃戚族掌握朝政,只要君王有所改进,灾难就会停止,转变为祥瑞发生。
熹平二年(173年),杨赐代替宗俱升任司空,同年七月就因为灾异被罢免,后来又出任光禄大夫。熹平五年(176年),杨赐代袁隗升任司徒。在杨赐司徒的任期中,因为朝政败坏,爵位的授予没有次序,灵帝又爱微服出游外苑,于是杨赐便上书劝阻。后来因为征辟党人而被罢免,经府吏童恢力争而改任光禄大夫。
光和元年(178年),白天有虹蜺出现在嘉德殿前,灵帝对此非常厌恶,于是召集了杨赐、马日䃅、张华、蔡邕、单飏等,并以王甫、曹节主持讨论。杨赐上书抨击后宫婢女宦官以及鸿都门学的文人掌政以及灵帝爱好游玩导致朝政混乱,后来奏章被曹节等人看到,所幸杨赐因为身为帝师,才得以免罪。
光和二年(179年),杨赐代刘郃升任司徒。光和三年(180年),灵帝想要兴建毕圭苑和灵昆苑,杨赐也上书劝阻,灵帝本来也打算停止兴建,但是在乐松、任芝的怂恿下又决定继续兴建。光和四年(181年),杨赐因病被罢免,改任太常。
黄巾对策.
杨赐任司徒时,曾对于当时盛行的太平道提出见解,认为张角等人势力越发扩张,如果贸然使州郡搜捕,可能激起事态产生变化,不如先调查每个人的户籍,使离开本籍的人返回原籍,孤弱他们的力量,再诛杀其渠帅,便可以轻松平定可能的祸乱。但奏章上呈之后,因为杨赐被罢免,奏章就留在皇宫中不了了之。光和五年(182年),杨赐代许戫升任太尉。中平元年(184年),因为直言黄巾之乱的实情,触怒灵帝,被以平乱不力而罢免。稍后,灵帝翻阅档案,才发现杨赐有关张角的奏章,因此封杨赐为临晋侯。
轶闻.
杨赐受封临晋侯,食邑五百户,杨赐上奏表示不宜单独受封,愿意分食邑给同是当年侍讲的刘宽和张济,因此灵帝便同样也封赏了刘宽和张济的儿子。
在任光禄勋时,尚书崔寔病卒,崔寔为官清廉,家无余财,杨赐和袁逢、段颎等出钱为崔寔准备棺廓下葬。
王允任豫州刺史时得罪宦官而下狱,杨赐为了不让王允遭受苦打,遣人劝告王允,并和何进、袁隗共同上书营救,才使得王允免于死罪。
后事.
后来杨赐升任尚书令,又转任廷尉,杨赐以非法家而推辞,灵帝特许杨赐以特进身分回府。中平二年(185年),杨赐代张温升任司空,没多久杨赐便病逝。死后灵帝特别著丧服服丧三日,赠东园棺廓及钱三百万、布五百匹,以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骠骑将军,谥文烈。安葬时,又让侍御史持节送丧,遣羽林骑轻车介士,前后鼓吹,又让骠骑将军下属和司空法驾送葬至墓地,公卿以下都参加了葬礼,足见当时杨赐地位之崇高。
评价.
《后汉书》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
汉灵帝:「故司空临晋侯赐,华岳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七在卿校,殊位特进,五登衮职,弭难乂宁。虽受茅土,未答厥勋,哲人其萎,将谁咨度!朕甚惧焉。礼设殊等,物有服章。今使左中郎将郭仪持节追位特进,赠司空骠骑将军印绶。」
又曰:「大司马杨赐,敦德允元,忠爱恭懿。」
蔡邕:「赫赫烈侯,卓尔超伦,于惟杨公,乃华降神,故能明哲,德亚圣人。受兹介福,位极人臣,包罗五典,本道根真,为国之师,诲尚经文。频历乡校,五登鼎铉,建名著忠。磪越前贤,攘灾兴化,蟊蠈不臻。风雨以时,屡获有年,三叶宰相,应祚于天,临晋是侯。子子孙孙,亿兆不穷。如山之坚,四时洁祠,以承奉尊,祀事孔明,奉亡如存,馥馥芬芬,以慰显魂。」
又曰:「巍巍圣猷,匪师不昭,小子困蒙,匪师不教,于皇文父,邈哉伊超。如玉之固,如岳之乔,钻之斯坚,仰之弥高,示我显德,授我无隐,正席传道,承帝之问,诲兹一人,万邦作顺。微微我徒,实赖遗训,文武作式,元勋既奋,光启爵土,垂统末胤,存荣亡哀,歾而不泯。」
又曰:「天鉴有汉,诞生元辅,世作三事,勋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悉心毕力,胤其祖武,化洽群心,泽漫绵宇,帝曰文烈。朕嘉君功,为邑河渭,建兹土封,申备九锡,以祚其庸,位此特进,于异群公。昔在申吕,匡佐周宣,嵩山作颂,《大雅》扬言。今我文烈,帝载用熙,参光日月,比功四时,身歾名存,永世慕思。」
亲属.
曾祖父.
杨宝,「结草衔环」的「衔环」典故的主人翁,终生隐居未仕。
祖父.
杨震,东汉司徒、太尉,时人誉为「关西孔子」。
父辈.
杨牧,杨震长子,富波相。
杨秉,杨震中子,官至太尉。
杨奉,杨震少子,笃志博闻,议者以为能世其家。
同辈.
杨敷,杨奉子,早卒。
子辈.
杨彪,杨赐子,官至太尉。
杨琦,杨牧孙,官至侍中,曾助汉献帝逃亡洛阳。
杨觿,杨敷子,官至侍中,曾助汉献帝逃亡洛阳,以功封蓩亭侯。
孙辈.
杨修,杨彪子,汉末文学家,仕至丞相主簿。为曹操所杀。
杨亮,杨琦子,因杨琦功封为阳成亭侯。
曾孙辈.
杨嚣,杨修子,官至典军将军。
玄孙辈.
杨淮,杨嚣子,官至太常。
后世.
杨佺期,官至龙骧将军、雍州刺史,和殷仲堪共同反抗桓玄而败死。
参考文献.
!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a2a9b1;" | 政府职务
!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a2a9b1;" | 政府职务
!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a2a9b1;" | 政府职务
!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a2a9b1;" | 政府职务
! colspan="3" style="border-top: 5px solid #a2a9b1;" | 政府职务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