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包
刁包(1603年—1669年),原名基命,字蒙吉,号文孝先生,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明天启七年(1627年)中举人。
生平.
天启七年丁卯科举人,上春宫不第,遂弃举业,志在钻研圣贤之学。崇祯时,流贼犯祁州,刁包率众固守,城得不破。甲申国变,不应召为官,隐居读书。连遭父母丧,哀恸而卒
理念.
刁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易学家,创立了用六学派,著有《潜室箚记》二卷、《易酌》十四卷、《辩道录》四卷、《用六集》十二卷,辑为《斯文正统》十二卷。刁包对阳明学提出深切的反省,主张以读书、穷理纠正王学只谈良知本体,同时亦将读书、穷理归本于心,并肯定朱子朱子心具众理的主张。因此刁包所说的「心」、「心学」,和阳明心学不同,源自朱子心即理的系统。刁包以他的崇德修身、勇敢正义的品格而闻名,他对自己的行为持高度的自我要求。他在家乡时以恭谦和谨慎的态度待人,但一旦遇到需要正义的事情,他毫不畏惧地站出来。他不仅在保护家乡的人民方面表现出色,还对流亡的人们伸出援手。他深深地敬佩学者百泉的学问,并通过阅读梁溪高氏的书信得到启发。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传统的丧礼,对父母的去世表达了深深的哀悼之情。
轶事.
刁包经常检视自己,反省内心是否有妄念,言谈是否轻率,行事是否草率。在家乡,他以恭谨谦和的态度著称。然而,一旦遇到正义的事情,他就会勇敢地站出来,超越了孟贲、崇正等人,成为一位优秀的人物。
刁包一开始听到百泉讲学的消息时,对其言行非常敬佩并向往。后来,他阅读了梁溪高氏留下的书信,深感欣喜,说道:「如果不读这本书,我就虚度了一生。」他将这本书供奉在家中,每当犯错时,他会跪在书前自我反省。
约在 1658 年间,刁包因读到《》而敬仰高攀龙的学问,于是在家中设牌位祭拜高攀龙。刁包说道:“先生(高攀龙)若乘我悱而发之,举数十年疑团魔障涣然冰释,浑忘手舞足蹈,仿佛弄月吟风。嗣是特为位祀先生,朔望焚香展拜。或有愧心惰行,必稽首自责于先子暨先夫子之前,私心慰幸,窃比于七十子之服孔子。”从刁包朔望焚香展拜、在先子与先夫子木主前自责的行为,可看出其对待这位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先儒,与对待自己的祖先同样尊敬。
后来,刁包得知朝廷发生了变乱,他戴上丧服,每天早晚都哭泣悼念。在他父亲去世期间,他悲痛地哭泣,毫不停息。他等到头发完全变白,持续三年不进入内室,不喝酒,不吃肉,全程遵循古代的丧礼。当母亲去世时,他同样悲痛地哭泣,甚至呕血数升,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在母亲的丧礼中,他穿著正式的衣冠,起身坐下,命令儿子濂向祖先述说过去的事情。不久之后,他说:「我的内心再没有一桩事情了。」然后他就去世了。谥号为文孝。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