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化学鉴原
《化学鉴原》,是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口译、中国清朝科学家徐寿笔述的化学书,1871年(同治十年)江南制造局出版发行。本书是中国史上很早期的化学教科书,介绍了基本的化学知识,例如化学物的理化性质与基本化学实验等,亦将化学元素的名字翻译做中文。《化学鉴原》共有六卷,另有续篇二十四卷、补篇六卷、附卷一卷。 译者. 徐寿,字雪村,对西学产生浓厚兴趣,努力汲取西学,研究《格致汇编》等科技教材。他在翻译馆翻译了许多西方的科技书籍。傅兰雅,英国根德郡海斯人,同样在江南制造局翻译了大量的科学书籍。其中他们二人 把美国人韦尔斯(David Ames Wells)于1858年撰写的《韦尔斯化学原理及应用》(Well'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Chemistry)的无机化学部分翻译成《化学鉴原》。 内容. 本书介绍了各种元素(如氢、氧等)和它们的化合物,说明其物理化学性质、反应、制备方法等等,其中翻译了各种名词。如镪水(现代名叫酸)、原质(现代名叫元素)等。 物质的理化性质. 元素(书中称作原质). 书中介绍了常见元素的理化性质等。例如在溴一章节中,译者介绍了溴是红棕色的、是液体、有毒等性质,亦描述了一道制备溴的文字式,当中描述到用溴化钾等和硫酸反应,再冷凝,以制备溴。另外,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钠金属的性质,例如把一块钠切开时,可看到里面的金属光泽;但在过了一会儿后,它跟养气(氧气)反应,生成钠养(氧化钠)。书中亦介绍了钠燃烧是会放出金黄的光。 化合物(书中称作杂质). 这本书介绍了常见化合物的特性。例如介绍了钠养(氧化钠)跟水反应后产物(氢氧化钠)的特性,如呈碱性(使红色石蕊纸变蓝)等。又描述道它跟淡硫镪水(稀硫酸)反应后生成钠养硫养三(元明粉,即硫酸钠),变为中性。 实验方法. 本书附上插图,描述实验的装置与仪器。例如介绍了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氧气、用石蕊纸来检验物质的酸碱等。 化学物的命名. 元素的命名. 当时许多科学名词还没有相对应的中文名称,徐寿翻译了元素的名字。他选择外文名的首音或次音,然后查找同音词,并加上相对应的偏旁(如以金字旁表示金属元素),创造新字来命名元素,如钠、钙、锰等。其中有些元素的名称描述了该元素的特性,如氧气,因为氧气为很多生物之需,意译为养气。其他意译的例子有绿气(今名氯,因气体黄绿色而得名)、轻(今名氢气,因气体轻而得名)等。溴、镁等24个元素的译名被沿用至今,成为现今的标准名称。 命名化合物. 某些化合物的名词一直沿用至今,如臭氧等。 某些化合物名字很特殊,现今一般不会使用,如硝镪水(硝酸)、钾衰(氰化钾)等。 某些化合物的名字是由元素的名称合并而得,但命名方法跟现今的方法很不一样,当时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是先读阳离子再读阴离子,跟今天的命名法相反。例如KI,当时命名为钾碘,今天我们命名它为碘化钾。而硫酸钙,当时名为钙养硫养三。又如钾养淡养(硝酸钾)、钡养(氧化钡)等。 影响. 《化学鉴原》被格致书院、时务学堂等晚清学堂列为参考书目。 《清史稿》称在徐寿翻译的众多书本,《化学鉴原》与《西艺知新》两本书「尤称善本」 。
化学鉴原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