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气象站
高雄气象站位于台湾高雄市楠梓区,为隶属交通部中央气象署辖下的三等气象观测机构,全名为交通部中央气象局高雄气象站,该气象观测站最初在台湾清领时期就有气象观测纪录。
沿革.
清领时期.
台湾清领时期咸丰8年(1858年),清政府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于英法联军,签订天津条约被迫开放打狗港(今高雄港)通商。英国政府为发展贸易与保护在当地做生意之国人,于今日鼓山山坡上兴建领事馆一座,为外国政府于台湾设立领事馆之最早纪录。
清光绪9年(1883年)香港气象台成立,首任台长杜·贝克在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的帮助下,计划于中国沿海各海关与灯塔增设气象观测业务。光绪11年(1885年)由香港气象台提供观测设备给鸡笼、澎湖渔翁岛、安平,以及打狗等,自此开始有气象观测业务,并每个月向香港气象台发送观测月报。
日治时期.
甲午战争结束清政府战败,日本依马关条约前来接收台湾,于台湾与各地义军爆发乙未战争,战火蔓延全台各地,造成打狗气象观测资料及仪器等毁坏遗失,打狗气象纪录于这段期间停止观测。
1897年12月25日安平及打狗两地增设暴风警报信号标柱,隔年3月高雄海关灯塔恢复气象观测业务,可惜当时气象观测是由海关人员兼任,未经过专业观测训练,导致观测品质低落,且观测资料未有妥善保存。1922年台湾总督府开始规划兴设高雄海洋观测所的计划,经过长时间评估,由当时台北帝国大学教授白鸟胜义与台北测候所第二任所长寺本贞吉两人南下高雄考察海洋测候所设立地点,最终选择柴山西侧,哨船头山上的原英国理事馆洋楼作为高雄海洋观测所的办公厅。1929年高雄海洋观测所正式成立,白鸟胜义教授担任高雄海洋测候所技师,旗下配有两名技手。1931年4月起已建有完整之气候资料,日治时期期间爆发太平洋战争,高雄海洋观测所所在的英国领事馆曾多次遭到轰炸与台风侵袭。
战后至今.
1945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民政府来台接管各地之台湾总督府组织单位,高雄海洋观测所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改名为台湾省气象局高雄测候所。1950年6月台湾省政府将英国领事馆定名为台湾省水产试验所高雄分所,进行海洋生态、物种基础调查研究等工作,其中领事馆官邸仍作为高雄测候所的办公厅使用。
1965年9月1日台湾省气象所升格为气象局,高雄测候所全衔改为台湾省气象局高雄测候所。1971年7月1日台湾省气象局恢复建置,改隶属于交通部辖下,称为交通部中央气象局,高雄测候所全名亦更改之。1973年5月1日起高雄测候所因原址观测资料欠具代表高雄气候特性,故搬迁至高雄市前镇区前镇渔港旁的新办公厅,原英国领事馆官邸房舍停止使用,后由高雄市政府征收,改为高雄史迹文物馆。
1974年7月高雄测候所开始建置遥控观测系统,逐步取代传统人工观测的方式。1976年11月10日高雄测候所改名为高雄气象测站,所属上级单位不变,仍为交通部中央气象局。1985年装设自动测报系统,正式迈入气象观测电脑化时代。1989年8月1日依据中央气象局附属测报机构全衔更名,高雄气象测站更名为高雄气象站至今。
2020年8月25日,中央气象局局长郑明典于个人脸书上透露,高雄气象站将搬迁至高雄都会公园附近。
2021年2月3日,郑明典于个人脸书上表示,目前高雄气象站正在搬迁中,预计于5月前会搬迁完毕并进行原建物的拆除作业。
2022年1月24日,高雄气象站因前镇渔港经济繁荣,工厂林立,气象观测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又建物老旧耐震强度不足,乃依前瞻规划调整,搬迁至楠梓区都会公园,暂借公园厅舍办公。
2022年7月25日,举行高雄气象站新建办公室启用典礼,搬迁至楠梓区新厅舍办公。
站体结构.
高雄气象站设置于英国领事馆官邸时期,其座落位置在柴山海拔29.1公尺的柴山棱线上,办公厅舍地坪227.48坪,建坪193坪,为两层楼荷兰红砖式建筑,内部配置为,二楼有大办公室、预报室、值班休息室,以及眷属宿舍三间。二楼屋顶装有风向计,一楼设有气压室、地震室、库房、厨房,及数十间小房间,1973年5月1日搬迁至前镇渔港的办公厅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前镇渔港站体使用近50年,因气象观测环境受到极大影响,又建物老旧耐震强度不足,于高雄都会公园南侧后劲溪旁兴建新站,于2022年1月24日迁至都会公园暂借公园厅舍,同年7月25日新建办公室启用迁至新厅舍。
编制.
高雄气象站目前依照中央气象局三等气象站之组织,编制主任1人,职员4人,观测采24小时作业轮班。
观测项目.
地面气象观测.
利用地面气象自动测报系统,每日实施气压、气温、风向、风速、湿度、云、天气现象、降水、日射、日照、能见度、蒸发量、地温等气象要素观测,其中除了云、天气现象、蒸发量及地温仍然需要依靠人工观测外,其他项目均采自动化观测,并经由中央气象局内部网路系统,将搜集资料及每小时电码传送局本部,以供天气预报及分析之需要,同时透过查询工作站方式统计气候资料。
高屏地区遥测系统.
南部地区自动站(含气象雨量站、雨量站、中继站)资料并和台北中心站及各区域站连线,随时监控高屏地区及高屏溪等流域之降雨资料,透过网路系统回传局本部;若遇豪大雨时,立即通报中央气象局与消防局等相关单位。
地震观测.
高雄气象站设有SMART24强震仪和深井地震仪,遇地震时,立即将地震数据回传台北的地震测报中心,以供研判发布地震消息。
天气预报.
中央气象局局本部传输之天气图云图等各项资料,预报高雄地区24小时天气;并转报由气象预报中心、海象测报中心,发布之各类天气预报及特报、潮汐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