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 (电视节目)
《八千-{里路云和月》,简称《八千》,是由凌峰制作及主持的台湾电视公司(台视)电视节目,是台湾电视史上第一个介绍中国大陆风土民情的节目,1989年6月2日开播,一共播出了六年。
提要.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由威京关系企业(今威京总部集团)成员公司「京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制作,京华文化授权沙鸥国际多媒体发行Video CD与DVD-Video版,沙鸥国际多媒体版外盒加注英文译名「The Journey of Poetic China」。
凌峰主持的台视综艺节目《电视街》创下27%的收视率以后,1987年,凌峰到中国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介绍中国大陆风土民情,探讨台海两岸人文差异。行前,凌峰向台视总经理石永贵报告,请求台视出资协助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当时台海两岸依然紧绷对峙的情况下,对台视而言,签这样的合约要担负很大的风险与政治责任;但为了回报《电视街》让台视综艺节目收视率获得复兴,台视与凌峰签约。为求《八千里路云和月》能在无政治-{干扰的环境下顺利制播,制作团队与《台湾时报》在街头合办说明会;行政院新闻局广播电视事业处处长旷湘霞、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文化工作会副主任朱宗轲与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林登飞在台北来来大饭店(今台北喜来登大饭店)宴请凌峰,劝凌峰不要去中国大陆;凌峰当场答复,箭在弦上,非去不可。
1987年,台海两岸皆派人去日本参加东京影展,凌峰借机进入中国驻日大使馆,向馆方表示想去中国大陆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加坡报纸披露此事,凌峰返回台湾后被有关单位禁止出国,海外媒体争相报导凌峰被禁的消息,数月后行政院新闻局在强大压力下解除禁令。1987年11月11日,凌峰以探亲名义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及中国新闻社协助下开拍《八千里路云和月》。凌峰拍好的录影带,被行政院新闻局阻挠,无法在台湾播出;凌峰巡回台湾各地举办说明会,又到立法院开公听会,也继续往返两岸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1989年,行政院新闻局正式开放传播事业赴中国大陆采访、拍片、制作节目,《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台视播出。
以往因为台海两岸的隔阂,台湾人只能在念书时得到一些与当时现状脱节的中国大陆知识;《八千里路云和月》与中国电视公司《大陆寻奇》的播出,让台湾人可以认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大陆。石安妮曾接受凌峰的邀请担任《八千里路云和月》外景主持人,与制作小组深入云南、贵州等地拍摄节目。
《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主题曲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凌峰与一群儿童合唱,先合唱「八千里路」,再由凌峰独唱「云和月」;第二个版本是赵宁作词、腾格尔作曲兼独唱。片尾曲是《大海啊,故乡》。
2017年6月,凌峰接受《中国新闻网》专访时表示,《八千里路云和月》「是两岸共生的孩子」,他对《八千里路云和月》拍摄期间的中国新闻社副社长陈光忠、提供技术保障的王楠等伙伴的一路协助深深铭记在心。
2017年12月,凌峰表示,他这辈子做对了两件事:一是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二是追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参与希望工程。《八千里路云和月》原始录影带,保存于凌峰家终年维持恒温恒湿的房间;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校长穆端正曾经有意收藏这些录影带,但因2017年1月穆端正病逝而作罢。
2023年3月24日,威京总部集团主席沈庆京表示,在台海两岸对峙的年代,他甘冒倾家荡产及「为匪宣传」入狱的风险,以「老兵返乡探亲」名义独家赞助凌峰拍摄《八千里路云和月》,「毕竟在睽隔四十载之后,台湾的中国人第一次能用全新观点来观照那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沈庆京回忆,《八千里路云和月》开播之后,各方反应热烈,作家柏杨撰文:「《八千里路云和月》,多么悲壮的名字。那个时代,走遍大江南北,无论政治上或文化上,都是奇迹。」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