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
陈永善(1937年11月8日—2016年11月22日 ),笔名陈映真、许南村、赵定一、陈善、陈善乃、陈秋彬、然而、石家驹等,男,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生于台湾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今苗栗县竹南镇),台湾文学作家。早年从事小说写作,受社会主义思潮与鲁迅影响,在台湾文坛推动现实主义风格,是乡土文学论战中乡土文学派的主要代表者之一,是台湾战后时期台湾文学界重要旗手。创办《人间》杂志,为台湾报导文学先驱。
在文学成就之外,因推动台湾与大陆应走向中国和平统一,反对台独,个人政治色彩浓厚,遭受广泛议论及注目。
生平.
陈映真原名陈映善,1937年生于日治台湾新竹州竹南郡竹南街中港。笔名「陈映真」是其早逝孪生兄长的名字。两岁时,他被过继给三伯父,改名永善。1944年,随伯父和生父一起到台北莺歌避难。1950年9月,陈映真进入台北州立台北第二中学校学习。1954年,留级一年后考上了成功高中。1957年,刘自然事件发生,与同读成功高中的同学一起前往美国大使馆前陈情;1958年9月,考取淡江英专外文系,在1959年,尉天聪邀请他向《笔汇》杂志投稿,以小说〈面摊〉出道文坛,隔年,他又在同刊投稿了多篇小说,并于1961年毕业。1962年,他到小金门军中服役。1963年,陈映真在强恕高中任职英语教师。再进入辉瑞大药厂工作。
1968年5月,他的朋友就陆续被捕,7月,蒋政府以「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逮捕包括陈映真、李作成、吴耀忠、丘延亮、陈述孔、林华洲等36人,被称为民主台湾联盟案;12月31日,陈映真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移送台东县泰源监狱与绿岛山庄。陈映真被捕时亦为《文学季刊》的编辑委员,季刊相关文人黄春明、尉天骢也遭到牵连,因而这次事件又被称为「文季事件」。陈映真曾表述入狱对其思想之影响:「对自己走过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1970年,他在台东山区的泰源监狱从《中央日报》中看到保钓运动的消息,并订购《文季》季刊等杂志。
1975年,陈映真因蒋介石去世百日特赦而提早三年出狱,出狱后仍然从事写作,转趋现实主义。1976年,他为《夏潮》杂志做编辑。在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发表〈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反击余光中等人对乡土文学倾向工农兵文学的攻击。
1979年10月3日,陈映真又被警备总部军法处以涉嫌叛乱、拘捕防逃的理由,带往调查局拘留。但在施明德、陈鼓应、白先勇、郑愁予等人的联署抗议下,于36小时后获释。
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之报导文学刊物《人间》;1989年7月成立人间出版社并担任发行人。
陈映真始终坚持中国统一的主张。1980年代,陈映真继续参与《文季》、《夏潮》等杂志的编务,并在「中国结」与「台湾结」之论战中与台湾本土派人士交锋。在这次论争中与陈映真进行辩论者,除陈芳明外,多于后来成为新潮流系之成员。1988年,与胡秋原等人成立「中国统一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事实上其许多作品都在相关理念规范下成型。1990年后,开始频繁往来大陆与台湾之间。。在1989年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陈映真代表台湾文化界访问北京,表达支持平乱的立场,获得江泽民接见。
1994年2月,陈映真于台北市新生画廊筹划关于日治台湾五十年《五十年枷锁》照片展,展出历史照片三百余幅。1997年7月,受邀参加香港主权移交大典,筹划香港殖民时期照片展于台北市诚品书店;也参与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大典」;并在1999年12月受邀参加澳门回归大典。1996年获中国社科院授予荣誉高级研究员。
2000年,陈映真在《联合文学》杂志九月号发表〈关于台湾「社会性质」的进一步讨论—答陈芳明先生〉一文透露:余光中曾将其文章中引述马克思之处一一标出并加上批注,寄给当时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王升,告密其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这在当时处戒严状态下的台湾是“必死之罪”;在郑学稼力劝千万不能以乡土文学兴狱,徐复观、胡秋原等人力保之下,他才侥幸躲过这场灾祸。。
2006年1月,针对《冰点》杂志被中国中宣部查禁一事,龙应台发表致中国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的公开信〈请用文明来说服我〉。陈映真发表〈文明和野蛮的辩证〉反对普世价值,认为龙应台并未体认到中国的伟大之处,支持中国政府查禁书刊。同年6月,陈映真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担任客座教授,并定居于中国北京。同年9月26日,因中风入住北京朝阳医院,病情曾改善并转至普通病房;至10月16日再度中风陷入重度昏迷,入住于该医院重症监护室。其医药费与生活费由中国国家单位负担。
2010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决议通过让陈映真加入,并给予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之职位。是继金庸之后,第二位非中国大陆籍的名誉副主席,也是首位加入此协会的台籍人士。
2016年11月22日,病逝于中国北京。
家庭.
1977年,与陈丽娜结婚。
批评.
政评家曹长青曾经批评陈映真漠视中华人民所承受的苦难,并且假装对此一无所知。
著作.
小说.
陈映真发表过数十篇中、短篇小说,于2001年由台北洪范书店集结为六册《陈映真小说集》:
散文.
陈映真散文颇多,但多散于报章杂志或为人专书作序,洪范书店曾于2004年出版《陈映真散文集1—父亲》。
评论.
该文以笔名“许南村”于1978年发表于《诗潮》第三集,文中称:“主观而主动地创造克服人的疏离的伟大的作品……这就不单只要求这个作家把他抵抗人的疏离的意念结晶于作品的内容,他还须要充份地认识到艺术品在工商社会中受制约于市场法则的整个生产到消费的行程,积极地掌握现有的艺术表达形式,写出现代人生的破碎、不连续、庸俗化和失去动能的条件;鼓励人和社会、人和历史,从而人和人之间生动活泼的关系的伟大的、这个时代的、这个民族的现实主义之艺术。”
主编.
陈映真主办的《人间》杂志是月刊,1985年11月创刊,1989年9月终刊,共出了47期,差1期满四年。
小说家陈映真于1985年集资募才,创办《人间》杂志,距今已近30年。《人间》杂志曾经是报告文学和报导摄影的典范,培植了许许多多优异的作家和摄影工作者。《人间思想》承袭《人间》的精神,在日渐荒枯的人间,重新追索人的灵魂,探寻生命的意义。
作品风格.
陈映真的作品受到鲁迅影响,主要以描写城市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情绪为主,作品充满忧郁与苦闷的色调以及人道主义关怀。1979年第二次被捕后,作品焦点转变为跨国企业对第三世界经济、文化与心灵的侵略,如〈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
小说改编.
2004年,云门舞集将陈映真小说〈将军族〉、〈兀自照耀著的太阳〉、〈哦!苏珊娜〉、〈山路〉、〈云〉等篇章改编为舞剧《陈映真‧风景》。
2018年,盗火剧团将陈映真小说〈山路〉改编为舞台剧《山路上》。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