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湾站
柴湾站
柴湾站()是一个位于香港香港岛东区柴湾新翠花园旁,属于港铁港岛线的铁路车站,也是港岛线的东端终点站,车站于1985年5月31日启用。
车站构造.
柴湾站是港岛线东端终点站,并且是港岛线唯一的架空车站,车站设于柴湾道近4号干线东端起点的回旋处旁。
大堂.
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或进食,例如有便利店、面包糕饼店、银行及化妆品店等。由于港铁的收费区是不能进食,因此售卖食物的商店均不会设在收费区内。
此外,柴湾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务设施供乘客使用,包括自动柜员机、自动照相机等。近B出口的大堂亦设有香港邮政邮箱,方便乘客投寄邮件。另外,大堂亦设有「会员服务站」,供乘客享用港铁友礼会的会员优惠。
月台.
车站设有一组岛式月台,两个月台均已装设月台闸门。而两个月台的列车均为前往坚尼地城方向,并不设落客专用月台及调头路轨,列车到站后会在该月台同一时间上落客及调头,乘客可按指示于1/2号月台乘搭港岛线往坚尼地城方向的列车。
柴湾车厂虽然在杏花邨站旁边,然而实际车务上柴湾站为最直接连接车厂的车站,每当上下午繁忙时间过后,部分港岛线的列车在柴湾站清客后,便会暂停服务并返回车厂。届时当列车在进入车站时,月台会在该列车到站前及列车入站时发出广播通知乘客。该列车到站后,月台显示屏并会显示「不载客列车」。随后当该列车关门离开车站前,在月台的西端的红蓝讯号灯上将会亮起「DP(意思为Depot)」字样的白色显示讯号灯,之后列车离开车站,驶回柴湾车厂。
出入口.
柴湾站设有5个出入口,其中A出口直通新翠商场。而大堂亦设有指示牌显示出入口周边的建筑物及设施列表。
接驳交通.
柴湾站地面设有柴湾站公共运输交汇处,供乘客转乘巴士及专线小巴。
历史.
规划.
于1980年12月政府落实兴建港岛线时,拟议中的柴湾站分为南北两站:「柴湾北站()」(其选址靠近现时的翠湾邨)以及「柴湾南站()」(其选址则与现时柴湾站大致相同)。后因柴湾车厂上盖发展大型屋苑杏花邨,地铁改于车厂旁兴建杏花邨站,并取消兴建柴湾北站,柴湾南站随之易名为柴湾站。
启用.
柴湾站由永保建筑国际有限公司兴建,于1985年5月31日随港岛线(金钟-柴湾段)通车而同时启用。原址前身为填海地,后来设置旧小巴站及柴湾公园第一期。
另外,柴湾站自落成而来一直是全香港铁路系统中位处最南端车站,直至2016年被南港岛线的利东站所取代。
月台闸门.
现时柴湾站所有月台已完成装上月台闸门,并已投入运作。该月台闸门高大约1.5米。整个计划于平日深夜终止服务的时间加建,车站与杏花邨站属于第一期进行月台闸门加装工程,原计划于2010年8月完成,但由于工程进度缓慢,故延迟于同年12月完成。
延伸至小西湾(已搁置).
小西湾为一个已发展成熟的社区,并设有多个社区设施和住宅,市民对公共交通需求极大,巴士及小巴服务早已不胜负荷,故此多年来有多位区议员有迫切地争取兴建小西湾支线以解决市民外出问题。
然而地铁港岛线在设计以至开通初期,小西湾未有发展计划,故无预计向东延伸,但在柴湾站末端已预留一段超越线路轨,可供延长之用。月台也设计成西南走向,因此向东延伸技术上是可行的,政府曾建议地铁公司研究把港岛线从柴湾站延伸至小西湾站,但地铁公司认为路线迂回(须兴建穿越歌连臣角的隧道前往小西湾),且有技术难度,故未被地铁接纳。地铁亦研究过利用轻便铁路将小西湾及柴湾连接,但由于没有足够地方兴建车站上盖物业,以致造价及融资等各种问题多番推搪而不了了之。2009年10月23日,运输及房屋局官员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表示,受到柴湾站附近的楼宇及其他建筑物之限制,延伸港岛线至小西湾的工程难度颇高,相信方案难以落实;但局方与港铁会继续关注小西湾对外的交通接驳情况。
现时往返小西湾的市民可选择在柴湾站转乘城巴82线或小巴47M线,又或者在杏花邨站转乘城巴85线或小巴62线。此外,现时因为大部分港岛东的巴士均在小西湾(蓝湾半岛)公共运输交汇处设为巴士总站,所以小西湾延线最终会落实兴建的机会已较低,因此西贡区议员刘伟章与观塘区议员蔡泽鸿已建议在柴湾站兴建架空行人天桥连接工业区及小西湾。
翻新月台.
与市区线很多地面或架空车站一样,柴湾站由2011年起也开始展开翻新工程,当中包括在大堂及月台安装假天花、改善照明,亦翻新了月台指示吊板:行车方向资讯则改为张贴在月台闸门之上;旧有吊板上的车站站名标示形式保留,但改为采用车站颜色底色及以大号白字标示,犹如昔日茘景站及大窝口站月台吊牌标示站名方式,于港铁系统中属硕果仅存。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