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区
茂林区(鲁凯语:Teldreka),旧称「多纳」,前身「茂林乡」,位于中华民国高雄市东北部,为高雄市的山地原住民区。全境面积约194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最小的原住民区;人口仅约1.9千人,为台湾人口最少的市辖区。境内的茂林国家风景区为其主要观光景点,区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族鲁凯族为主,多纳黑米祭为当地原住民的代表性祭典。
历史.
茂林原为台湾原住民鲁凯族万山(万斗笼)社、多纳社、玛雅社的居住地,北临马里山布农族,东临内本鹿布农族,南为拉瓦尔亚族的排湾族部落。茂林区旧名「多纳」,即闽南语「屯子」之音译。日治初期,此地原住民因不堪日本人的统治,因而联合各社族人起而反抗,虽然杀死多名日警,但山刀及弓箭终究难敌枪砲,在日军优势的火力下,各社原住民被迫投降。此次事件被日本称为「屯子役」,便沿用屯子的原音「多纳」为此地地名,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则划归高雄州旗山郡管辖。战后初期沿用原名,设置多纳乡,因1956年曾获得全省造林比赛优胜,1957年12月1日改为茂林乡,玛雅村也同时更名茂林村。
2010年3月4日时,茂林乡发生规模6.4的2010年高雄地震,是自1900年以来高雄所纪录过的最大地震。2010年12月25日,高雄市、高雄县合并改制为新直辖市,改为高雄市茂林区。失去原本作为乡所具有的地方自治权和地方自治团体地位。2014年12月25日,配合《地方制度法》修正,赋予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地方自治权,茂林区再次改制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团体,成为高雄市辖域内三个区民可选举区长与区民代表的市辖区之一。依照《地方制度法》,茂林区系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为具有公法人地位的地方自治团体,与高雄市其他市辖区性质并不相同,享有相当于乡镇市的地方自治权,茂林区公所为其自治事项之行政机关,非高雄市政府的派出机关,并设置茂林区民代表会作为其自治事项之立法机关。
区内居民以台湾原住民鲁凯族为主,但所辖三里族语互异(多纳语Thakongadavane,万山语'Oponoho,茂林语Teldreka),此鲁凯语群的三种族语均指定为茂林区地方通行语。具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观光资源及独特的文化特色,政府遂于2001年12月正式成立茂林国家风景区,涵盖以茂林区为主的六个行政区,成为台湾著名的观光胜地。
地理.
概况.
茂林区位处中央山脉南麓,北临桃源区,西邻六龟区、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东邻台湾省台东县延平乡,南接台湾省屏东县三地门乡、雾台乡,境内海拔从230公尺到2700公尺不等,地势相当陡峭、险峻,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及温带雨林型气候,浊口溪蜿蜒流贯区境。
人口.
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3年底茂林区户数625户,人口计有1,905人,是全台湾人口最少的市辖区,也是台湾本岛人口最少的三级行政区,在全台湾所有乡镇市区中,人口排行倒数第四。区内各里人口依照数量多寡分别是茂林里、多纳里、万山里,2023年底该三里人口分别为866人、630人、409人。
茂林区历年人口变化(1946年-2030年)
政治.
区政组织.
茂林区公所是茂林区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市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茂林区的自治监督机关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全体区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茂林区公所并置区务会议,为区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区长之下,设有3课3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3个附属机关。
茂林区民代表会是茂林区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茂林区全体区民立法和监察区政。区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茂林区民代表会共有7位区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4席区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区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区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划.
以下列出的「里」属于行政区划,因此里内可能有数个部落。括号内皆为鲁凯语名称。
文化资产与历史建筑.
1978年,当时任教于在屏东师范学院的高业荣老师,于高雄市浊口溪上游北岸,发现第一、二座万山岩雕遗迹,高老师依原住民赋予之地名,命名为「孤巴察峨」与「祖布里里」。1984年再度发现第三处万山岩雕,被命名为「莎娜奇勒娥」。1989年,内政部将此三处岩雕公告为第三级古迹「万山岩雕」。2002年底高老师发现了第四处岩雕,命名为「大轧拉乌」,万山岩雕群遗址共计有4处14块岩石。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