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宁祥
康宁祥(1938年11月16日—),台北市万华区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民主运动参与者。曾任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为台湾党外运动要角,是自1970年代之后台湾新一代崛起的本土政治人物。康宁祥也是少数与蒋经国有过来往与交情的党外政治人物之一。
早年经历.
康宁祥祖籍桃园县大园乡,父亲康振福在十多岁时到台北讨生活,在日本人开的「藤田制果」当学徒,学成后自己开店,取名「福田制饼」,由于生意不错,随后大园康家的伯公、祖父、叔叔们也接著过来。:16住在堀江町。战后康振福曾被国民党吸收,当选过双园区一届区民代表。:30母亲辛宝玉在二战期间曾为艋舺后火车站地区妇女防护团的负责人,在日本投降那年(1945年)过世,留下康宁祥及两个弟弟、两个妹妹,和大他两岁的养姐。:30康宁祥大舅舅在二战期间曾被抓去南洋当军伕,没被美国砲弹打死,却死在「祖国」的枪下,二二八事件发生后的清乡,被蒋介石的部队抓去马场町新店溪旁枪毙。:31
康宁祥在双园国小毕业后,由于没考上台北市的初中,到树林中学就读,曾受教于音乐家许石,也曾受教于郭衣洞(柏杨)。:32-33初中毕业后,由于没考上高中,进入延平补校就读,:34与郭国基之子郭盖世成为同学,康宁祥与郭盖世互有往来,也时常前往郭国基家,听他分析以往奋斗过程。1956年康宁祥延平补校高二时,适逢郭国基竞选省议员连任,在台北参选。康宁祥便为其助选发传单,崛江町父老也动员为郭国基助选。:38-431957年大学联考,康宁祥考上台北法商学院(今国立台北大学)。康宁祥为大学毕业须缴交毕业论文的最后一届,其论文题目为《英国政府与政党政治》,在大学四年间,康宁祥积极阅读《自由中国》、《民主潮》、《时与潮》、《文星杂志》等杂志,以及吴浊流的《台湾文艺》。:44
大学毕业后,康宁祥于屏东空军机场服预官役,在屏东机场管制中心任副管制长。:157期间继母过世。:45退伍后,康宁祥曾参加电台播音员考试,到面试时未过,就待在家中制饼。期间康宁祥曾考上中油当加油站员工,月薪七百多。:46期间康宁祥曾离家租屋,又搬回汕头街(现已与艋舺大道合并)老家,在祖父原先养猪的猪寮居住。市政府禁止市区养猪后,康宁祥一家遂栖身于八坪大的住屋,直到1975年搬出去。:46-47康宁祥在加油站工作了七年,最后在重庆北路百龄桥头的小站担任领班。虽然领班是工人在加油站最高的位子,然而还是要加油一辈子。职员的缺都由有党政关系的占走了,轮不到工字出头。像康宁祥这种没加入国民党的基层工人要更上层楼,更是不可能。:47-48
在加油站工人时期,康宁祥一边帮人加油,跟大家轮日、夜班。另方面也维持大学时代的阅读习惯,除了阅读《联合报》驻日特派员司马桑敦的日本政情分析外,《民主潮》、《时与潮》、《纯文学》以及旧书摊找到的《自由中国》半月刊,也是每期阅读。当时每个月康宁祥都会从重庆南路、西门町抱回一大堆书刊、杂志。:48当时康宁祥与加油站同事聊天时,对于当时报纸报导「匪伪政权谋我席位再度被击败」的报导表示反论。康宁祥认为台湾的局势很快有大变化,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是迟早的事,说不定两三年就看得到。当时同事仍说「有影没?你是不是书读多了胡思乱想?」然而康宁祥向他们分析,中华民国如果联合国席次保不住,国民党就有麻烦了。外交上受到中共排挤,内政上统治正当性也会受到挑战,同事们还是不太懂。当时康宁祥内心已经有参政的急迫感,只是等待时机。:48
市议员生涯.
1967年,台北市改制为直辖市。原有省辖市议会及新并入的六乡镇台北县议员一起组成台北市临时议会,任期两年。1969年11月,台北市举行改制直辖市后的第一届台北市议员选举,康宁祥所处的崛江町议员周得福,之前受到国民党提名,本次却碍于学历要件不符,不能连任。林先阵等街坊邻居主张应推新人参选,遂提议由口才好、又念过大学,也没有加入国民党的康宁祥角逐议员,认为可以延续陈益胜、张诗经之后的无党籍香火。:48-49当时康宁祥的家人并不支持,其舅舅在二二八事件后被枪杀的阴影仍盘旋在脑海里,最后其妻子同意康宁祥参选。1969年9月,康宁祥以无党籍身分正式参选第五选区(龙山、双园、古亭、中正),当时康宁祥的积蓄只有卖房子还贷款后的八万五千元,同选区中除了国民党的对手外,还有实力雄厚的两位无党籍候选人:城中区建筑师吴玉盛以及古亭区高金殿。当时康宁祥以在旧报纸上书写大字报、台语四句联的方式打开知名度。也受到加油站同事的弟弟、就读台大哲学系的孙庆余帮他助选:51-52当时曾在康家饼厂打过工的哑巴黄勇三,也找了群哑巴朋友帮康宁祥助选。然而康宁祥也受到传单遭当局没收、印刷店老板遭警察带走的事件。在公办政见会上,康宁祥以传单被没收、发传单的哑巴被抓、印传单的老板被警察抓走,国家大事半点机会也没得讲为演讲题材,受到乡亲鼓励。在于新公园音乐台举行的第七场公办政见会上,台下出现了无党派的前辈郭雨新、黄玉娇、李秋远、黄信介,表示专程结伴要为他加油。成为康宁祥与他们的第一次见面。11月,康宁祥高票当选市议员,原先被看好的高金殿、吴玉盛反而落选。:55
当选后不久,康宁祥即帮黄信介助选国民党政府迁台后首届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并帮忙其演讲。:62当时台北应选四席,据康宁祥回忆当时国民党提名两席、第三个本来提名板桥林家花园后代林宗贤,后来发现他牵扯到二二八事件就取消提名,改提《国语日报》社长洪炎秋,剩下一席党外遇上黄信介与张诗经争取。:64最后黄信介成功当选立法委员。
在市议员时期,康宁祥认识了曾任林献堂秘书的叶荣钟,透过叶荣钟介绍认识日治时期的社会运动要角陈逢源、巫永福、黄得时等人。在康宁祥当上市议员后受特务监视时,王诗琅的书房也成了社会运动前辈与康宁祥传授台湾史的地方。:76也曾得到《台湾总督府警察沿革志第二篇》,由王诗琅译成中文。:78-791969年,康宁祥受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傅岚(Jerry A.Flower)代表美国邀请访美,然而申请护照却遭到搁置半年。直到康宁祥受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召见,蒋经国问他「听说你要到美国去?」康宁祥回答申请护照都没下文,蒋经国命令国民党组工会主任陈建中给他护照。三天后康宁祥就收到公务护照,由国民党中央党部专程派人送到他家。:80-811970年6月,康宁祥访美。在美国新闻处安排下与柯尔·乔治见面,在华府与费正清见面,并在休士顿认识蔡斯将军。:88-898月回台。:90
市议员任内,康宁祥揭发了国民党民众服务站支用市政府预算。台北市政府1972年预算中,各民众服务站以「推行文化复兴运动」、「加强社会教育改造国民生活运动」、「社会团体奖励」等名义,从教育局预算支用了11,328,000元。以「一般民政」、「区里组织及训练」等名义编列在民政局预算达163,200元。以「执行涨价归公」名义在地政局支用1,922,000元,以税务管理名义在财政局支用4,543,000元,以「劳工行政」、「机关团体补助」名义在社会局支用8,054,000元。总共国民党市党部一年在市府各局处就支用27,753,000元。:99
此外,当时一个非国民党籍的公务员想当上科室的股长,或是一个非国民党的国民小学教员,想要当教导主任。几乎不可能。当时警政单位的主管,从最基层的派出所主管,不只百分百的国民党籍,而且几乎是外省人。当时台北市65个派出所主管,只有3个是台湾人。至于分局长,台湾人一个也没有。这种省籍歧视直到蒋经国卸任行政院长都未改善。:99
立法委员生涯.
首届立法委员时期.
1972年,因应蒋经国内阁的「吹台青」政策,国民党政府举行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市分到五席立委名额。国民党提名四席,包括军方支持的李志鹏、上海帮生意人,也是明星花露水老板周文玑、马偕医院董事长李东辉、受到新光吴家支持的丁守真,剩下一席则放出风声要给国泰蔡家代表蔡万财(后改名蔡万才)。康宁祥于8月宣布参选,并说服原先不支持他的黄信介,推出其弟黄天福竞选国大代表,成联合竞选。:109-110当时台北市在五年前刚并入士林、北投、景美、木栅、内湖、南港,选区辽阔。康宁祥以台湾人意识觉醒为政见主题,:111并抨击国民党限播台语歌曲、台语连续剧不准用台语播出的歧视语言政策,:112-113也获得民众的支持。选前康宁祥更受到黑函攻击,称他因案准备退选。日后康宁祥获前国民党立委雷渝齐向他证实台北市党部有一特殊小组,专门针对康宁祥造谣、抹黑。:114-115最后康宁祥以第二高票当选立委,只输给军眷票支持的李志鹏,并挤下丁守真。1973年2月1日报到。由于康宁祥的口才与辩才是颇能吸引民众的目光,而且康宁祥与资深立委梁肃戎、陈苍正等人有都有不错的交情。
在立法委员任内,康宁祥于1973年4月16日初试啼声质询行政院长蒋经国,针对违宪征收的电话、电报临时捐。:1311973年10月,对省县自治提出法制化,未获蒋经国回应。:132-134在1975年质询时,康宁祥首度将台湾抗日运动史搬上国会殿堂,日后1975年康宁祥连任后,蒋经国曾数度邀请他到行政院办公室茶叙,表示康宁祥质询的台湾先民抗日运动史他听都未听过,听得非常感动。:144-145并对国防预算及中央银行内黑官泛滥提出质询。:156-1611974年9月,康宁祥应邀二次访美。:168在1974年的《时代杂志》中,康宁祥被列入150名「全球未来领袖」之一。
1975年,康宁祥与黄信介、张俊宏等人合作出版《台湾政论》杂志,作为党外运动的传播工具。年底,《台湾政论》遭到国民党当局停刊。
1975年第二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康宁祥角逐连任,适逢康宁祥父亲在竞选活动前一周过世,康宁祥忙著处理其后事,最后以吊车尾连任。:202当时蒋经国在立法院说过「支持现任立委连任」,因此对于无党籍人士相对客气,如康宁祥所在的台北市选区、黄顺兴所在的台湾省第三选区、许世贤所在的台湾省第四选区,国民党都采取不足额提名,在竞选活动上不像过去发动媒体丑化党外,或者任国民党籍候选人大肆买票。:202当时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委易劲秋曾两度到康宁祥家中拜访,第一次纯粹礼貌性,第二次就问康宁祥「需不需要什么帮忙?」康宁祥对他说「只要国民党不要到万华、龙山乱买票,我就感激不尽了!」。:202有人认为由于康宁祥都主张「议会路线」而非「街头路线」,所以都获得连任。这是奇怪的说法,因为街头路线要一直要到1980年代末期才真正出现,至于1979年美丽岛杂志社集团可以说才可能要开始走上街头就全部被逮捕了,而1983年后的批康也只是为1980年代末的街头路线作䁔身而已,街头运动还没有真正展开。换句话说说在1983年之前台湾根本没有什么街头和议会路线的区别的。因此康以和街头对比的议会路线而当选,是不知所云的看法。
1977年五项地方公职选举(县市长、县市议员、台湾省议员、台北市议员、乡镇市长)中,国民党受到空前挑战。康宁祥受到曾参与中国民主党组党的齐世英、吴三连之托,与黄信介组成助选团,辅选党外人士。康宁祥拜访选省议员的苏洪月娇之夫苏东启、何春木及角逐省议员的张俊宏。在11月的巡回助讲间,为参选高雄县长的黄友仁助选、以及云林县长及省议员的黄蔴及苏洪月娇、在宜兰竞选省议员的林义雄、参选三重市长的陈进炮站台。唯在赶路去台南市时,发生预备的车子四个轮胎都遭故意破坏之事,因此来不及赶往台南体育场为苏南成及蔡介雄助讲。:211-217最终党外阵营一举夺下空前的四席县市长、21席省议员及台北市议员六席。
受到1977年地方选举的鼓舞,预定于1978年底举行的中央民代(立委、监委、国大代表)吸引了许多无党籍人士参选,如陈鼓应、陈婉真、王拓、刘峰松等人。10月6日,黄信介在王拓募款餐会中宣布成立「党外助选团」。12月5日,「全国党外候选人座谈会」召开,康宁祥上台专题演讲,对党外运动提出深入的建议。:232-233然而当时党外的声势浩大,也引起国民党注意。在王升主导下,国民党政军特成立「安基专案」,动员国家机器对付党外。黄信介及康宁祥接受到诬陷,黄信介被指涉入余登发案的「通匪」;康宁祥则受到王升对美国国务院中华民国科的费浩伟说「康宁祥是共产党。」日后康宁祥受费浩伟提起这点。:234-23512月15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中美建交公报》。同年12月16日,美国总统卡特宣自1979年1月1日起,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美协防条约》(即《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亦于1979年12月31日终止。同日,时任总统蒋经国就美中建交发表声明,指出美国背信毁约;强调绝不与中国共产党谈判。蒋经国并以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发布「紧急处分令」,宣布选举延期举行,「即日起,停止一切竞选活动。」。当时,党外人士如黄信介、许信良等人都提议组党,但康宁祥认为时候未到,导致康宁祥与其他党外领袖分道扬镳。
1979年6月,当时担任立法委员的康宁祥又出版《八十年代》杂志,并担任《八十年代》杂志的发行人兼社长。
1979年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高雄市发生的美丽岛事件,康宁祥并没有参与。且康宁祥问政温和,导致党外新生代的不满:美丽岛事件发生后,艾琳达撰文〈反对运动总批判〉,以「革新保台」与「革命保台」两种路线严厉批评康宁祥。
1980年的第三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康宁祥角逐连任,当时社会气氛普遍低迷,关心民主政治的学者、记者都很泄气,然而康宁祥基于多年与国民党搏斗的经验及对台湾社会的观察,仍鼓舞「晚则五年,快则三年,党外一定重新站起来。」:308。康宁祥鼓励受刑人家属及党外仅剩的精英代表党外参选,一方面拜访当时国民党省党部主委宋时选,要求互设沟通管道。:308以「党外候选人联谊会」推荐候选人。康宁祥指出除了「延续党外香火」外,亦有为美丽岛事件翻案的意味。:309选举结果「真党外」推荐10席立委,当选六人,包括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家属许荣淑、黄天福,辩护律师召集者之一的张德铭,以及黄煌雄、黄余绣鸾和康宁祥。:310由于康宁祥还是主张「议会路线」而非「街头路线」,所以仍获得连任。
1982年6月,康宁祥受「北美洲台湾人教授协会」之邀,与新当选的张德铭、黄煌雄,加上监委尤清,组成「四人行」的党外访问团访问美国。:334-335首站抵达旧金山。当时国民党政府恫吓公职人员如果借由赴美考察参加该年在休斯顿举办的「世界台湾同乡会联合会」(国民党政府视其为台独组织)年会,政府将「依法处理」。面对在圣荷西台湾同乡提问是否参加,康宁祥以「如果休斯顿同乡会邀请我们,阮四人愿意承担一切的风险应邀前往」。隔日7月3日,「党外四人行」前往休斯顿。当时参加世台会第九届年会的八百多名同乡,则「移驾」听取演讲与对话。:341据世台会会长陈唐山回忆,康宁祥等人的演讲安排为其安排,使世台会成员与其巧遇,让岛内党外人士与台独人士双方有一次技巧性接触。:64此行康宁祥等人更进一步与全美二十四个台湾同乡会发表共同声明,主张「台湾前途应由台湾一千八百万人共同决定」,为岛内外反对势力有进一步合作空间。:64「党外四人行」在美国造成旋风,陆铿在1982年8月15日出版的香港《百姓》杂志〈台湾党外『四大名旦』的访美旋风〉给予评价「世界上的事,在必然中有偶然的因素,蒋经国和邓小平都不会想到,在他们两个对雷根的拔河赛中,拦腰杀出一个康宁祥。」:347
「批康运动」与落选.
1982年5月,党外杂志《深根》批评康宁祥对党外立委杯葛事件「放水」,开始了「批康运动」,包括邱义仁、李敖加入战局。:361-364起因于1982年立委黄正安等人提案,要求警备总司令列席立法院报告业务,共二十五人登记发言,然而在仅二人发言后,大量国民党立委就硬以表决方式否决提案,事后党外人事开会决定以杯葛法案,国民党在派出党团书记长周慕文「恳谈」,使康宁祥「阵前倒戈」。引起李敖发表〈放火的,不要变成放水的〉一文批评康宁祥放水。1982年8月,李敖发表〈战鬪是检验党外的唯一标准〉一文,批判康宁祥背叛选民。随后在1983年康宁祥针对行政院长孙运璿要求取消《临时条款》中,孙答以「充实」临时条款,获康宁祥赞同,再被批评「放水」。1983年9月,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民进党新潮流系前身)在各政论杂志发起「批康运动」批判康宁祥。,导致康宁祥于1983年立法委员选举中争取连任失败,落选。
康宁祥认为「批康运动」给了国民党「顺风推倒墙」全力拉下他的机会,在国民党台北市党部主委关中主导下,提名大批被视为财团「金牛」的候选人参选立委,并动员社会网路及党团组织,在康宁祥传统票仓万华、龙山、双园、建成大肆买票。让蔡辰洲、高忠信、洪文栋如入无人之境,贿声贿影。终于让康宁祥基层票源惨败。选举结果,四位党外候选人(康宁祥、黄天福、江鹏坚、杨祖珺)的得票比1980年选举立委选举康宁祥和黄天福两人的得票总和还少了三万票。:371-372
1984年6月,康宁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邀请,赴美一年作访问学者。并参加台湾同乡会演讲,也拜访雷根在休士顿的竞选总部,由于以往德州是民主党天下,1984年总统选举时竟由雷根胜过孟岱尔,因此康宁祥拜托美国国务院,接触共和党当地操盘者,了解当时共和党对墨西哥裔社区的经营。其间康宁祥曾于1985年1月前往巴西,会见台独运动参与者、政治犯钟谦顺。1985年3月,回到台湾。:373-384
1984年,「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民进党康系、前进系前身)成立,被视为针对党外编联会的抗衡性组织。康宁祥试图化解「公政会」和「编联会」的矛盾。:395-3961985年地方选举(省市议员及县市长选举),「公政会」和「编联会」合组「中央委员会」,派出党外精锐参选,结果省议员推荐18席当选11席、台北市议员推荐11席全数当选,宜兰县游锡堃、桃园县黄玉娇、新竹市庄姬美、屏东县苏贞昌、台北市第三选区谢长廷都以最高票当选。选后康宁祥等人在费希平家开会,商讨党外组织化。:3981986年4月,康宁祥等人申请成立公政会「首都分会」,进一步组织化,陈水扁也宣布成立公政会「台北分会」。1986年5月17日,党外公政会「首都分会」于台北市济南路成立。:401-4026月13日,公政会「首都分会」提出康宁祥与林正杰草拟「民主时间表」,要求1987年成立新党、1988年解严行宪、1989年国会全面改选、1990年总统直选、1991年台海和平。:403
重回立院.
1986年,康宁祥也参与民进党创党「工作小组」,为建党十八人之一。1986年9月28日,民主进步党成立,康宁祥成为党员。
1986年底第五次增额立法委员选举中,民进党在台北市提名三席康宁祥、谢长廷、吴淑珍,当时吴淑珍因其夫婿陈水扁因案被关的悲情可以诉求,谢长廷则从党外公政会到组党,基层稳固。当时康宁祥有「批康」阴影,缺乏公职资源,选情一路不被看好。当时谢长廷的助选大将贲馨仪一度跑来找《八十年代》的编辑康文雄说「老康的声势很弱,我们谢议员说,要你们想想,有什么地方可以帮忙?」康宁祥回应说「谢谢关心,叫他顾好自己就可以啦!」当时许多海外内学者担心其选情,在报上连署呼吁选民保住他这一席,参与连署的学者包括外省籍的余英时、许倬云、林毓生及诸多台湾同乡。:424甚至连成舍我都托齐世英交给他两万元,当时成舍我办校力求节俭,连教职员申请补发原子笔,都要拿旧的笔芯去换新的笔芯。:427开票结果,康宁祥重新当选立法委员。唯选前被看好的谢长廷因票源遭「代夫出征」的吴淑珍吸走,意外落选。当时吴淑珍拿到台北市第二高票。
1987年,吁请政府调查东岗惨案。
1987年秋天随著民进党首届党主席江鹏坚任期将满,党内有同志劝康宁祥出面,且认为胜算很高。唯最终康宁祥认为姚嘉文出马可获「编联会」接受等因素,对外宣布支持姚嘉文。并邀费希平、苏贞昌、游锡堃、傅正、黄华等人希望一起支持姚嘉文。:468-469
1987年年底,民进党发起「1225国会全面改选运动」。在国民党动员三万人,25日当天在国父纪念馆举行「庆祝支持宪政团结大会」、与情治单位关系密切的「反共爱国联盟」扬言反制下,民进党中央决议全党动员。12月25日向亲临台北中山堂「行宪四十周年纪念大会」致词的蒋经国示威。小组更决议每周二、五,在立法院四周进行「民主圣火」绕跑,为「1225」行动暖身。当时国民党政府调集一万五千名警力,以「双卫管制」方式自12月25日在中山堂四周实施交通管制。动用警力之多、管制范围之大,远超过八年前对付美丽岛杂志社国际人权日的活动。:450-451在朝野对峙下,康宁祥出任现场指挥官。迫使国民党沟通小组与民进党党主席姚嘉文、创党主席江鹏坚、立院党团召集人费希平「三人咨询小组」见面,打破当时国民党不承认民进党的说法,形成首度「党对党」谈判。:453-454
12月25日当天,台北西门圆环涌进超过三万人群众,连台北南下的自强号火车都被挡在武昌街口平交道一个多小时、新竹北上的平快车只能停靠万华车站;中山堂内的国大议场中,总统蒋经国也首度遇到民进党籍国代当面抗议,当国大秘书长何宜武代表蒋经国宣读致词时,十一位民进党代表突然起立,高呼「国会全面改选」。康宁祥曾回忆「蒋经国处理中央民代老化问题,始终下不了决心,1972年我进入立法院就开始针对中央民意代表机构老化提出质询,...后来许多党外立委(或民进党立委)也对此提出呼吁,只要蒋经国稍微听进去,也就不必在临终前十九天受辱。」:455
1989年10月24日,康宁祥在立委最后一次总质询,发表〈开创和平、自由、安康而有公义的新时代〉告别质询稿。:485-487建议政府应设置适当机构与对岸对等接触;两岸应签定各种协定,以规范通邮、通电、通航与贸易等关系。:485
1990年野百合学运后,李登辉总统同意召开国是会议。康宁祥与黄信介、张俊宏、陈永兴等人代表民进党出任筹备委员,达成国会全面改选、反对国大现状、现行总统选举方法应改进等共识。:473-478
转战媒体.
1989年,康宁祥宣布不再连任立委。1989年6月,康宁祥创立《首都早报》,以「忠实传达台湾人民的心声,一份真正属于台湾社会的报纸」为标示,并以郑钦仁、李永炽、李筱峰主持言论部,以每天一大版刊登宣扬台湾意识以及本土文化的文章。:498颇有1975年《台湾政论》的盛况。
然而《首都早报》创报时机正值报禁解除,新报纸此起彼落,大家竞相抢夺《联合报》、《中国时报》两大报系长期垄断的广告,使发行资源、效果相当有限。:498此外《首都早报》有其他新报没有的政治原罪:被国民党及情治单位认为是独派媒体,再三干扰刊登赞助广告的企业主或赞助发行的公司行号订户,许多企业界老板只敢暗中财务支持,不敢公开登广告。甚至一些观光饭店也受到警总压力,而不敢订阅给投宿旅客阅读。由于资金不足,《首都早报》坚持了一年两个月,于1990年8月27日停刊。:498
当时《首都早报》受到许多赞助及投资,包括大陆建设的殷之浩。他听说康宁祥要办报,就叫他女婿郭英声(殷琪前夫)两次送来巨资,并不收股票。成为出资最多的股东,连股票都不拿。后来报社关门,一毛钱都没还他。:498
监察院监察委员生涯.
1993年2月1日,监察院改制之后,康宁祥接受中华民国总统李登辉推荐而成为第二届监察委员,1998年监委改为立委行使同意权后;康宁祥连任监委。直到2002年2月1日,获总统陈水扁邀请入阁,出任国防部副部长。
在监委任内,康宁祥两度出国考察军购。第一次前往美国,拜会卡特政府时代的国防部长、时任CSIS董事长布朗,前往德州参观生产F-16的洛克希德公司,并前往洛杉矶长堤美军港口,参观由国军接收的诺克斯级巡防舰。:504-505
1993年12月底,康宁祥在监院国防及情报委员会召集人任内,针对尹清枫命案提案派由陈孟铃委员调查。陈孟铃于1994年10月提出调查报告,弹劾前海总武获室主任姚能君、李昆材和前海总后勤署长郑家财三人。并指出尹案调查的困境:尹清枫生前人际关系亟待调查、尹清枫生前所录反搜证录音带遭消磁灭证;以及涉嫌重大的军火掮客汪传浦、单亦诚逃亡未归,证人涂郑春菊又避重就轻,影响厘清案情。:528
康宁祥并追查拉法叶舰佣金案,发现以近最后追诉期,要求军方向海军跨海提告。并将五大箱佐证资料交给法务部「特调小组」召集人最高法院检察署检察长卢仁发,追查佣金流向。并配合驻瑞士代表王世榕追查,2005年11月8日,瑞士联邦法院终于针对汪传浦存放在瑞士46个帐户而被查扣的存款驳回抗告,判决台湾胜诉。只要台湾提出证据,汪传浦被查扣的存款就会汇回台湾。2007年6月,瑞士当局命令相关银行将汪传浦等存放款中的美金3500万先发回台湾。2010年5月,国际商会仲裁法庭判决台湾胜诉,Thales公司(前身为代表法国出售拉法叶舰给台湾的汤姆笙公司)应给付台湾违约金5.91亿美元,另加附利息、律师费、仲裁费。2011年7月,海军总司令函复监察院,该军已和Thales公司完成履行仲裁判决协议签署,赔偿额度约8.75亿美元。:554-555
1994年,康宁祥提案纠正国防部纵容前空军上校黑幼明的「旋转门」,发现黑幼明在1984年至1991年间,从台美的军火交易中,收取美金九百六十多万的佣金,军方却任由黑幼明上下其手。:506-507
1998年10月,第二次辜汪会谈,康宁祥随辜振甫团前往中国。然而到达北京时,中方却临时决定,江泽民不方便见他。最后康宁祥在海基会国际记者会上,发表〈给江泽民先生的建议公开谈话〉,除书面资料外,并由随团的蔡英文当场以英文翻译给国际记者了解。:523
2001年,荣膺第一届国立台北大学杰出校友。
陈水扁政府时期.
2002年,出任国防部副部长,2003年出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于陈水扁总统时期曾任总统府资政。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