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内地
内地,是一个地理、政治术语,在古代中国,在不同语境下出现的内地有着不同的含义,有时指代本国,有时指代本国之腹地,有时仅仅指代京畿,也有时指某地的内部,不一而足。因此,“内地”一词在指代对象方面,随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异,随时代变迁又有差异,以下罗列出当代大中华地区的使用情况。在近现代的大中华地区,一般作为与沿海或沿边地区的对称。 该词也使用于汉字文化圈其他区域,如日本在大日本帝国时期将既有领土(日本列岛)称作「内地」,用于与区别台湾、朝鲜等新近并入日本的领土(外地)。 历史上的内地. 京畿以内之地.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有记载:“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此处的内地则代指关中平原一带的京畿之地。中国这一词汇在早期亦有相同含义,如《诗经民劳》写道:“中国,京师也”。 对国土的自称. 《汉书·西域传》在描述乌孙国时写道:“(乌孙国)东至都护治所千七百二十一里,西至康居蕃内地五千里。”此处的内地,则是指汉朝的国土,即代指本国国土。《金瓶梅》中描述称:“今虏犯内地,则又挈妻子南下,为自全之计。”虏即北方游牧民族,内地则是汉民族居住土地。类似的表达还有中国、汉地等。 通商口岸以外地区. 由于对外通商产生的经济文化差异,通商口岸有时将其以外地区称为内地。特别是在关于通商口岸地位的法律描述时,往往将“通商口岸”与内地对立。例如,中美《望厦条约》规定: 又例如,中法《黄埔条约》则规定: 距离边疆较远的地区. 《后汉书·西羌传》写道:“若二汉御戎之方,失其本矣。何则?先零侵境,赵充国迁之内地;当煎作寇,马文渊徙之三辅。贪其暂安之埶,信其驯服之情,计日用之权宜,忘经世之远略,岂夫识微者之为乎?”其中将胡人迁往内地所指的内地则是指离边疆较远的地方。 因应中国东南沿海郑成功势力,清廷颁布迁海令,《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描述道:“徙滨海居民入内地,增兵守边。”将沿海视为边疆,沿海以外视为内地。 中国大陆语境下的内地. 边疆与内地. 内地有时指和边疆地区不同者。《中华民国宪法》第135条条文称:「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名额及选举,其办法以法律定之。」此处的「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代表」是指全国各地的回民,所适用范围不包括蒙古、西藏等另行规定之地区。中华民国时期的内地所代指,往往与蒙古、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带相对应,但定义并不一直确定。依据1947年时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讲话,边疆地区共有三种不同形态,分别是文化上异于内地的边疆、政制上异于内地的边疆和地理意义上的边疆。 中国边疆地区有将非边疆地区称为“内地”的习惯: 岛屿与大陆. 中国大陆沿海岛屿居民常常将自身以外而处于亚欧大陆上的中国大部分地区视为大陆地区,但也有称大陆地区为内地者。 沿海与内地. “内地”在沿海地区也可能代指非沿海地区。 港澳地区的内地.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就已在《》中,将“内地”作为与香港、澳门相对应的称呼,且在此后诸多法规中如此规定。经过1990年代的主权移交后,“中国内地”或“内地”一词被在香港与澳门特区政府、法规及媒体广泛用于指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辖下、除却香港和澳门的地区。 台湾的内地. 在台湾,由于近代移民史和统治政权更迭交替等历史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地”所代指的含义有所不同。又因为台湾主体性的流行以及维护中华民国的考虑,“内地”用以指代中国大陆可能存有争议。 台湾的内山.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文物陈列馆藏,清治1760年《台湾民番界址图》(通称〈中研图〉),在淡水溪相当于今楠梓仙溪的中游处,标示「此溪原流通诸罗内地」。比对另一幅年代稍后、同主题的界址图,旅法汉学家侯锦郎家族收藏,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寄藏,推定为1781#重定向 1787年调制的《18世纪末御制台湾原汉界址图》(通称〈御制图〉),在同一地标示「此溪源流通诸罗内山」。 江树生主译的《荷兰台湾长官致巴达维亚总督书信集I 1622-26》,记载第一任大员长官宋克(-- )致总督卡本提尔(-- )的信上提到:「现在此地约有100艘渔船来捕鱼,这些渔船载很多中国人来此地,这些人进入内地搜购鹿脯和鹿皮,要运回中国」。 生于台湾恒春的台湾史研究学者中村孝志教授著作《荷兰时代台湾史研究上卷:概说.产业》,收入〈荷兰统治下的台湾内地诸税〉。 「内地」一词在此为「内山」、「台湾的内部」之意。 清治时期的中国大陆. 清朝时,台湾既已有「内地」一词的使用,如康熙年间首任台湾府知府蒋毓英等人编撰的《台湾府志》中有“台湾……气候与内地每不相同”的记载。《平台纪略》有注解道:“南洋诸番称中国为唐,犹言汉云; 云;云;,今台湾人称内地亦曰唐山。”将台湾与内地对比,指出台湾也将内地称为“唐山”。同一本书中描述早期客家移民时,亦将台湾和内地对称,用以阐明渡海的条件: 日治时期的日本本土. 在台湾日治时期,第二任台湾总督桂太郎在其施政方针报告当中,首先以「内地」称呼日本本土,后来便被官方与民间使用,「内地人」系指日本人,日本又采用内地延长主义统治台湾。 根据台湾议会设置请愿理由补充书《台湾统治之现状》,「内地」指日本本土,缘此中华民国或中国大陆均非内地范畴: 战后时期. 台湾战后时期,尤其是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官方公文与媒体多以「中国大陆」、「大陆」或「大陆地区」指代海峡对岸政权所管辖地,惟此用法通常不包含港澳地区。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与中华民国自由地区(有效统治区域)对应的概念应当为大陆地区:“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而根据《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华民国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地区被视为大陆地区。老一辈的台湾民间仍会延用「内地」一词指称中国大陆,特别是两岸分治前出生的台湾本省人,例如林衡道主编的台湾省文献会刊物经常以「内地」指称「大陆」。例如《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摘录:「有关城隍爷的神迹,在内地各省也到处传说著。」历史上,「内地」一词在台湾也有用做「内山」、「台湾的内部」之意。 2000年代中期后,随着众多台湾艺人到中国大陆发展,意指中国大陆的“内地”一词开始慢慢出现在台湾的综艺节目中。此做法使许多台湾人不满,因而提出「台湾的内地是南投」的说法,以抵制用“内地”一词指称中国大陆的用法,亦曾有团体在南投举办“内地摇滚节”。2013年,时任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郁琦正式表示“内地”一词并不妥当,是“大陆用语”;时任文化部长龙应台也称:“台湾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用内地称呼很不妥当。”对上述声明,部分艺人表示“会配合政策”,但亦有艺人表示希望两岸娱乐多些开放空间。
内地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