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
魔法少女(日语:--
"Mahō Shōjo"
)是一种人物类型,属于日本幻想媒体的一个艺术子流派(包括ACG和真人媒体),其核心是作品中使用魔法等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引起骚动和解决事件的女孩,她们通常通过转变成一个理想的另我来使用这些能力。
1962年,这一类型的作品由《甜蜜小天使》和随后在1966年由东映动画制作的《魔法使莎莉》中出现。20世纪70年代,该工作室制作了一波类似的动画,致使小巫女/魔女(--
"majokko"
)成为该类型的通用术语。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被“魔法少女”所取代,这反映了其他工作室制作的节目的新流行,包括《》和《我是小甜甜》。
20世纪90年代,《美少女战士》综合了特摄英雄节目的元素,引入了"战斗女英雄"概念,她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这成为后来魔法少女系列的主打。迄20世纪末叶,魔法少女动画以《美少女战士》、《小魔女DoReMi》、《库洛魔法使》及《光之美少女系列》最广为人知。
概要.
日本最早的魔法少女是赤冢不二夫的少女漫画《甜蜜小天使》(1962年),这是第一个实现女孩变身为成年女性的愿望的“变身女英雄”。随后,受到在日本也大受欢迎的、善良女巫为主角的海外剧情喜剧片《》(1964-1972)和《》(1965-1970)的影响,在日本也有《彗星公主》(1967-1968)和根据少女的年龄将女巫降低年龄的横山光辉的《魔法使莎莉》(1966-1967)在日本出现,其中的女巫比女孩的年龄小。
曾将“莎莉”和“甜蜜小天使”制作成流行动画的东映动画将该系列开发为“”(1966-1981),后来株式会社 Pierrot将类似的系列开发为“”(1983-1998)。“小魔女”(--
)和“魔法少女”(--
)一词就是这样诞生的。
以上都是“欢乐满人间”类型的家庭喜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战斗美少女(战斗女英雄),她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如《美少女战士》(1992-1997),她们使用力量与邪恶作斗争。这是将《》(1989-1993)的美少女系列和特摄《超级战队系列》改编成变身女主角和格斗物的混合体,而其界限开始随着《光之美少女系列》(2004年-)等等变得模糊。
在80年代和90年代,喜欢魔法少女中的美少女和萝莉的动画御宅族越来越多,所以出现了从《》(1980-1983)开始的,针对男性和成年人的作品,而面向成年人制作的《魔法少女小圆》(2011)则创造了残酷和怪异的魔法少女的热潮。
进入21世纪后,看着翻译过来的魔法少女动画片长大的欧洲和亚洲海外漫画家和动画师不断推出日本式的魔法少女,其中《小公主苏菲亚》(2012年 -)、《小马宝莉:友情就是魔法》(2010年 -)、《公主闯天关》(2015年 -)在日本也播出,获得了很高的人气。
魔法少女的要素.
魔法少女的基本要素是,女英雄可以使用其他人都没有的魔法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分为两大类: 所赋予的后天力量和与生俱来的先天力量。而先天性可能从一开始就可以使用,也可能随着生长而表达。。像《小仙女》()一样出身于先天具有超自然能力的种族或家族的人通常被称作“小魔女”或"魔法使"。
此外,魔法少女的力量,不一定是字面上的魔法和魔力,也包括使用忍术或赛博格力量的「变身少女」范畴。另外也存在《怪盗St. Tail》这种「毫无特殊力量」的魔法少女,以及如《网路安琪儿》在电脑网路虚拟空间活跃的魔法少女。另外,像《光之美少女》(2004-2005年)和《我、英雄与魔法少女》(2014-2018年)一样,也存在以肉搏战为主体的格斗类魔法少女类型。
魔法少女的年龄大多是10岁至14岁之间,也就是正在出现第二性征的时期。魔法少女的「变身」是女孩成熟的象征。这是女孩憧憬长大成人的反映。魔法少女往往经由变身,让身体变成大人。这些作品通常著重描写:变身前后的认同冲突,以及双重生活的困难(如保密和时间分配)。若有恋爱要素则复杂度更将大增。通常会发展成「女主角为了心上人变身」,许多批评认为,这是宣传混乱的价值观。
在面向女孩的动画片中,有必要使用赞助这些节目的玩具公司的产品(变装玩具),因此,魔法少女使用的配件,如契约、手杖、珠宝等饰品和剧中出现的小玩意作为魔法物品。因为「魔法少女 = 饰品」的图式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这些道具也会出现在不需要发售玩具的男性作品中。然而在影视剧中,这些物品很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力量源泉,女主角的纯真才是激发爱和生命力量的关键。而有时,存在的魔法力量本身也会被耗尽,如《》(1982)和《救护天使莉莉佳》(1995-1996)。
魔法少女通常是天真无邪的,最常用的道具是魔法棒或水晶制品,但这通常只是引出力量的媒介。而力量良窳的真正关键在女主角本身的善良、坚定的意志与「爱」。
历史.
一般认为横山光辉于1966年开始发表,自美国电视剧《》为蓝本的《莎莉变变变》(--
)是第一套魔法少女动画,而第一套魔法少女漫画(1962年发表)《小魔镜》就在《莎莉》结束后才动画化,但那时是称呼作「--
」或「--
」;直至1980年的《小仙女丽宝》,日文才出现「魔法少女」这一名词(原标题为「--
1982年的《》确立了魔法少女必有「吉祥物」作伴的不成文铁则。相对于魔法少女的情绪性,吉祥物的行动皆基于理性,并兼具教导和指正魔法少女的工作。虽然彼此间时常吵嘴,但总会互相谅解,并学著实践吉祥物的正确指示。必须注意的是,吉祥物大多是雄性。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是一种秘密,既像是密友也像是夫妻,在互相理解下建构一段良好关系。
1992年的《美少女战士》替「战斗系魔法少女」派别立下了里程碑,然而此时魔法少女的技能仍多以单纯的魔法为主,随后2004年起强调拳脚的《光之美少女》(尽管只有初期特别强调,到后来与复合系相近),及加入军事武装要素的《魔法少女奈叶》则又是另一个转折,以及结城友奈是勇者之类不挂名魔法少女却融入魔法少女要素的作品。
魔法少女作品.
魔法少女主要分成以下不同类型:
日常系.
主角突然得到魔法力量,或主角由异世界来到人间界见习,故事是以围绕日常生活为主,并使用魔法力量去帮助别人。通常都会与西方童话中的皇室,以及小仙子(Fairy)文化有所关连。她们有时带有传统魔女的造型(即是高帽子、骑扫帚)。
小魔女系.
大部分魔法都可以使用的日常系魔法少女,通称做--
。但故事通常会有以下特征:
著名的动画例子包括:
有些小魔女是带有魔法保姆的形象,可能源自欢乐满人间的 Mary Poppins:
也有一些是以异世界为舞台的动画:
变身系.
一种是主角得到一种独特的变身力量,令主角可以利用道具而变身成心中想变成的人。早期主要变身成不同职业的大人,有些动画更会变身成偶像歌手。2010年代前的作品唯一的规范就是变身时间是有时间限制,过了时间就可能永远不能变回自己。在2010年代开始的偶像系不再局限于歌手,添加了舞蹈明星行列,并多数与街机卡片相关。
魔法英雄系.
这种形式首见于七十年代的甜心战士和八十年代的She-Ra,由1990年代开始,直至今日仍然使用最多的主题。魔法英雄系也可以称「美少女战队」系 ,即是主角或她的朋友(战队通常会有两人或以上)突然得到变身力量,并利用变身后的力量(可能是被迫或半被迫地)与恶势力对战以保护地球(或者主角居住的地方或星球)的故事。虽然相比起前面一种类型来说,这种的历史最短,但亦是最广为人知的类型,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多数人心目中对魔法少女最狭义的印象,并成为超级英雄的一个新类型。
其代表为《美少女战士》系列,以及尔后的《光之美少女》系列。
)系列:月野兔(Sailor Moon)及其他九位战士。
):花咲 桃子(Wedding Peach)及其他三位朋友。
)(美国卡通):花花与二个亲妹妹(原属于超级英雄)
):赤堤桃子→超能花花、豪德寺都→旋转泡泡与松原薰→强力毛毛
):桃宫草莓及其他四位朋友。
)(迪士尼卡通,意法合作):薇儿与其他四位朋友。
)(义大利卡通,后期意美合作):蕾儿及其他六位仙灵朋友。
): 系列共有18代或20套作品,已进入20周年,全系列主角总人数已达78人
):花园花铃及其他能够神化的角色。
)(法日韩三国合作):张玛莉(Ladybug)与艾津‧艾吉斯特(Cat Noir)
) (手机游戏,于2016宣布动画化) :星守者。
)(美国卡通):少数由黑人魔法少女做第一主角的作品
深夜魔法英雄系.
以深夜观众为取向的魔法英雄,使用了大量不适宜儿童观看的设定,风格会伴随较为血腥及较激烈的剧情起伏,有时还有少量的性暗示。2004年10月,由セブン・アークス制作的「魔法少女奈叶」,在战斗场面亦作新的尝试,不只是以必杀技为主,而是把魔法少女和GUNDAM式的战斗场面结合,大量使用魔力炮及格斗武器——魔杖,并加入封印系的元素,多元素结合的新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尤其以战斗场面吸引不少新的观众。2011年1月,由动画导演新房昭之与致郁系剧本作家虚渊玄,以及知名动画编曲家梶浦由记配合苍树梅的原始人物设定,多人联手合作的「魔法少女小圆」,是一部偏向阴暗写实风格的作品。在动画中,借由新房昭之的冷色调作画、梶浦由记梦幻般的配乐旋律,以及虚渊玄描述的阴暗故事,结合成一个引起各年纪人士青睐(与精神创伤)的杰作。
):如月甜心,最初的魔法英雄,大量的暴露镜头以及性暗示皆属儿童不宜。
)系列:
魔法少女奈叶
魔法少女奈叶A's
魔法少女奈叶StrikerS
):鹿目圆等五位主角。
复合系.
同时融合小魔女系及魔法偶像等的特点的魔法英雄故事
, Card Captor Sakura):木之本樱
):七海-{露芝亚;露西亚;露亚;zh:露亚等七位主角。
):日奈森亚梦
):Takara Tomy 日本特摄片。
黑暗奇幻系.
直到21世纪初的电视动画当中,只有2002年的《彩梦芭蕾》和2011年的《魔法少女小圆》才有黑暗奇幻的故事架构,而且深受古典文学及童话的黑暗面影响。如果不计《叛逆的物语》在内,这一系列不论故事中段多么残酷痛苦,结局最终都以苦甜参半,以及开放式的Happy Ending结束。
2012年由佐藤健太郎创作的《末日的魔法少女》又进一步推翻魔法少女的各种刻板印象,主角群不再由天真无忧的少女们担任,故事也充满无尽的杀戮和阴谋,将肌肉、鬼娃娃、僵尸和人偶等等以往悖离魔法少女的要素运用在故事中。后来佐藤在近年的姐妹作《魔法少女网站》里的主角们皆过著充满黑暗和悲惨的人生。魔法少女并非代表爱、光明与及希望等美好事物,而是死亡、恐怖、绝望、仇恨、杀戮和破坏之象征。
封印系.
自从东映制作的美少女战士大受好评,在同时代的不同动画制作公司都相继制作偏向战斗系的魔法少女动画,但其实它们大部分都是封印系动画。故事也是一样环绕主角及其他朋友一起对抗黑暗势力,但通常战斗所使出的必杀技会是使用魔法封印敌人。封印系可细分为异世界系或怪盗系:
异世界变身系.
)魔法公主篇:恰恰→魔法公主
): 春日结等朋友
)系列:法音,莲音
):浅羽嬉子→阿梅尼斯
魔法学园系.
原属于封印系动画的「小红帽恰恰」在1994年成为一部成名作品,当年制作公司更因此而决定由原本的一年制作期再增加半年(即1995年上半年),而在这半年内就改以环绕恰恰就读的魔法学园—乌拉拉学园所发生的日常生活的故事为主线,从此便确立了魔法学园系动画。也有一些作品是一间普通的学校组织了魔法学会,并在会内研究魔法。其他著名的动画或小说(不论儿童文学或是轻小说)例子包括:
邪道魔法少女.
在200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类别,本来专指一个诞生于2002年的日本OVA动画系列(魔法护士小麦、扑杀天使朵库萝和大魔法峠),现在多指以魔法少女为名,戏仿搞笑为实的作品。这类作品多不把主要观众层定位于儿童观众,反而定位于御宅族甚至成人观众。故事内容以搞笑和打破魔法少女作品的常规为主,因此作品中经常出现暴力、嘲讽社会、成人情节等,并会对传统魔法少女作品进行戏仿。例子包括:
魔法少女与时尚娃娃.
近年来在Youtube播放的时尚娃娃动画,如芭比娃娃、莉卡娃娃、Bratzillaz、甚至伊斯兰的芙拉娃娃,都不时会加入变身和魔法等元素。而欧美的魔法少女玩具,通常以主角为蓝本的洋娃娃为主,如She-Ra、Jem、精灵少女组及魔法俏佳人等,令两者的界线愈来愈模糊。
而在韩国Young Toys推出的《--
》 (意译「Jouju 珠珠的秘密!」,现在香港播放官译作魔法俏公主),就是第一个以洋娃娃改编成3D魔法少女动画的产品。
与魔法少女相关的儿童文学.
在莎莉变变变或Sabrina The Teenage Witch面世前,德国作家奥飞·普思乐推出的儿童故事《Die kleine Hexe》,主角小女巫的性格开始有现代魔法少女的善良爱心一面。直到现在,欧美和东亚也有出版相关的儿童小说。例如:
什么都行魔女商店
香草魔女
魔法公主
「魔法-{少年」作品.
虽然比较罕见,但亦存在与魔法少女相对的魔法少年,其可区分为少年向和少女向的,少年向的通常多著重在战斗上的描写搭配人物的成长,少女向的则多著重在人物的外型、华丽的画面及细腻的心理变化。有时魔法-{少年也会作为配角出现在魔法少女的作品中。
此类作品典型例子:
男性角色担任魔法少女.
首先在美少女战士STAR编开始便有能由男性变身的战士,但之后多年便没有类似的作品。近年来有少数作品中的男性角色担任魔法少女的身份,不论变身过程,使用魔法道具以及魔法力量都与女性角色一样,差别在于性别的变化,有作品的男性魔法少女只是单纯女装打扮为魔法少女,另一种则是彻底改变性别并变身为魔法少女。与一般魔法-{少年的作品区分是,这类作品带有性转换或女装的成份,并且通常内容较为恶搞。
女装作品:
性转换作品:
日本国外.
现时,除了日本,海外也有魔法少女动画的创作,当中以意大利的《魔法俏佳人》、迪士尼的《魔力W.i.t.c.h.》,以及中国的《巴啦啦小魔仙》最为知名。现在总共有7个国家制作过此类题材作品,分别是:日本、意大利、美国、中国、韩国、法国以及德国。
外部连结.
、1997年
、2000年、ISBN 4-87233-513-9
、2009年、ISBN 4-06-370066-6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