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最速降线问题
最速降线问题,又称最短时间问题、最速落径问题。问题如下:假想你正在侧视的场景有高低不同的两点,且高点不是在低点的正上方,若从高点放开一个静止的质点让它沿著任一路径(直线、曲线、或折线皆可)滑到低点,其间只有均匀的重力作用而没有摩擦力,则怎样的路径可让这段行程的时间最短?在部分欧洲语言中,这个问题称为Brachistochrone,即希腊语中的「最短」(brachistos)和「时间」(chronos)。本问题的解答是摆线(而非很多人会猜想的直线),可以用变分法证明。 历史. 1638年,伽利略在《论两种新科学》中以为此线是圆弧。约翰·伯努利参考之前分析过的等时降落轨迹,证明了此线是摆线,并在1696年6月的《博学通报》发表。艾萨克·牛顿、雅各布·伯努利、莱布尼兹和洛必达都得出同一结论,即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摆线的一段。除了洛必达的解外,其他人的解都在1697年5月的《博学通报》出现。 证明. 约翰·伯努利的证明. 费马原理说明,两点间光线传播的路径是所需时间最少的路径。约翰·伯努利利用该原理,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导出在恒定重力场中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满足 formula_1, 式中y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落下的距离,g为重力加速度。通过机械能守恒可知,经不同的曲线落下,物体的速度与水平方向的位移无关。 通过假设光在光速v在满足:formula_1的传输介质中运动形成的轨迹来导出最速降线。 约翰·伯努利注意到,根据折射定律,一束光在密度不均的介质中传播时存在一常数 formula_3, 式中vm为常数(可认为为真空中光速c,θ为轨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dx为水平方向路径微分,ds为运动方向路径微分。 通过上述方程,我们可以得到两条结论: 为了简化过程,我们假设质点(或光束)相对于原点(0,0)有坐标(x,y),且当下落了竖直距离"D"后达到了最大速度,则 formula_4. 整理折射定律式中的各项并平方得到 formula_5 可以解得"dx"对"dy"有 formula_6. 代入v和vm的表达式得到 formula_7 这是一个由直径为"D"的圆所形成的倒过来的摆线的微分方程。 雅各布·伯努利的证明. 约翰的哥哥雅各布·伯努利说明了如何从二阶微分得到最短时间的情况。一种现代版本的证明如下。 如果我们从最短时间路径发生微小移动,那么形成三角形满足 formula_8. "dy"不变求微分,得到 formula_9 最后整理得到 formula_10 最后的部分即二阶微分下距离的改变量与给定的时间的关系。现在考虑下图中的两条相邻路径,中间的水平间隔为"d2x"。对新旧两条路径,改变量为 formula_11 formula_12 对于最短时间的路径,两个时间相等,故得到 formula_13 因此最短时间的情况为 formula_14 最速降线的数学形式与最短时间. 在垂直平面上,自原点formula_15至目的地formula_16的最速降线具有以下数学形式: formula_17 这里的formula_18座标轴方向向下,且formula_19;formula_20为此摆线参数表达式的参数,原点处formula_21。 物体自原点沿最速降线滑至formula_22处所需的时间可由以下积分式给出: formula_23。 利用formula_24以及formula_1,并以formula_20作为参数,整理后得 formula_27 formula_28。 自此摆线的参数式中易知formula_18的最大值为formula_30,此值必须等于摆线的绕转圆直径formula_31,因此 formula_32 formula_33。 现假设终点与原点直线距离formula_34,且终点对原点的仰角为formula_35。利用此摆线的参数式,可知 formula_36 formula_37 利用formula_38的关系式求出formula_39,并代回下滑时间中,得 formula_40 综合上述,讨论在formula_34已知的情况下,下滑时间formula_42与俯角formula_35的关系为 formula_44。
最速降线问题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