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新即物主义
新即物主义(Neue Sachlichkeit,亦称新客观主义)是绘画,文学与建筑相关的风格,特别对于1920年代深具意义。这个名称由1925年艺术评论家受到在曼海姆举办的回顾展的而联想命名。理解新即物主义,如同表现主义、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等艺术理论的结合,且对社会写实主义有著深远的影响。 绘画风格. 新即物主义基本上分为三种潮流: 新即物主义于文学. 1964年在台湾创立的「笠诗社」,在创作上奉行新即物主义。 出处:简明台湾文学史(古继堂主编) 新即物主义于建筑. 二零年代初期,新即物主义的建筑与表现主义有著显著的表现,与文学领域一样具特色,尤其在包豪斯风格或包豪斯建筑成名后之创作。许多如由布鲁诺·陶特或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建筑物或都市建筑计划,在二十世纪中叶前于魏森霍夫住宅展之作品,皆属于新即物主义。从表现主义过渡到新即物主义,或所谓的现实主义,归功于评论家阿道夫·贝禾(Adolf Behe),特别是1925年出版的《摩登机能建筑》(Der moderne Zweckbau)一书,作重要的宣传。新即物主义在德国随著国家社会主义而来的政治文化下,包豪斯的关闭,与许多具代表性的人物前往美国避难后而结束。 新即物主义的形成,主要为一些知名艺术家,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抛弃了所谓的青年风格,开始第一个所谓的新即物主义建筑与工艺美术。其开端于1906年,在德雷斯顿的大型艺术工业产品展览会上,以形式简化方式呈献艺术工业,形成独特的风格。 以德国工业联盟为基础,1907年展览与出版品皆以「即物主义」、「机能主义」及「现代机能风格」为命名,并与「工业设计」流行的公共议题做结合。新即物主义建筑的结束,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表现主义的兴起,及1914年科隆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展(Werkbundausstellung)准备时期的冲突;支持手工艺的年轻艺术家世代(如沃尔特·格罗皮乌斯与陶特)因不同的艺术目标而宣布与支持工业规格化的赫尔曼·穆特修斯(Hermann Muthesius)决裂。
新即物主义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