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街
太平山街(),是一条位于港岛中西区太平山山腰的街道,在荷李活道上环段与卜公花园之间平行东西走向的一条街道。太平山街以附近山岗「太平山」命名太平山街以附近山岗「太平山」命名,于1860年代落成。1894年,太平山街一带爆发鼠疫,政府收购该区的楼宇拆卸,并用消毒药水清洗街道。另外,政府于1950年代至80年代拆卸部分危楼及木屋重建。太平山街建有数幢宗教建筑,包括建于1851年的广福义祠。
地理.
太平山街东起四方街与居贤坊之交汇点,西至普仁街,全长300米,是一条单线单向行车的直街,由东向西走向。太平山街分为东西两段,但由于东段比西段高,所以中间有一条楼梯分隔,以缓和坡度。
历史.
1860年代,大量移民涌入香港并聚居至此,华人商住区从太平山区扩展到砵甸乍街以西,于是政府便于太平山区一带兴建道路,而太平山街亦于该段时间落成。除此之外,政府还出售大量土地,然后兴建唐楼,妓院亦大量涌现。由于人口众多,产生治安及卫生问题。1894年,太平山街一带爆发鼠疫,4个月内共令超过2500人丧生。政府认为太平山街楼宇过于密集而令鼠疫快速传播,因此收购该区的楼宇,并实行清洁居所的措施,包括用消毒药水清洗太平山街,并消毒民居。
由于街内的建筑多为木屋,太平山街1930年代至1980年代经常发生火灾。此外,政府于1950年代至80年代拆卸部分危楼及木屋重建。
建筑.
许多宗教建筑坐落于太平山街。观音庙建于1841年,庙内有港岛现存最古老的观音像,并开创「观音借库」先河。广福义祠建于1851年,以供奉地藏菩萨,并为死者提供殡葬服务和灵位。另外,观音庙和绥靖伯庙均于1890年落成。
外部连结.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