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是曾于香港中文大学运作的学生会。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章》,其宗旨为「本民主自治精神,为团结各同学,促进德、智、体、群、美之发展,谋求福利之增进,沟通同学与校方之关系,以及服务社会」。
中大学生会是香港八大院校学生会中,惟一一个仍根据其大学条例设立的大学学生会。有别于其余大学的学生会自行向警务处进行社团注册。在法律上,中大学生会是中文大学的一部分,而非独立法人。
2021年10月7日,中大学生会于其 Facebook 专页宣布,考量学生最大利益下,决定解散学生会,代表会所有代表请辞,惟相关解散宣告及后于2021年11月7日被中大学生会司法委员会推翻。
组织.
虽然根据会章中大学生会是由中大各成员书院学生会所组成,然而事实上中大学生会与书院学生会是基于《香港中文大学条例》章程的不同条文成立。换句话说,中大学生会与各书院学生会在法律上互不隷属,亦非所谓联邦制。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由各成员书院学生会组成,并由以下组职负责一切会务,包括︰全民大会、联席会议、代表会、司法委员会、干事会、中大学生报出版委员会(又称报社)、校园电台编辑委员会。中大学生会的组织架构受《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章》所规范。学生会的职能行使有以下的方式:
学生会的最高决议为全民投票,为全体基本会员施行其选举、创制、罢免之唯一程序。
根据学生会会章,学生会亦设有两个非常设机构,其一为全民大会,由全体基本会员组成,除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权力机构。但由于召开会议所需要出席的法定人数为全体基本会员十分之一,以现时中大学生的人数,即表示需要约一千六百人或以上出席才能召开。故此门槛之高,使全民大会极少召开。
另一非常设机构为联席会议﹕由代表会、干事会、报社及校园电台的成员组成,一般而言人数约为四十人,是地位仅次于全民大会及全民投票之外的最高权力机构。
成立背景.
香港中文大学在1963年成立时,三间成员书院有各自的学生会。经校方与学生多年讨论后,大学董事会始在1970年10月15日正式通过《中文大学学生会会章》并成立临时代表会,至1971年3月第一届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简称「一中」)的干事会及代表会正式上任。沙田全校全日制本科生均是中大学生会的基本会员(而在2015年会章修订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届本科生不会成为基本会员)。
第一届干事会由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及联合书院各派一代表组成,之后每届干事会有干事10-15人,学生会干事会干事必须来自不少于三分之二之成员书院,由全校本科生普选产生。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歌.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歌》由黄永熙作曲,林以亮(宋淇)作词。
2017年,中大学生会代表会成立《广东话会歌、会章专责委员会》,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歌」填写粤语版歌词使会歌更有香港文化。委员会举办一填词比赛,结果由吴浩然及杨卓宾之作品胜出,其后经代表会通过正式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歌」,粤语版由黄永熙作曲,吴浩然及杨卓宾作词。
学生会活动.
会章声明中大学生会致力「谋求福利之增进,沟通同学与校方之关系」。同学福利方面基本上则有随每年例行举办的「艺墟」活动及维持「福利品部」的运作。
社会及校政参与.
大学四改三.
1988年,政府推行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三号报告书》的建议,中文大学由原来美式四年制大学改为英式的三年制。为了捍衞中大四年制的理想,中大学生会于同年12月号召了3000多名师生在校园中部百万大道上罢课,反对政府强迫中大推行三年制。之后,中大学生会还持续组织同学到立法局门外示威。
八九民运.
1989年,中大学生会率先声援北京的学运,发起筹款。5月时,中大学生会举办了五四大游行,由中大烽火-{台(百万大道上的一个高台,学生活动常常在这里举行)出发,一直游行至中环。之后,中大学生会派出多名代表上京,把筹得的60多万港元的善款交给当时物资短缺的北京学生,让他们得以留守广场。中大代表还在广场担任多项工作,支持民运。六四事件后,中大学生会还协助大量内地民运人士逃离中国。当中,天安门广场总指挥柴玲也曾获中大学生会协助,经中大逃住国外。其后,中大学生会还用当年所筹得的款项成立中国民运基金,推动民主运动。此基金运作至今。
校长遴选.
1996年11月7日,李国章上任中文大学校长。学生会抗议校方在不公开的情况下遴选校长,批评校方黑箱作业,以及李国章身兼特区筹委的身份。在校长就职典礼完结后,学生及记者与保安人员发生冲突。
削资事件.
2004年2月,校方以政府削资为由,打算关闭和重整部份学系,受影响学系包括人类学系、宗教系、材料科学系、日本研究系等。有关消息在2003年年底经传媒向外公布,校方计划在2004年2月的教务会会议上通过方案。事件引起同学不满,中大学生会组织受影响学系同学,要求校方咨询同学,重新考虑该方案。校长金耀基在学生压力下在烽火台会见师生。会上,金耀基不断重复校方的立场,引起在座同学不满。结束时,学生代表欲向金耀基交上请愿信和签名,再次要求他延迟在教务会通过方案。金耀基不肯接受同学请愿信,立即转身并上车离开,不满的学生追着金耀基,并大叫口号。有学生更拦著金的坐驾,阻止他离开。学生与校方人员发生推撞,有学生及保安人员跌倒地上,金耀基最后驾车离去。当晚之后,校方态度软化,并应学生要求修改原先计划,部份学系得以保留。
哭中大事件.
2005年发生哭中大事件。新上任校长刘遵义为推行国际化计划,要求所有来年招收非本地生的学系,将所有核心课程全面转为英语授课。学生会得悉校方政策后,随即发表《哭中大──致中大师生的公开信》,指出在没有额外资源的状况下,这等同要求学系转用英语教学,放弃中大一向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的传统。事件引起学生、教授、校友等多方反响,指责校方没有咨询、黑箱作业。在学生会的压力下,校内各学系才展开对学生的咨询。事件到2月24日校长会见同学的发展至高峰,席间有同学质疑校长违反中大条例,亦有历史系同学要求校长下台。
新民主女神像事件.
2010年(八九民运二十一周年),中大学生会向校方申请于6月4日维园烛光晚会后把陈维明制作的新民主女神像和天安门屠杀浮雕放永久在中文大学校园,但被以时任校长刘遵义以政治中立理由拒绝。早前,香港警方曾没收神像,入境处拒绝陈维明入境。一连串事件触发社会各界声讨政府和大学高层。6月4日晚至5日凌晨,有市民到港铁大学站外的空地目证女神像竖立,而亲手为女神像拆件运送的正是中大学生会前干事蔡耀昌及李耀基。。该广场连同附近校巴落客站亦因而被学生称为「民女」。该像于2021年12月24日被移除。
福利工作.
中大学生会于范克廉楼地库设有福利品部,设有影印服务、过胶服务、二手书寄卖服务及售卖各式各样的文具的服务。福利品部有干事会负责其营运,亦由福利干事主持有关的工作安排。
争议事件.
代表会推翻会章修改公投.
2007年中大学生会代表会计划废除会章所有条文并重新制宪,旨在适应中大设立新书院的改变。修订包括加入英文为工作语言、新增按书院人数选派1至8名代表。根据当时会章规定,任何会章修订须经三分之二代表会成员同意后,付诸全民投票并获过半数才通过相关修订。由于代表会通过付诸公投的会议只得八人出席,远离全体代表会成员人数四十八人。纵然是次修章获公投确认,却引起极大争议。换届后,代表会指去届代表会未有按章则处理修投事宜,召开全民大会推翻整个修章结果。
马料水报事件.
四十五中期间,中大学生会两个法定校园媒体出缺。干事会遂成立名为「中大学生会干事会校园记者小组」,取代中大学生报及校园电台的校园媒体身份。大部份小组成员来自被取消参选资格的第四十五届中大学生报编辑委员会候选内阁的成员。
二零一五年九月起,校园记者小组于网上发表文章。至同年十一月,更向代表会申请拨款用作发行印刷版常刊,性质与中大生学报雷同。由于同一时期,城大学生会正处理该会的校园媒体脱离干事会架构的公投。而中大学生会却在中此事在干事会下设校园媒体,被批评为侵犯第四权及大倒退。最终事件一年后,中大代表会将校园记者小组定性为非法组织,并指马料水报揶用中大学生会名义发布信息。
校名被恶搞事件.
在2019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被网民在Google Map中恶搞,大学的中文名称曾一度显示为「香港暴徒中文大学」,目前已被修正。在2019年9月开学日,中大官方取消开学礼,由中大学生会自行举办。在开学礼中,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会长苏浚锋表示,中大在Google Map曾被网民恶搞成暴徒大学,表示欣然接受,并引以为荣。他认为,如果选择对抗恶法、暴政,被冠以「暴徒」之名,会欣然接受「暴大」之名,并说会以「暴大」为荣。
朔夜内阁.
「朔夜」是2021年学生会干事会选举唯一候选内阁。其参选宣言批评中大向政权低头,甚至主动献媚,又提到与港人同行、弘扬本土文化、巩固共同体意识。中大月初发声明指,内阁最近发表的参选宣言及媒体访问中,涉及对大学的失实指控及有可能违法的言论,又称校方有权终止鼓吹违法言论及行动的员生或组织的职务,有需要时会寻求执法部门协助。「朔夜」发声明反驳,斥校方企图威胁中大员生噤声。2月24日,「朔夜」以3,983票信任、41票不信任成功当选。
2021年3月1日,「朔夜」在履新当日宣布全体请辞,又指早前宣布撤回参选宣言及政纲等有关文件,并非向校方妥协,而是因为各成员收到滋扰电话及死亡恐吓,以至不得不撤回文件。「朔夜」又认为背负了选民,难辞其咎,向所有中大学生及香港人致歉,并批评批评校方将红线放在「朔夜」身上,往后的学生会干事会不可能再关心时事及社会,干事会已等同名存实亡。中大校方其后发表声明回应,指「朔夜」在记者会上的言论失实,表示非常遗憾。称校方从来没有或意图「威吓」及「孤立」学生会干事会或任何其他学生组织,亦从来没有反对及阻碍任何学生关注时事及社会议题。并重申绝对尊重学术及言论自由,但必须理性,互相尊重及遵守法律。。
学生会会室.
中大学生会干事会设有自己的会室,以方便中大学生会干事会干事工作。其会室及福利品部设于香港中文大学本部范克廉楼地库,于会室内设有会议室。代表会亦于范克廉楼304室有其所属的办公室;报社的办公室设于范克廉楼三楼307室;校园电台的工作间已于2013年7月起迁进范克廉楼三楼301-303室(之前位于崇基学院李慧珍楼113及116室)。
历届成员.
干事会.
历届干事会干事名单
^为任内总辞∗后为学联秘书处或代表会职员∞后为代表会主席
代表会.
历届代表会和属下委员会职员名单
^以干事会干事或其他身份担任有关职务,而非应届代表会代表。 ‡ 任内辞职或被代表会免去职务。
司法委员会.
历任司法委员名单
学生会属会.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的属会(但深圳分校的42个学生团体,不是中大学生会属会)每年向学生会代表会注册。截至2015年5月5日,学生会下设有4个院会,59个系会,96个属会及认可会社,合共159个属下团体。
学生会解散.
2021年10月7日,中大学生会上午在社交平台宣布解散的决定,自2021年2月校方宣布停止代收学生会会费,并要求学生会向政府独立注册,在征询专业法律意见后,大律师建议学生会不需要独立注册,学生会9月10日召开联席会议,接纳学生会代表会全体代表请辞及解散学生会议案。学生会感谢中大同学及社会各界同行,学生会虽已解散,但中大人仍在。
校内的学生会「民主墙」同日遭围封。民主墙张贴学生会解散的声明,外围则被多个铁马围封,铁马标记为中大物业管理处。中大师生中心管理委员会公告指,2021年9月已经通过文化广场报告板即是民主墙的改善工程,报告板至11月暂停使用。
中大校方对学生会决定主动解散感到遗憾。中大校方表示一直与学生会保持双向而有序的沟通,建议学生会按照社团条例或公司条例进行注册,以确保学生会能够依法运作。在过渡期间,中大学生事务处将处理由学生会负责的相关服务。
有学生对中大学生会宣布解散感到突然和伤感,但属于意料之中,担心学系干事会将失去支援,亦有学生批评校方围封「民主墙」,是进一步扼杀言论自由。
曾任中大学生会会长的中大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感到相当意外和伤感。学生会有半个世纪的悠久历史,很多重要历史关口,都见到中大学生会身影,例如1989年北京出现中大学生会横额,而至反修例运动等,这段历史或角色将在学生会解散之后一笔勾销。蔡子强认为,学生永远是社会上比较独立的声音,从理念和原则表达意见,很多时看法前卫、走在时代前面,可以是错,但有助刺激各方面思考,缺少这种声音,社会可能更加清一色、一元化。蔡子强指出,香港面对公民社会的瓦解,不同院校都提出学生会自行收会费和独立注册,担心是否个别院校政策,抑或不同院校都受到类似压力,随著中大学生会解散,蔡子强忧虑其他院校学生会出现骨牌效应。
2021年11月7日,中大学生会司法委员会裁定中文大学学生会代表会及/或学生会联席会议解散学生会之宣告违宪并无效,且宣布中文大学学生会联席会议应该重启学生会职务。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