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缩写为--
或称 --
),惯称「文凭试」或「--
」,是香港考试及评核局自2012年起举办的公开考试,为六年制中学的毕业试。该考试是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背景.
自香港开埠初期,香港大学一直都是全港唯一的大学。从上世纪中起,大学学位数目不停增加,直至九十年代已有8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其下院校提供学士课程。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只用作香港大学收生之用,因此设计得较为艰深;但随著专上学院学位的增加,学生生源减少,已不再需要精英式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2000年代起,香港推出拔尖计划,即会考六科A级或5*等级的学生,完成中六后不需要读中七及无需参与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便可直升大学。高考作为分辨顶尖学生的公开试能力减弱,会考亦足以分辨学生的优劣。因此,香港社会要求改革学制的声音渐渐出现。#重定向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简介.
文凭试与香港中学会考一样,两者为普及教育的考试。当中分数较高的学生,可以透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入读香港各大学的学士课程。分数较低的文凭试考生亦也可直接升读副学士或高级文凭。然而考获5科2级(DSE 10分)以下的学生,即大约30-40%的学生和会考不足五分的学生一样需就读一年的毅进计划才等同昔日会考五科合格的成绩,他们的学历既不等同一年的高考学历,亦不等同副学士先修班的学历,只和昔日会考不足五分考生的学历相若。文凭试5科4级以上的成绩等同昔日会考的14分,即为全港最高分的17000人,大约等于高考的最低门槛,即合格边缘分数,他们的最后一年课程等同高级程度会考的第一年中六课程的仅仅合格成绩,而文凭试5科2级以上的学生约45000人,与昔日会考5科合格人数相约,因为这批学生的程度未及应考高级程度会考基本底线,他们最后一年的课程和昔日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文凭的第一年课程相若。
然而,香港大学仍然保留昔日高考4科E级以上成绩为最基本入学条件,即过去的会考14分以及现今的5科4级,即使有数科最高等级5**而没有5科4级亦不视为等同当年的高考合格,而文凭试考获5科5级的人数约5000人,与昔日的会考22分以上以及高考平均5D以上人数相若,文凭试考获30分(5科5*级以上)的人数约1500人,与昔日会考27分以及高考平均5C人数相若(即把DDBBD成绩算入5C),然而高考5科全C以上人数只有1000人以下。文凭试5**、5*、5、4、3、2分别与会考的A、B、C、D、E的人数相若,但文凭试各级的人数比会考略少,而1级与U级则和会考F级和U人数相若。会考的分数可以和文凭试作出直接的对比,大约各占1/4的文凭试本来可升读高考以及副学士先修班的考生成绩可以和中六程度的高级补充程度会考以及副学士先修班作出分数的对比,而近半不及五科二级的文凭试考生以及会考不足五分的考生仍持相约的学历,都要先报读毅进计划才取得会考五科合格的学历。会考的分数因为应考的人数,组成和文凭试的考生近乎一样,文凭试分数可以和会考作直接的对比,但文凭试和高考的对比则需要首先抽取合资格升上中六的考生再作成绩的参照,而最高分数的17000人,是旧制大多数应考高考考生的最低会考分数,即会考14分,和DSE考取5科4级人数相若,是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以及香港中学会考和高级程度会考对比的参考点,DSE最佳5科成绩的绩点普遍提升了五分,包括最佳成绩的三十分提升到三十五分,以及毅进计划毕业相若分数由会考五分提升到十分,因为旧制的F级亦视为DSE 1分的成绩,而考取0分的人数比会考急剧下降,如旧制5科F亦视为新制的5分。
学制改变.
随住香港的专上教育普及,由50年前的只有一所大学提供学士课程大量提升到超过十间机构可提供学士课程,因为全港学位数量大增,本来只为选拔数千人的香港大学入学试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不能有效地选拔接近20,000学士学位的八大以及非八大的学士学生,很多非八大学士课程亦收取高考不达标的考生,亦多以会考成绩收生或附以高考成绩作收生标准,如树仁、演艺、公开、VTC学位课程等,香港大学学位数目比升中六最低要求更多,而学位课程授权学校人数亦不断在增加中如VTC学位课程、能仁书院等校,而从前身为香港大学入学试的香港高级程度会考取得大学入学最低要求成绩的人数渐渐跟不上学位增加的数量,而普及教育的考试香港中学会考以及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已足够从7万多名日校考生以至全体考生中抽取最高分的万多两万名精英,取消旧制乃应对学位增加的趋势。人口超过香港十倍的英国只有124所大学以及学院提供学士课程给本地,大量的欧盟以至为数不少的全球学生,英国学生大学入学率也不足20%,而曾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和新加坡也有相近的制度以及大学入学率,即三年初中、二年高中的普及教育以及二年经筛选后程度较深的预科教育,而香港教育制度则改为美式以及台式的一次性三年初中、三年高中普及教育入学试,而美国和台湾的大学入学率甚至达90%以上,学位的增加以及精英筛选试的取消亦意味香港的教育由精英制转向普及制。
会考A、B总和即使在最高理科只有14%、商科约10%、文科约8%,其余更冷门科目如设计与科技都在0-3%之间,DSE将会考的A、B以及大部份的C级组成全新的5级,全新的5级是会考A-B级总和的2-3倍,但人数上少于会考C级,使考取顶级学生达到全部学生的1/4,而会考大部份科目只有0.1%-1%取得A级,热门科目也只有5%左右,但5**和5*仍保留和会考的A级和B级对照,整体学生得到的分数大幅地提高,得到顶级分数的学生是昔日的5-40倍,同时保留会考的各等级。香港的学制改革使香港本为行英式的2-2-3精英制(英国人口为香港十多倍,但只有123间公立大学以及学位机构),人口为香港一半的新加坡到现今亦只有6间公立大学,走向美式以及台式的普及制,即3-4教育(3年高中,4年大学),而台湾的大学入学率(包括公立及私立)是近乎100%的适龄学生,而香港一个城市已经有近乎20间学位颁发机构,更多的私立学院如明爱专上学院、珠海学院亦不停寻求正名。
科目内容及评级方法.
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提供三类科目供文凭试生报考。 考生通常报读六至七科,最多可以报考八科及数学延伸部分(俗称八科半)。2024年前,如果考生报考八科,第八科限定为甲类科目的伦理与宗教、音乐、体育、视觉艺术其中一科,或乙类科目,或丙类科目。2024年起,该规定取消。
甲类科目.
甲类科目指包括「核心科目」在内的传统科目。文凭试评级采用「水平参照」模式,以五个等级,科目等级以第1至5级(Level 1-5)表示,当中第1级为最低,第5级为最高。为配合大学招生,在第5级后再设5*及5**级,授予考获5级考生中的成绩优秀者,以便大学更仔细甄选学生。缺考的学生会以「ABS」(Absent)标示。而「UNCL」(Unclassified)一般是指考生在该科目的作答非常差劣、或书写无关的内容,是不予评级的意思。
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2023/24学年起取代原通识教育)这四科被称为「核心科目」,考生必需于该等科目达到相应成绩,才符合大专院校课程的入读资格。值得留意的是,数学科延伸课程并不视同一个独立科目,但等级会分开计算。不少大学,特别是数理科目,在计算入学分数时或会视为一个独立的选修科。但大部分情况下,延伸部分取得第2级而必修部分取得第1级或以下并不能取代数学必修部分要求第2级的成绩。
有别于以往会考采用的「常模参照」(Norm-referenced test)评级方法,俗称「拉Curve」。学生各科成绩分为A至F级,表现低于F级的成绩被评为U,即「未能评级」。
考评局进行常模参照评级时,会选定一批近年在公开试中表现较稳定的学校为「对照组」,以鉴定在该次考试中,对照组学校按预定百分比考取不同等级的学生得分,称为临界分数(Cut-off Score);再根据临界分数,考生须获得相应的分数才能达到某个等级。不过,常模参照主要比较学生的相对表现,未能显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具备的能力。
考评局的公开考试委员会并不会对外公布临界分数,但有坊间非官方机构会进行统计每一年的DSE的临界分数。 每年文凭试每科的临界分数都会因应该年考生的表现而有所不同,但由于每年的试卷难度相约,同一科目于不同年份的临界分数理应没有太大差别,因此历届文凭试的临界分数依然具参考价值。
乙类科目(应用学习).
在2017-2019学年,可供选修的应用学习(Applied Learning,ApL)科目为35个。这为旧学制下职业导向课程(Career Oriented Course)的延续。该课程的宗旨是让一些不适合主流教育的学生接受职业性的教育,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以应社会上的雇主对于不同人才的需要。
乙类应用学习科目的评核工作由个别课程提供者负责,并由考评局进行调整。成绩分为「达标」和「达标并表现优异」,而「达标」的水平相当于甲类科目第2级的成绩。表现低于「达标」的水平将被定为「未达标」。
从2018年起,应用学习科目的成绩可以再细分为「达标」、「达标并表现优异(I)」和「达标并表现优异(II)」。「达标并表现优异(I)」的表现水平等同文凭试甲类科目第3级的成绩,而「达标并表现优异(II)」的表现水平则等同第4级或以上的成绩。而应用学习中文(非华语学生适用),则继续用「达标」和「达标并表现优异」。
丙类科目(其他语言).
此类别乃中文及英文以外的语言科目。
在2012至2024年,科目包括法语、德语、日语、印地语、西班牙语及乌尔都语。评核采用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的高级补充程度试题,亦由该大学的国际考试部进行评级工作。科目等级会以a级-e级表示,a级为最高,e级为最低,成绩低于e级者不予评级(Ungraded)。口语能力部分成绩会分别列出,由高至低分别为优异、良好及合格,低于合格者不会在证书上列出。
由2025年起,取消采用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的高级补充程度试题,改为应考由相关官方考试提供机构在香港举办的指定语言考试,并直接向考试行政机构报名参加有关考试。科目包括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及韩语,在应考文凭试前的两年内达到最低要求的级别便可以选择于文凭试成绩表上列出,其中日语需达到N3级或以上,韩语需达到3级或以上,其余语言则需达A2级或以上。
由2026年起,乌尔都语会再次加入成为丙类科目,若果该科目要获纳入文凭试成绩,则须在应考文凭试的前两年内在巴基斯坦政府认可的官方语言考试中至少取得E级成绩。
非华语学生可以上述丙类科目取代甲类的中国语文作为大学入学基准,其他学生可视之为选修科目。
文凭试和中学会考等级分布比较以及「零分」学生大幅减少.
文凭试考获5**级(7分)的人数只有会考A级的6成左右,考获5**和5*级的人数则比会考A-B级少了4%,但仍比会考A级的总人数多2倍,所以绝大部份5*级学生成绩等同会考A-B级,同时DSE考获5级以上的人数为会考A级总和的2-3倍,但比会考C级少一些,而其余4、3、2则和会考的D、E级百份比人数相约。
会考的选修科及格率只有大约75%,等同DSE的3级,而会考的F级是90%左右,等同DSE的2级。要注意的是73-77%的考生等同DSE的第3级和会考的E级,而90%的考生等同DSE的第2级和会考的F级,即会考5-6科F级(75-90%)就会取得0分,而DSE5科在75-90%(2级)亦可以取得不多于10分。
会考的F级(更早前有G级和H级)是考获的90%,则和DSE的1级(97%)等同,即使会考全U的学生,DSE大都在5分以下,差生在文凭试取分比会考容易得多,所以考取0分的人数由数万人急剧下降为数百人。
应考概况.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于2010年为学校考生举办最后一次的会考,及于2012年举办最后一次高考。为配合自修生的需要,考评局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为自修生举办最后一次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
文凭试于每年4、5月举行。中国语文科口试早于三月中旬开展,而英国语文科口试则于五月进行,中国语文科及英国语文科口试在2019新冠疫情下取消,2023年恢复英国语文科口试并于该年三月下旬开展。丙类科目(其他语言)一般较早开考,于前一年的十一月举行。成绩通常于七月第二个星期公布。考生主要为六年制中学教育完成中六的学校考生,但亦有自修生报考。
2012年首届文凭考试共有72,876人报名,其中71,762人为学校考生;1,114人为自修生。受出生人口持续下跌影响,报名人数近年呈下降的趋势。2019年,报考DSE总人数已跌至56,305名。当中学校考生有48,403名,自修生有7,902名。
2022年6月,香港考评局修订考试规则,容许身处内地的港人子弟学校可以申请参加文凭试及成为试场,最快2024年度文凭试起实行。
科目列表及旧课程对照.
应用学习科目.
可供选修的科目为30个,分为创意学习、媒体及传意、服务、应用科学、工程及生产和商业、管理及法律五个类别。详见:
最新应用学习科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际网路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
其他语言科目.
如院校收生规则容许,非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可以下列科目取代核心科目中的中国语文科,作为报考本地大专院校的资格;以中文为母语并选考中国语文科的考生,若选考下列外语科目,在报考本地大专院校个别科目时则可作为选修科目计算。考试在2024年或之前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评部(Cambridge International)提供高级补充程度的考试卷,2025年后改为自行向指定的香港官方文化机构报考,当中韩语为新增科目,而乌尔都语一度于2025年停办,但在2026年起又恢复,而印地语则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官方考试而被取消。
与其他公开试之成绩对照.
与中学会考以及高考的比较.
因为香港学制改为334,而中学文凭试为会考的2年课程的伸延,而会考的公开资历变成了文凭试,几乎全部的学生昔日应参与会考的考生亦有应付文凭试,而文凭试包括两年的会考课程以及一年的中六课程,昔日参与会考的各学校的考生近乎全部亦有应考文凭试,虽然文凭试和会考的考生的组成几乎完全一样,但文凭试的课程、评核和成绩汇报的方法和会考不尽相同,同样道理文凭试与高考亦如是,因此难以把文凭试考生成绩与高考考生的成绩作对比。话虽如此,从大学同一科目(如医科)在两个考试上取录学生的水平在可一定程度上估算两者的关系。
文凭试中考获5科4级以上的人数和昔日会考考获14分以上的人数一样,即约17,000人。他们的最后一年学历约等同昔日高级程度会考第一年高级补充程度(昔日学生就读大约6AS-8AS的课目)的学历,而最后一年的高级补充程度学历则变成四年大学制的第一年学历。对于绝大部份没有资格升上中六的学生,文凭试的成绩远不等同高级补充程度的成绩。因为在旧制下这批考生仍需重读多次会考才可升上预科,但近1/4考获DSE5科2级到5科4级的考生,即等同昔日会考5-14分的考生,他们最后一年的学历不及高级补充程度第一年的学历,但仍等同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文凭或副学士先修班的第一年课程,在新制下,文凭试考生可直接升读副学士,而会考毕业生则需应考一年的副学士先修班。考获5科2级(DSE10分)以下的学生,即大约30%的学生和会考不足五分(五科合格)的学生一样需就读一年的毅进文凭才等同昔日会考五科合格的成绩,他们的学历既不等同一年的高考学历,亦不等同副学士先修班的学历,只和昔日会考不足五分考生的学历相若。
文凭试语文科以外的科目的5**、5*、5、4、3、2分别与会考的A、B、C、D、E的人数相若,但文凭试各级的人数比会考略少,而1级与U级则和会考F-U级人数相若。而文凭试5**、5*、5、4和高考的A、C、D、E/F相若,而4、3、2可大致和副学士先修班的A、C、E/F级对比,但副学士先修班的分数和文凭试的对比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因为不同的副学士先修班派分比例不同。DSE的4级和昔日的会考C级相若,而考获DSE 5科4级以上的考生和会考14分的考生相若,而DSE的4级是参与昔日高级程度会考的最低资格,所以亦等同高级补充程度的第一年课程的仅仅及格边缘成绩。要注意的是,即使考获文凭试5科4级以上的学历仍不等同高考2AL+2AS及格的学历,必须要完成需要高考及格才可入读的八间大学的第一年课程才等同高考的及格学历。DSE最佳5科成绩的绩点普遍提升了5分,包括最佳成绩的30分提升到35分,以及毅进计划毕业相若分数由会考5分提升到10分(必须要有中英数),而考取0分的人数比会考急剧下降,如旧制会考5科F级亦视为新制接近10分,因语文科外有90%达2级,和会考的F级以上的考生比例相若。
与会考升中六分数的比较.
约17000人考获20分(平均全4)与会考15分即3C3D相若,即原校升中六的14-15分的最低资格相若,即DSE平均全4大约等同昔日应考高考的最低资格。
以此标准与英国学历评审机构NARIC于2010年进行的另一项研究作对比,文凭试第3级等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不及格的F级成绩。如果以NARIC作标准的话,在文凭试中考获本地大学学位课程的最低取录成绩,以高考成绩而言并不及格,但事实上考获全部3级远不足以升读大学,而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很多学科也只收取高考D级以及E级为主的学生,因为考生以及学位相若,扣除其余原因,如高考应考者只有会考及文凭试的一半,所以试卷比两者略深,而入读大学的难度与人数没有大改变,而根据考评局的统计,考获最佳5科16分以上的人数为3万人,而13-15亦有1万人,而5科3级即为15分,远比高考应试人数约(28000人)更多,即5科3级学生的排名还比旧制升中六所需要求更低,而2科4级3科3级和旧制升中六的分数相若。
与升大学分数的比较.
以12000人为参考,在DSE考获22分(即2科5以及3科4)以上的人数约为11000人,而考获19-21分为9431人。
在文凭试考获22分或以上才能有较大机会升读香港资助学士学位课程。要注意的是文凭试考获5级只是和会考的B级相若,而不是A级,即在较多优秀学生应考的科目中,大约20-30%人可考获文凭试的5级和会考的B级,在较多优秀学生应考的科目中,大约有2-4%可考获文凭试的5**级和会考的A级,除了语文科外,大约55-60%学生可考获DSE3级以上及会考D级以上,而DSE2级以上和会考E级以上占总考生的70-80%。DSE1级和会考F级相若。而U 级和会考U级相若。而过去大约有7%日校考生考获0分,即72000人中的5000-6000人,而考获1-5分的人亦超过20%,即超过15000人,部份资质较低的学生即使非常努力亦不可能取得五科合格的成绩,而文凭试只有最低的5%人取得U级,等同昔日U级的成绩,即使昔日取得5科U级的学生亦等同DSE0分的成绩,而过去的E级,即大约70-80%的考生,现在则被2级取代,而DSE只有0.5%考生考获0分,而5科取得1级以上的人达90%。由于考评局只有公布考获包括中、英文科5科2级的成绩,所以DSE和会考的分数只可以和会考5科E以上的数据作出直接的对比。因为考评局没有公布大量语文科不及格的学生以及五科未达2级的最佳五科数据,只可估算DSE相等分数最高可达到的会考分数,但分科的对比可作直接的对照。
与GCEAL以及GCSE的对比.
英国大学及院校招生事务处(UCAS)只认可中学文凭试第3至5**级成绩,根据香港考评局的建议,文凭试第3级仅等同英国高考E级成绩,文凭试的第四级等于英国高考C级成绩,而文凭试第五级等于英国高考A级成绩。
大专院校的新收生标准.
因应评级的转换,各大专院校不论有否参加大学联合招生办法,在收生的条件和要求都因应此考试作出转变,特别因应会考的废除导致中五程度毕业生的断层。故现时新制各课程的要求相比旧制也有较大的转变。
上述的成绩要求为符合申请资格的条件而非科目的取录要求,取录与否,和会否承认个别科目成绩都由院校自行决定。即符合要求者未必一定等于会被该等科目取录。
和过去的联招或自行收生一样,院校及学系可以个别自订较高的最低入学要求(例如需要2科选修科目及格或个别科目需达到指定级别),考生在报读前应先了解各院校的收生要求。就读于香港的注册中学的学生报读联招下的课程,仍必需经过联招报读的规定在新制下仍然适用(除非该学生就读于非主流中学课程,且不参加本考试)。
另外,不论在联招还是个别院校收生中,各大专院校或学系可能会把甲类、乙类、甚至丙类科目的分数作出特别调整,或不计入正式成绩(视同参考资料处理,或不承认该科成绩)。普遍为指定科目增大比重,5、5*及5**给予额外分数,分别提升为5.5、7及8.5等。
另外,从2019年开始,大学联招也会有弹性收生,考虑未符合基本收生条件的申请人,条件一般为必修科目及选修科目距离基本收生条件差一分(例如只有中国语文科取得2级,其他科目符合条件)、个别科目成积或总积点符合条件等(例如至少2科5*或1科5**,总积点超越往年中位数或指定分数等)。
2024年起门槛大学联招改为应考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达标」而取代通识教育科获2级或以上,若过往曾应考通识教育科获2级或以上将视同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达标」,但不计算入学分数。
认受性争议.
虽然第一届文凭试经已于2012年7月中放榜,但现时比较新旧学制下学生水平的差异的实质数据并不多。不少本地及海外院校对于文凭试个别的科目、甚至对文凭试的资格本身抱有疑问。
海外院校.
教育局称中学文凭试成绩已获澳洲及英国院校认可,但海外大学对文凭试的成绩要求较以往高考为高,虽然教育局声称文凭试语文科要达3级,等同高考E级,但一般大学对文凭试的成绩要求达4级,方等同高考E级。英国大学及院校招生事务处( UCAS)只认可新中学文凭试第3至5**级成绩,第3级仅等同本港及英国高考 E级。以此标准与英国另一学历评审机构 NARIC两年前的结论作对比,第3级更是不及格的 F级。如果以NARIC作标准的话,即使符合学位课程的最低取录资格,以成绩而言并不及格。英国大学的成绩对照表,只承认3、4、5级等同高考E、C、A级(以naric积分换算) 。以往英国首三十名大学要求报读者有高考ABB成绩,文凭试则3科分别达5*级,第5级及第5级成绩甚至更高。个别院校甚至不承认文凭试作为入学成绩,而要求考生自行应考该院校指定的国际考试以满足其入学要求。
又由于中学文凭的课程设计缺陷,一些理科学生被迫修读一科理科加上组合科学,削弱理科知识水平。海外名牌大学有部份学科,需有稳固理科根柢,要求申请人修读两至三科纯理科,不接受课程削半的组合科学。于是修读组合科学的理科生,不能报读此类课程。一些有意报读的学生,只得临时放弃组合科学,自修纯理科。
个别的海外院校,对于较易受评卷者的观点影响成绩的通识教育科规定较为宽松,一般只视同一个普通的选修科,甚至不予承认,而非香港院校规定的必修科。
本地院校.
本地大专院校,不论有否参加大学联合招生办法,虽然对于收生最低要求有大致的共识(即要求核心科目达指定级别)。但是实际上对于不属于新高中科目(即甲类科目)的应用学习科目和非中英文语言科目的认受性都存有疑问。不少院校或学系都不把非高中科目计入正式收生成绩,而只视同于额外的参考资料,甚至不承认该科成绩的场合也有发生。即使院校承认该科作为正式收生成绩,也不代表该科和与新高中科目取得同等的认受性。例如应用学习科目,达标、达标并表现优异只等同于文凭试新高中科目的2级、3级。而其他语言科目除E级对应非指定选修科的及格级别外,不少的对应等级都比新高中课程低,甚至只视同及格(反之个别与相关外语有关的科目或会视为特定选修科)。
在非华语考生语言规定方面,虽然考试的设计的原意上容许,个别的院校并不容许非华语考生以丙类科目代替中国语文科,而要他们自行应考指定的中国语文考试(例如IGCSE中国语文科)以符合其入学要求。
异常事件.
中文聆听录音出现「叠声」.
2015年3月31日举行的中文科卷三聆听能力考试,香港电台的直播出现技术问题,导致有「叠声」情况出现。考评局收到2,470名考生报告受影响,遍及全港试场,最终投诉考生全获加分1至3分,没投诉的考生一律不获加分。
分配考场出错.
2016年2月中,文凭试开考前夕,有教师揭发应届文凭试准考证上考生获分配的考场出错,大批学生被派回原校应考。考评局发现后需收回在2月16日发放予日校考生的准考证,并重新分配考场。
聆听录音格式出错.
2017年4月6日进行的中文科卷三聆听及综合能力考核,全港56个红外线系统试场无法按时播放聆听考试录音,多达1万名考生受影响。考评局回应称由于复制USB时误以WAV格式烧录录音档案,以致未能以USB播放机播放,该局知悉后已立刻改以电脑播放录音内容。虽然有关试场开考时间因而延迟,但试场亦相应调整完卷时间。
机密资料外泄.
文凭试设立至今,有数宗机密资料外泄的消息出现,令公众关注文凭试的公平及公信性。
2016年初,身兼考评局公开考试委员会委员的保良局庄启程预科书院副校长许颂声(该学年被调职至另一保良局初中书院)被发现怀疑与其任教预科书院的其中一名女生发展地下情及性交,并于短讯内表示曾经用自己于该委员会的内部机密资料促进该女生的学习。考评局于事件被报章报导当天,宣布该委员已辞职。至今考评局暂没有向警方举报。比较新旧委员会成员名单,显示该涉嫌擅取机密而辞职的委员就是许颂声。
2018年六月,现代教育补习名师萧源(原名萧志勇)、考评局一名监考员(即其妻子蔡盈盈)及两名前口试主考员(其中一人为时任香港华仁书院的中文科教师吴宏梁),同被廉政公署落案起诉不诚实取用电脑罪。疑犯涉嫌将2016年及2017年中文科考试保密的试题传送予萧源。其中一位口试主考员亦被指,向萧源传送有关2017年中文科考试一个简介会的保密资料。 一个月后,廉政公署再起诉现代教育导师刘冠华(Kris Lau),以及19岁前评卷助理黄子轩。他们涉嫌贪污及非法取用智能电话,收发2017年英文科卷三(聆听及综合能力)的机密资料。其后只有萧源罪成。
案件其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廉政行动2022单元四,由胡诺言饰演影射萧源之角色刘学思。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期间考试安排.
2020年.
2020年2月6日,教育局宣布2020年中学文凭试科目延期举行,其中涉及音乐及体育科实习考试及中文科口试。现今教育局有两个改期方案,表示将于2月底决定最终方案。
2020年2月25日,再宣布文凭试各科笔试及英文科口试如期在3月27日开考,而音乐及体育科实习考试中文科口试延期至5月下旬举行,中文科口试则会延至5月18日至5月26日举行。另外,放榜日预计需延后约一星期至七月十五日。教育局及考评局将预留五十万个口罩,并会向考生派发口罩,要求考试期间一定要佩戴口罩。但考生入试场之前须递交健康申报表及探热,体温达38度或以上将会被拒考。
但部份考生却不满教育局派发「有黄点」及「丝袜咁薄」的口罩,经中文大学前化学讲师邝士山(K. Kwong)检视后,直指这是「假口罩」,政府表示该批口罩检验结果没有问题,而口罩的有效期仍未届满。
2020年3月11日,大学联合招生办法正式公布,大学联招日程将会调动,正式遴选结果将在8月10日公布。
2020年3月21日,宣布文凭试各科笔试延迟至4月24日开考,并取消中、英文科口试,而4个核心科目考试将于4月27日至5月5日举行;体育及音乐科的实习考试暂定于5月底至6月中举行,又预计2020年文凭试放榜日期延至7月底。最终体育科实习考试取消部分项目,只保留体适能及球类个人技术考核,音乐科和体育科均于5月22日开考。文凭试最终在7月22日放榜,但于7月19日,因应香港爆发第三波疫情,林郑月娥要求中学采其他形式处理放榜,以减少人群聚集,自修生则以邮递寄发成绩通知书。
2021年.
因应疫情,考评局宣布2021年中学文凭试延至4月23日开考,考期缩短至三个半星期,并在同年7月21日放榜;若疫情恶化,将延至6月3日开考,8月31日放榜,以「配合大学开学的最后时间」。中国文学、英国文学、生物、化学、物理、组合科学、综合科学、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资讯及通讯科技9科的校本评核会取消,中文科、通识科的校本评核占分比例由百分之20减至百分之10,英文、设计与应用科技和音乐科亦会减少校本评核亦会减量,苏国生又指,就算学生已经努力完成大部分校本评核,老师仍要作出吃力的紧密辅导工作,认为作出有关决定能为师生释出学习空间。另外,中文卷一将删去《岳阳楼记》和《六国论》两篇精读范文,主因为上一年已经就此二范文出题,中英文口试亦将继2020年后再次取消,苏指这是疫情下的「一次性安排」。
2022年.
2021年,考试及评核局精简明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12个甲类科目的公开考试评核要求,以释出教学时间,改动包括连续第三年取消中文科口试,以及有10科将会取消校本评核,包括通识教育、中国文学及英语文学等,而中文、英文等余下4科的评核要求则会精简。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持续,教育局决定全港所有学校于2022年3月至4月提早放暑假。为使所有中学能于5月中复课,考评局多次更改考试时间表,最后决定文凭试如期开考,惟考期会从本来的1个月缩至3星期,而原定于3月底至4月英国语文科口试则连续第三年取消。。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教育等核心科目于首周内完成,较热门的选修科目则于第二周举行,有约六成考生于首两周完成所有试卷。而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科及伦理与宗教科更破天荒被安排于5月1日及8日两个星期日下午举行,成为本地公开试历史上首例。此外,化学科及综合科学科化学部份则于5月2日(劳动节补假)举行,而英语文学科及设计与应用科技科则于5月9日(佛诞补假)举行。
考评局更于竹篙湾检疫中心设立特别试场供被确诊感染2019冠状病毒的考生居住及应试,每名考生将占用两个上下层单位,上层住宿,下层考试,有需要考生须于考试当天早上六时半前知会考评局,并须预约抗疫专用的士,由该等的士送往检疫中心。检疫中心有约三千个单位,可同时容纳千多名考生,总共有44人曾在竹篙湾应试。
2023年.
因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停办3年的中学文凭试英文科口试复办。虽然政府已撤销口罩令,不过考评局仍然要求考生在考试全程戴外科口罩,倘除下口罩会视作违规。考生批评目前疫情不严重,认为防疫措施过于严格,亦有考生担心有碍小组讨论时发言,导致无法聆听对方的说话。
而如上届一样,考评局亦设确诊2019冠状病毒病考生的特别试场,设于新蒲岗前文理书院(九龙)校舍。同样确诊考生需要于当日早上6:30前联络考评局,但不同往年则是交通则要自行安排。
历年优异成绩学生记录.
在甲类科目中至少3个选修科及4个核心科考获7科5**的成绩,香港传媒称之为「7科5**状元」;
如果数学必修部分及数学延伸单元也同时取得5**的成绩,香港传媒称之为「超级状元」。
如果4个选修科、4个核心科以及数学延伸单元全部同时取得5**的成绩,为「终极状元」。
注:#经覆核成绩后成为状元;@经过上诉覆核后成为状元。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