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埃德蒙德·胡塞尔
埃德蒙德·古斯塔夫·阿尔布雷希特·胡塞尔(,1859年4月8日—1938年4月26日)是一名德国哲学家,现象学创立者。 生平. 胡塞尔生于捷克摩拉维亚地区的小镇普罗斯涅兹,出身于一个犹太人家庭。 作为弗朗兹·布伦塔诺及卡尔·斯图姆夫的学生,他影响了艾蒂特·史坦茵(圣十字德兰本笃修女)、奥伊根·芬克、马丁·海德格尔、让·保罗·萨特及莫里斯·梅洛-庞蒂。因为赫尔曼·外尔曾接触胡塞尔,所以钟情于学院派逻辑。自1886年,他在哈勒大学以导师身份(相当于副教授)教授哲学,并于1887年,他开始相信基督教并且加入了路德会,同年结婚,并在此育有两儿一女。1901年至1916年,他分别在哥廷根大学及弗莱堡大学担任教授,直到1928年退休为止。退休后胡塞尔仍然利用弗莱堡大学图书馆来继续他的研究及著作,直到他的得意门徒海德格尔担任校长时,以胡塞尔的犹太人血统为理由禁止胡塞尔进入为止。 学术贡献. 胡塞尔认为——与罗素及怀德海一样——算术实际上是「先验」科学。不同的是,罗素与怀德海的分析基础是逻辑学。胡塞尔则是发展出全新的哲学方法,来探究必然真理的性质。他称之为「现象学」( phenomenology )。 胡塞尔将现象学定义为对意识本质结构的科学研究,但现象学并不代表表象与根本实在之间存在著对立 (「现象学」源自于希腊文,意指「表象」。康德曾用「现象」一词指称我们的经验世界)。胡塞尔承诺,借由描述意识结构,可以找到确定性,其中包括他身为数学家时不断寻求的算术基础。为此,胡塞尔描述了现象学的观点:意识被视为一种「意向」,也就是说,意识总是朝向某个客体,不管它是物质的,还是跟数学一样是「观念的」。要获得现象学的观点,必须透过一连串的现象「还原」,亦即描述意识的本质特征 (即意识的「意义」)。胡塞尔认为这些意义(与康德的范畴相同)是普世与必然的,同时也反对欧洲(与美国)哲学弥漫一股「相对主义」风潮。 胡塞尔晚年时,纳粹已逐渐掌握德国政局,世界也战云密布。因此,胡塞尔对人类知识的兴趣,也转而朝向社会层面与「存在」层面。同时也警告,欧洲文明将因相对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的猖獗而陷入「危机」(同一时间,维也纳的逻辑实证论者也提出相同的警告)。 研究书目.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埃德蒙德·胡塞尔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