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工联 (台湾)
团结工联:87是台湾劳工运动组织,成立于2007年7月19日:69-70 。目前成员有10个工会组织,其中包括台湾半数以上的县市产业总工会:4 。
简介.
组织目的.
建立一个自主劳工运动的平台,以团结全国产业工人及自主工运力量,促进劳工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平等。坚持「不依附政党,不受政府控制」,以及「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抗争路线」。
创立背景.
团结工联前身有二:一是从全国产业总工会创立初期,各县市产业总工会就已经组织的「县市产总联谊会」,借此交流讨论一般基层劳工关心的劳动议题,但开会时间并不固定,直到2005年开始,县市产总陆续退出全国产业总工会,便开始使用「县市产总联谊会」的名义行动。二是从2004年开始,借由推动「禁止劳动派遣」、「反对劳动弹性化」等工运议题,各县市产业总工会及自主工会逐渐发展出跨越既有总工会组织界限的合作抗争模式,并逐渐形成的工运网路。:70-74
2007年五一劳动节,由高雄县产业总工会、台南县产业总工会、新竹县产业总工会、中华电信工会、桃园县产业总工会、台塑企业工会全国联合会、全国自主劳工联盟等退出或本就不属全国产业总工会体制内的工会团体,联合发表《自主工会五一联合宣言》,提出3点主张,呼吁:「重建草根、自主的全国性总工会!不依附政党!不受政府控制!」、「坚持独立自主的群众抗争路线!反对一切的劳动法改恶!」、「反对官商勾结、反对劫贫济富、反对扩大贫富差距的一切政策!」。之后,于2007年7月19日的「县市产总联谊会」中,决议成立「团结工联」。
2007年8月2日,团结工联借由举办「拒绝糟蹋劳工的劳保年金」公听会发布新闻稿,公开团结工联的成立,诉求以「推动台湾劳工运动自主化」为宗旨,尝试结合工运中较具战斗性、自主性的工会力量,秉持「自主抗争、扩大结盟」的原则,试图打破既有全国性总工会的组织界限,建立战斗性、草根性、自主性的新工会联盟,重新集结台湾自主工运力量,为争取劳工权益而奋斗。:69
名称由来.
「团结工联」的名称是2007年7月19日在苗栗县召开的「县市产总联谊会」中决定的。「工作小组」原先提议,可仿效韩国全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民主劳总),取名「民主工联」。经会议讨论,另提议取名「台湾团结工联」,但其英文名称与简称容易与政党「台湾团结联盟」混淆;新的工会联盟既然以「推动台湾劳工运动自主化」为成立宗旨,自然不愿和任何政党有所牵扯,故最后决议去除「台湾」两字,直接以「团结工联」做为此结盟组织的正式名称。:81-82
组党事件.
2007年8月5日,时任团结工联盟会中华电信工会理事长张绪中未经团结工联正式决议,迳自透过中央通讯社专访 ,宣布要由团结工联组织第三势力政党投入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但当日团结工联随即发布声明予以否认 。
组织架构.
团结工联的组织定位是「自主劳工运动的平台」,不是向官方登记立案的「总工会」,并无设置理事长或任何干部等职位,也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其组织规章称为「团结工联运作规则」。
根据「团结工联运作规则」,其内部组织及职务分为:
团结工联的决策机关,议决重大运动方向及决策。会议不定期至各结盟团体会所轮流召开,并由该地所属团体负责人召集。
由各结盟团体指派人员组成「工作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小组会议,通常是由结盟团体的秘书长或总干事参与,也有结盟团体指派常务理事参与。
因应工运议题需要,就该议题设召集人一人,由各结盟团体负责人互推。
协助议题召集人推动各项工作事务,召集工作小组会议,并负责对外发言。
日常运作由秘书长负责处理团结工联一般会务,如资讯汇整及通知、联系开会与财务管理等。「工作小组」则主要负责劳动政策和法令等各项议题的事先讨论与研拟,经由「工作小组」拟订出相关议题之方向或草案后,再交由各盟会理事长所组成的「结盟团体代表会议」,进行最终的意见交流与决策。经过此流程后,便形成以「团结工联」为名义的共识与行动。:85-100
结盟团体.
团结工联目前有10个盟会,称为「结盟团体」:88。对外的呈现方式是,先列团结工联名称,后以()号列入所有结盟团体 。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