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朱介凡
朱介凡(1912年9月28日—2011年10月1日),字依萍,别号寿堂,笔名一平、陈敷、张大山、漆思鲁、秋晖,湖北武昌人,中华民国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人物、记者、俗文学研究者、文学家。 生平. 1928年担任陆军93师书记,1932年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训研究班第一期受训,次年受任第32军团指导员、并毕业于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二十期、联战班第九期。 在记者界,曾任《蜀东新闻报》编辑、汉口《现代社会》月刊、《新民报.浪花》周刊、《胶东新闻.狂涛》周刊等主编、《台湾新生报》撰述委员,汉口《正义报》副社长。在军旅,十七岁任中尉,二十三岁任中校,二十九岁任上校,曾任师政训处长与政治部主任、军校总队政治指导员与训育科长、空军大队新闻室主任,台湾保安司令部与警备总部政治部副主任。在文学界,曾为中国文艺协会、中国语文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华民国专栏作家协会名誉理事。 创作文类包含论述、散文、小说、传记。其著作以俗文学方面为主,如中国谚语、歌谣、戏曲等民俗史料。1936年与黄谷农合作收集谚语与歌谣。1942年,拜黎锦熙为师。1966年以凭一己之力完成的《中华谚语志》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第一届中山学术奖。并曾获中国文艺协会荣誉文艺奖章、中国语文学会谚语研究奖。1984年与古屋二夫、林海音合作,纂《中国古典小说集谚》。 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朱介凡在警总任职十三年,并任职政治部副主任。他自己也有同感,在《我爱中华》这本书里说:「当时的保安司令部,是个好可怕的机关。我以一个司令部政治部副幕僚长身分,初次去保安处察看,犹感到几分不自在的气氛。」中华民国海军白色恐怖事件受难者、《跨世纪的纠葛》作者-{胡子丹以「挂狗头卖羊肉」比喻朱介凡不像一般的警总人。 朱介凡曾在该时期暗中帮助不认识、被关进监牢的某知名作家、以及某客家裔的台湾文学家。2011年,正好与洪义男同天去世。
朱介凡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