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台协会
德国在台协会()是德国派驻在台湾的官方代表机构,为实质大使馆,负责维护、促进非邦交性的德台实质双边关系,并照管德国在台利益。协会的业务除了增进德国与台湾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往来之外,还受理签证、护照相关的领事事务、替在台德侨提供公民服务、推广赴德旅游等,在部分场合或事务下亦会作为德国的代表与中华民国政府单位接洽,或扮演中华民国官方派员赴德时的联络单位。德国在台协会的最高负责人称作处长(--
),为德国驻台代表。
沿革.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自1949年起在西德地区成立,但并未与该年因国共内战而迁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缔结邦交关系。1972年联邦德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后,同台湾间的政治关系也受到波昂对华政策所限:p4,因此在台德国单位中并没有正式的外交代表机构,而仅有1950年代起驻台的德国学术交流总署、1963年6月成立的德国文化中心:p709(2009年7月1日更名为台北歌德学院)与1981年5月26日创设的:p709,该办事处为德国在台签证、公证等领事业务主办机构。
此后,台湾与西德关系,乃至于两德统一后的德台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开展:p5,而德国也已是台湾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p193。2000年2月1日时,德方始于台北市建立德国在台协会,派遣外交官接掌会务:p5,原属德国经济办事处处务的领事机能也移交给德国在台协会。创立后的协会办事处座落于中山区的民生东路与建国北路交叉口,地址为民生东路三段2号4楼。
2008年,德国在台协会的处址经(--
)确认,判定其存有结构缺陷的问题,已经无法继续使用;因此德国外交部在当时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内租下第33楼作为协会新址,工程于2009年1月8日展开计划。建筑区划局为了新址的辟建,提出了内含地震安全说明的可行性研究,根据此份报告,在楼板面积约2,600平方公尺的高层大厦中,提供的可用空间不仅有1,700平方公尺;如此一来,便得同时符合德国标案建筑品质的要求、及台湾当地的建筑概念法则。此外,进度亦由于在招标时物色合适的台湾总承包商、还有在取得建筑许可时与台北101管理方进行的协议上遭遇困难,一度严重落后。
2011年1月,欧盟通过台湾居民赴欧盟国家的旅游免签证政策,此后德国外交部再度修改其送交给建筑区划局的规划申请书,这使得建筑区划局暂停施工,而规划书也为了让台湾当地的建筑事务所、台北101管理方取得必要的追加施工许可而进行更新。同年7月1日德国在台协会新址开工,至11月18日宣告完成。2012年3月初,德国在台协会正式迁入台北101的33楼办公。
组织与职掌.
德国在台协会作为德国驻台代表处,设有若干领事事务单位(--
),对中华民国护照持有人或第三国国籍者的的服务项目包括审理、核发申根签证、各类文件认证等。与相关的业务范畴则有提供建议、紧急救助等协助项目,和德国护照申办等。
德国在台协会的其他单位还有经济部门(--
)、文化部门(--
)和新闻部门(--
),以支援德商协助工作、德国文化在台工作,以及包括德国留学资讯、德语促进活动等方面在内的交流计划。此外,德国在台协会尚于2010年起成立「持续力小组」(--
),推动德国与台湾在永续发展上的合作。
德国在台协会成立后,除了上述职能外,亦曾代表德国与台湾的政府机构接触、往来。例如在2012年签署促进台德经贸投资往来的《驻德国台北代表处与德国在台协会避免所得税及资本税双重课税及防止逃税协定》(简称《台德租税协定》)、跨国合作移交受刑人的《台德关于移交受刑人及合作执行刑罚协议》、《台德司法互助协定》、及《台湾德国学术连结协定》等。德国在台协会处长也曾以驻台代表身分,负责安排并陪同德国政要拜会总统府、立法院等政府单位,或代表德国总统与德国外交部颁赠、推动德国外交部在台湾的伙伴计划、协助安排台方要员访德等职责。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