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是美国国务院对德国西南地区设置的外交代表处,馆址位居当地大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该总领事馆为美国在海外最大的领事机构,其规模于全球各地的美国使领馆中也名列前茅,甚至超过绝大部分的美国大使馆:p31。 截至2013年,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共有超过900多名职员、代表著26个美国联邦政府单位:p7,除了管辖黑森、莱茵兰-普法尔茨、巴登-符登堡与萨尔兰四个邦的领事业务外,法兰克福美国总领馆尚替美军驻兵、眷属、美商人士和退休人员等在德美侨社群提供服务,并协助到访当地的美国公民。不仅于总领事馆本分的职能,此机关还是美国政府重要的海外据点,支援其在欧洲或中东、非洲等地的各类活动:p2。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为整座总领事馆的,并兼当德国西南部的高级美国官方代表,负责同当地的德国国家机构与地方政府接洽。 历史. 美国与法兰克福的领事关系起始于19世纪初期。1826年,定都于法兰克福的德意志邦联在费城建立首座驻美领事馆,而美国方面则决定于此后的1829年开张法兰克福的领事馆:p37:p4,并派遣恩斯特·舒温德(-- )出任第一届美国驻法兰克福领事:p55。领事馆建立之后,其在驻地的任务变得更加庞杂,因此从1829年开馆至20世纪末的170多年内,足足搬迁了12次:p30。1940年代,领事馆的馆务却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中断——自1941年7月8日起,美国全部的驻德使领机构均遭到关闭。 二战结束至21世纪初. 纳粹德国投降后,德国西南部划为美国及法国占领区,而法兰克福也变成美国统治机关——(-- )的大本营。法兰克福、柏林两地随即设立了美国的领事事务所,但暂未恢复成领事馆的规格。当时,美国所有的驻德领事馆建筑无一幸免于战时的烽火破坏:p18,故法兰克福领事馆另挑了沿线上的博肯海默园道11号(-- )作为办事地点,初期仅由三名外交官和一位秘书驻馆:p18。 伴随著1949年美军行政公署撤废、美国与英国、法国共组的(-- )正式挂牌,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也改归此会下的政务室(-- )所辖,由于盟国高委会本部仍座落于法兰克福,领事馆因而占了地利之便,成为领事总管室(-- )部署地点,此机构负责监管当时美国对德国全境的领事事务。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还一度承揽所有的德国官员赴美签证办理作业和护照办理作业:p18。 法兰克福总领馆在战后及冷战初期逐渐奠定了异于其他使领馆的角色,这肇因于美国占领当局在当地树立的众多单位,以及美军在法兰克福机场内的大型设施莱茵-美茵空军基地。盟国高委会职员、美军驻派部队在领馆辖区中形成庞大的美国人聚落,使得该领事馆拥有全德最繁忙的美国公民服务处和护照处。不仅如此,法兰克福原先即具有运输要冲的地位,又扮演著商业和金融重镇的角色,美国商界人士在城内的数量遽增,这也让领事馆提供的服务种类更加多样:p18,不只是处理一般的领务事项,还协助其他驻在海外的美国机构。 1955年,位于法兰克福西区、棕榈园南边的美国总领事馆新址——西斯迈尔街21号(-- )大楼竣工,因此馆方再度进行了迁移。这一代的总领事馆办公厅舍由美国大型建商「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共达五层,外观为简洁的,并在同类款式的建筑群中取得了典型范例的地位,还于1986年列入地标建筑遗产名录中。除了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外,美国另外三座驻德领事馆——和已撤废的、驻斯图加特两处领事馆亦由SOM事务所操刀。 法兰克福美国总领馆持续驻于西斯迈尔街21号长达50年,直至2005年为止。然而在这半个世纪中,整个总领事馆的组织和人员并非全部集中于该楼内,而是分散至7栋位置不同的建筑里。2000年代初,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含有300名直属雇员、400名外聘的非美籍(含德籍)员工,还有16座美国政府机构纳于总领事馆的伞下运作。这种大卸七块的零碎空间配置已经无法满足馆方的需求:p30。 迁入现址. 有鉴于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的容量问题,美国政府相中了法兰克福闹区东北部的一处美军用地,计划将之打造成国务院最大的海外地区中心设施、以更宽裕的新馆来改善办事效率和保安环境。这座兵营最早是纳粹德国空军在1937年时下令建造的医院、1939年8月完工。1945年盟军进驻法兰克福,原德国空军医院也于同年秋季变成美国陆军医院,后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进行扩建。1982年,美军医院实施了六期的翻新工程:p30、易名作「陆军第97总医院」(-- ),该院曾是美军欧洲司令部麾下最忙碌的医院。冷战结束后,陆军总医院移交给美国驻欧空军,而后者再将之改为「469应急医院」(-- ):p31。 2001年,呈现饱和的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正在替空间不足的问题寻觅解方,而美国空军也在对德国西南部的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周边地域进行空军资产(含设施、用地)的重分配。空军方面后来认定法兰克福的医院不再有必要保留,而多出来的地皮正好能让总领事馆由七合一,整并到单一设施内:p31。于是美国政府便与德国联邦财政部签署了协议,将医院用地从美军让渡给德方,再转予美国国务院。2002年4月29日,时任美国总领事艾德华·欧唐纳(-- )和德国财政部的克劳斯-彼得·格罗梅斯(-- )互签购地合同,而德美两国国会则于该年6月批准了这宗采购案,使医院用地从7月1日起成为国务院地产,的建筑师与空间规划师开始入驻、展开作业:p31,最后新馆于2005年10月31日启用、由美国驻德大使亲自揭幕、致词。完工后的总领事馆占地:p31、馆区内有17栋楼:p2,总办公空间可达,借此规模成为美国政府最大的海外办公建筑之一:p31。 新的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不仅拥揽众多的机构和庞大的业务,还兼作为美国在德情报中枢,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均派员于此工作。总领事馆因而在美国的对外侦察活动中担纲了支援角色。2013年爆发后,美国对德国的窃听行动遭到曝光,对象甚至包括了德国总理梅克尔。同在2013年,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派出了直升机飞临法兰克福美国总领馆上空,盘查美方是否利用屋顶配置监听设备,甚至还于8月28日对总领馆馆舍进行航拍。 组织.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以总领事为馆长,并派置一位副总领事/副馆长,其下又设领事处(-- )、政经处(-- )和公关处(-- )等主要部门。领事处负责向五个邦——即总领馆辖内四个邦和杜塞道夫所在的北莱茵-威斯伐伦提供美国公民服务,公关处则担当领区四邦对美文化关系、传媒关系的联络机关。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在吉森街新馆落成前,曾辖有一个称作「」的机构,充当总领事馆下的新闻处兼文化处,其负责对战后的当地德国市民宣传美国文化、社会资讯,1946年5月22日在陶努斯园道11号(-- )落成,之后又于1948年、1954年两度搬动,两代地址分别是陶努斯园道12号,和博肯海默园道11号(领事馆旧址内)。此后,法兰克福市议会决定帮美国之家另建一座永久处址——施陶芬街1号(-- ),这栋楼宇于1957年5月投入使用,直至2005年9月29日、美国之家跟著总领事馆迁出为止,之后该屋于2006年8月31日交还给法兰克福市,并从2008年起作为西班牙对外文化推广机构——塞万提斯学院的法兰克福院址。 法兰克福总领事馆还是国务院的「法兰克福地区支援中心」(-- )所在地,此中心的任务主要是支援欧洲各处的美国使领馆,但有时也替西亚和非洲的美国机构处理机密资讯和人员培训服务,其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美国大使馆下属支援单位,所以位于西德的旧首都波昂,当1998年大使馆移往柏林后,该单位也改派至法兰克福,并改为现名:p2。
美国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