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川区
江户川区(日语:--
"Edogawa ku"
)位于日本东京23区最东面,是东京都的特别区之一。总面积约为49.86平方公里,其面积是东京23区中的第4位。区名源于位于区的东侧南北而流的江户川而来。
人口.
日夜间人口.
2005年夜间人口(居住者)为653,805人,区外通勤者与通学生、居住者在内的区内日间人口为534,942人,是夜间人口的0.818倍。
印度人村.
在两万三千名在日印度人中,约有三成居住于东京,其中以江户川区最多。2012年本区的在日印度人将近2000人。
历史.
沿革.
江户川区域最早记载于奈良时代正仓院「正仓院文书」,书中记载的下总国葛饰郡「甲和(こうわ)里」大约是现在的小岩地区。当时此地为河川、沼泽、水池错综的广大湿地,人烟稀少。
镰仓时代,此地属下总国豪族千叶氏的势力范围。筿崎地区做为葛西中心地而繁荣。今井(现在江户川区瑞江一带)、长岛(同东葛西)是太日川河口的港口。
战国时代,本地是相模国战国大名后北条氏领国、江戸众と呼ばれる江戸城代远山氏を中心とした家臣団の支配下に入り、区内の一部が太田氏や富永氏らの领地となっていた记录が残る。
德川家康入府江户,本区成为幕府直辖领(御鹰场),堀江町(现南葛西)河口附近有江户幕府舟手奉行屋敷,「将监」流传为当地地名。
江户时代,此地是江户近郊蔬菜供给地。江户初期此地石高约1万5千石,文政年间已发展至超过2万石。此外渔业也十分兴盛。
另一方面,此地也是水灾频繁的低湿地带,直到荒川放水路完成后才纾解。
大政奉还后,现江户川区(武藏国葛饰郡)划入。2年后实施废藩置县,葛饰郡现江户川区范围(上小岩村、中小岩村、下小岩村、上小松村、西一之江村、新堀村、松本村、船堀村、二之江村、桑川村、长岛村、宇喜田村、上平井村、中平井村、逆井村、下平井村、鹿骨村、前野村、笹崎村、伊势屋村、下镰田村、上镰田村、下今井村、上今井村、兴宫村、下筿崎村、下小松村、东小松川村、东一之江村、西小松川村、本一色村、上一色村、下筿崎村、上筿崎村、谷河内村)划入东京府。
由于村数众多,此十八村组成「连合村」。明治21年(1888年)4月公布市制、町村制,成立小松川村、平井村、葛西村、松江村、船堀村、瑞穗村、一之江村、鹿本村、筿崎村、小岩村10村。
明治28年(1895年),江户川对岸千叶县行德町的江户川西侧飞地(妙见岛等)并入。大正2年(1913年),瑞穗村与一之江村合并成立瑞江村。大正3年(1914年),开凿荒川放水路,船堀村、小松川村、平井村废止,船堀村与小松川村一部分并入松江村,平井村一部分并入奥户村,剩余部份合并成立小松川町。
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南葛饰郡小松川町、葛西村、松江町、瑞江村、鹿本村、筿崎村、小岩町7町村合并,相当于现在的江户川区。
地域.
町丁.
: 一之江
一之江町
宇喜田町
江户川
大杉
兴宫町
上一色
上筿崎
北葛西
北小岩
北筿崎
小松川
鹿骨
鹿骨町
筿崎町
下筿崎町
清新町
中央
中葛西
新堀
西一之江
西葛西
西小岩
西小松川町
西筿崎
西瑞江
二之江町
春江町
东葛西
东小岩
东小松川
东筿崎
东筿崎町
东松本
东瑞江
平井
船堀
本一色
松江
松岛
松本
瑞江
南葛西
南小岩
南筿崎町
谷河内
临海町
车牌号码.
江户川区属足立号码()。
区政.
区长.
区长选举.
2011年4月27日 投票率:43.5%
教育.
中学校.
* 江户川区立葛西中学校
小学校.
* 江户川区立一之江小学校
公共设施.
东京消防厅
警视厅
滑冰场)
*葛西临海公园
(亲水率道潺潺散步道)
交通.
江户川区有5条客运铁道,皆属于放射状(东西向),因此南北狭长的江户川区必须依赖路线巴士做为南北移动手段。这也是周边葛饰区、浦安市等的共同课题。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本区进行连接各铁道路线的南北向急行巴士「Shuttle Seven」(シャトルセブン)的测试营运。运行区间为龟有站(葛饰区)或小岩站 - 一之江站 - 葛西站 - 葛西临海公园站 - 东京迪士尼渡假区(浦安市),巴士业者为京成巴士。由于测试结果良好,2008年继续营运,2009年起成为正式路线。
规划中的环状铁道请参照。
外部链接.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