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卓溪乡
卓溪乡(布农语:Panital),旧称「干溪」,位于台湾花莲县西南端,为花莲县的山地乡之一。北连瑞穗乡、万荣乡,西以中央山脉与南投县信义乡、高雄市桃源区相隔,东邻玉里镇、富里乡,南接台东县海端乡。辖区面积约为1,021平方公里,人口约有6,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6人,是花莲县面积第二大、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在全台湾所有乡镇市区中,人口密度倒数第三,面积则排行第五大。 全境位居中央山脉与玉山山脉的交会处一带,有超过20座海拔高度大于3,000公尺的山峰,整体地形山川多、平原少。族群结构上有布农族、泰雅族、太鲁阁族等台湾原住民族,并以布农族为最多,地方通行语为布农语。经济产业主要为农业,并有玉溪文旦柚、青梅、黄金苦茶油等农特产。清领时期修建的八通关古道贯穿境内,为台湾著名的横贯步行道路。乡内西半部被划入玉山国家公园的范围内,故留有丰富的自然原始生态与人文遗迹。 历史. 卓溪乡旧名「干溪」(Takkei),系因本地溪流,除大雨滂沱外,终年无水,因而得名。卓溪乡在日本时代为花莲港厅玉里郡直辖的台湾原住民蕃地。 卓溪乡的布农族原住民大约在18世纪中期来到卓溪乡(中央山脉东侧)发展、定居。日治中期对原住民采取「集团移住」政策,于1933年将八通关古道沿线的大分、太鲁那斯的族人迁到山下的卓溪乡居住,由日本警察(花莲港厅玉里郡郡警察课)直接统治各部落,受各派出所及驻在所管辖。目前卓溪乡的六个村:卓溪、太平、仑山、立山、卓清、古风,大部份都是在这个时期集中迁入的。 战后初期曾将卓溪乡分别划入玉里镇、富里乡管辖,1946年才在此地设置花莲县太平乡,当时因与台中县太平乡(今太平区)以及宜兰县太平乡(随后也改名为大同乡)同名,于1950年易名为「卓溪乡」。 人口. 根据花莲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卓溪乡户数约1.7千户,人口约6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6人,是花莲县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也是全台湾人口密度第三低的三级行政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卓清村与仑山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277人与676人。 政治. 乡政组织. 卓溪乡公所是卓溪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卓溪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花莲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卓溪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4课3室等7个内部单位及2个附属机关。 卓溪乡民代表会是卓溪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卓溪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卓溪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4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划. 以下列出的「村」属于行政区划,因此村内可能有数个部落。括号内皆为赛德克语、布农语或日语名称。 教育. 国民小学. *花莲县卓溪乡仑山国民小学 参考资料.
卓溪乡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