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بالقاش كولى,),中国唐代称为夷播海或得嶷海,是位于中亚东部的一个内流湖,属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内湖。
巴尔喀什湖面积16,996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十三大湖泊,东西长而南北窄,东西长约605公里,南北宽约8至70公里,整个湖被中部的半岛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而半岛以北的湖峡只宽约3500米,略略把湖分成东西两部分。巴尔喀什湖流域流入七条河流,伊犁河是其中主要的一条,流域内多数河岸带由其形成。其它河流如卡拉塔尔河则形成地下径流。伊犁河的河水水主要靠降水(春季的大量雪山融水)补给。
就像咸海一样,巴尔喀什湖也因为其流入的河流修建了分水水渠,流入的水量减少而渐渐萎缩。
名称和历史.
现在湖的名称“巴尔喀什”(--
)源自哈萨克语,意为“沼泽地中的草丛”。
清朝时期,巴尔喀什湖曾经是中国和俄罗斯的边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巴尔喀什湖全境同外西北纳入俄罗斯帝国,苏联解体后归哈萨克斯坦管辖。
特色.
巴尔喀什湖是世界上极少数有咸淡湖水分别占半的湖。因为湖东西两部分有湖峡水道相连,所以在定义上是一个湖。
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典型的内陆湖,大陆性气候令湖面蒸发大量湖水。萨雷耶西克半岛(上图的数字1所示)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由一条狭窄的水道乌泽纳拉尔(宽约3.5公里)连接。湖的西半部分为淡水,而另一半则含盐度较高。
湖的西半部分广阔而水浅,宽度约27公里至74公里,但水深不超过11米。由伊犁河从高山冰原流入淡水(盐度只有1.48‰),由于淡水供应量充足,令西半部分有足够淡水补给,成为淡水湖泊,但湖底还有一个咸水层。湖中盛产伊犁弓鱼、巴尔喀什弓鱼(即银色弓鱼)等。湖边大片苇丛中,有成群的鸥、野鸭、鸬鹚、天鹅等。周围陆地上有野猪、狼、狐狸等。
湖的东半部分水色较西部分混浊,宽度约10公里至20公里,水深约25米,盐度(10.4‰)较高。可是,东半部分只有几条小河即卡拉塔尔河、哈萨克阿克苏河、列普瑟河、阿亚古兹河(这里是哈萨克汗阿布赉见满人的地方,仅洪水季节才有淡水流入巴尔喀什湖)等将河水注入,大蒸发量加上少淡水补充,令湖东半部分的盐分渐渐提高。
再加上湖中部的湖峡妨碍两边的咸淡湖水交流,故形成独有的咸淡分湖的情况。
目前境况.
随著中亚地区和新疆的工业和农业和城市化发展,中亚地区的用水量日增。包括咸海和巴尔喀什湖都严重受到「灭湖」的威胁。巴尔喀什湖湖水受到哈萨克斯坦的工业严重污染。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