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乡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富里乡(台湾客家语海陆腔:fuˇ liˋ hiongˋ;#重定向 ;阿美语:Kongpo),旧称「公埔」,位于中华民国花莲县最南端,北邻玉里镇,西临卓溪乡,东以海岸山脉与台东县成功镇、长滨乡相隔,南接台东县池上、东河两乡。族群结构上主要有客家人、闽南人、阿美族、西拉雅族等,另有少数为布农族、外省人,地方通行语为阿美语与台湾客家语。
富里乡的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且主要生产水稻,是花莲县的重要米仓,富里米、香菇与金针等「富里三宝」为重要的农特产。六十石山、罗山瀑布与位于台23线(富东公路)上的小天祥为主要的观光景点。
历史.
据内政部「地名检索系统」,有关现行「富里乡」此地名有以下记载:富里乡位居花东纵谷的中段,是花莲县境内位置最南边的一个乡。乡内住民以客家、福佬人与马卡道、大武垅等平埔族群及阿美族人居多数,另有少数布农族、外省籍等所构成。 富里旧称「公埔」,地名之说有以下几种:(富里乡志委员会,2002:29)
清领时期.
富里乡最早的住民纪录乃始于大武垅、马卡道等平埔族群,西元 1845 至 1895 年为平埔族群迁入之最高峰,相关记载如下:
日治时期及台湾战后时期.
富里乡的行政区域在日治时代1920年合并大-{庄、公埔两区,设置大-{庄区以来便沿用至今,大-{庄区辖属花莲港厅玉里支厅,辖域内分为大-{庄、头人埔、公埔、堵港埔四个大字。1937年改称-{富里庄,辖属花莲港厅玉里郡,辖域内分为东里(大-{庄)、竹田(头人埔)、富里(公埔)、堺(堵港埔)四个大字。战后,改称富里乡,辖属花莲县。
聚落.
新兴村.
本村原属竹田村的一部份,旧称「头人埔」,清代时原有一个「马加禄」庄,人口有 17 户 91 人,是本村最早成庄的地方,「马加禄」的开发始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此地原属卑南族人的猎场,大庄平埔族群因人数渐增,以猪、牛等物向卑南族人 Makaru naru 换得这片山区,初期有 30 户人迁到此处开垦,后因山区洪水淹没农田,大部份人都迁到竹田一带,仅少数平埔族人仍留在当地继续开垦。清光绪十九年间(1893年)间,平埔族人刘秋明等人又陆续自屏东县迁入本地,日治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间,始有新竹州竹东郡的客籍人士陈德立首先迁入本村,此后来自新竹、桃园、苗栗等地的客籍移民才大举迁入开垦。
日治初期沿袭清代旧制,仍称马加禄庄,属卑南厅新乡管辖,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改隶大庄区辖下。民国三十八年因人口渐增,划出竹田村北区成立一个新的村,因本村的开发稍迟于竹田,故取名新兴。本村位处乡境的中区,在乡治中心富里村北约七公里处,东隔海岸山脉与台东县成功镇接壤,西隔秀姑峦溪与卓溪乡古风村接壤,南邻竹田、北有万宁村,本村形势东西长、南北极狭,面积有 15.4 平方公里,地势多属丘陵与山坡,全村低于海拔 300 公尺以下的平地,约仅占 2/5,水田区多在海拔 200 公尺以下的埔地间,面积广达 180 余公顷,因马加禄溪蜿蜒流过,冲积出肥沃的土壤,以及九岸溪、秀姑峦溪丰沛的水利,水稻的产值极高,清咸丰二年开凿的秋林大圳圳头,就设在马加禄溪口处,灌溉学校园以北数百公顷的农田,200 公尺以上的山区则多开辟为旱地。
本村现有 18 邻 271 户 1049 人,以客家、平埔、阿美族为主,主要聚落有学校园、马加禄、东竹、东兴部落 等处,学校园居民纯为日治时期移入的客家籍,马加禄则以平埔、闽南籍居多,以及少数客家籍,东竹纯为日治时移入的客家籍聚居。东兴为阿美族部落,现有 61 户 218 人,清代末年间,有玉里镇乐合里下涝湾社四户,及安通社的阿美族人迁入,最早定居于竹田村「番仔田」山区,日治初期才迁移到现址。
学校园.
学校园居民纯为日治时期移入的客家籍,马加禄则以平埔、闽南籍居多,以及少数客家籍,东竹纯为日治时移入的客家籍聚居。位置为于现在的1邻至8邻一带,8邻位于马加禄部落一小部分。
马加禄.
地名源自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此地原为一名叫「马加禄」的卑南族人所拥有的猎场,其他人来此狩猎时,必须奉献一半的猎物给地主,遂以其名为地名(骆香林,1983:67)。民国三十八年划成一村,定名新兴。居民大多为平埔族籍,二战后也有少数客家籍人士迁入;位置约略为新兴村9到13邻一带。
竹田村.
竹田.
此地方很久以前被称为「刣人埔」(应在光绪5年(1879年)之前)。清光绪时,置-{庄改称为「头人埔」-{庄,所以得到「头人埔」的旧称,日治时代初期仍沿用此名。「头人埔」闽南语为 "thâu-lâng-poo",与现今邻近的阿美族聚落─「达兰埠部落」(阿美族语称: "Talanpo")相近,应亦与此旧名有关。
1937年(昭和12年),改名为「竹田」,村民都把「头人埔」诠释为:「以前此地出了许多头人(地方领袖)或曾是头人(番目)居住的地方」,其实它最早的名称「刣人埔」若照平埔人解释,意思应该是:「杀人埔」,在清代平埔人初垦此地时,常遭受埋伏于草丛中的布农人馘首;日治时期沿用头人埔为-{庄名,到昭和12年(1937年)地方改制才有富里-{庄竹田区的设置;现多指本村一至七邻一带。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仍然被称为「竹田」。据耆老称:此地名起源系因村子东侧山坡上原种有满山的桂『竹』成林,山丘的南侧又有广阔的水『田』,遂各取两者之意而称为「竹田」,以象征本地「竹茂田广」之景像;而火车站则改称东竹(意即东部之竹田)。现为本村人口最集中、繁盛之区域。范围是指竹田村1至7邻一带。可能是为了呼应竹田此地名的意义,现今竹田福德祠的门柱上对联写著:『竹广耿心尊福德,田亩沾丰敬正神』。1945年,建有竹田义民亭。
埔头.
因位于九岸溪下游冲积平原的顶端,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形成一个缓坡埔地,客家语称呼这种地形为「埔仔地」,又因位在埔地的上端,故名为埔头;二战后始易名为富田,居民以客家籍占大部份;现乡村间居民口语仍称「埔头」,但门牌地段已使用「富田」,约略位置为东竹国小与竹田义民亭往东部份。
人口.
根据花莲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3年底富里乡户数约4千户,人口约9.6千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富里村与明里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463人与404人。
政治.
乡政组织.
富里乡公所是富里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富里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花莲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富里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5课3室等8个内部单位及1个附属机关。
富里乡民代表会是富里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富里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富里乡民代表会共有11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1席平地原住民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其他.
电影取景.
2007年由林靖杰导演拍摄的电影最遥远的距离,其中一幕在火车站的取景在本乡的东里旧车站,亦被收录在歌手梁静茹的歌曲「崇拜」MV内。
2011年由李启源执导的台湾电影《河豚》(Blowfish),其宣传海报上男女主角站在开满黄花的山野中,取景自本乡竹田村的六十石山。该电影后来一举夺下瑞士「日内瓦国际影展」(Gene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与「发行奖」两项大奖,成为最后十部竞赛片中唯一获得2个奖项的电影。
乡定原住民.
2013年11月15日,富里乡公所将平埔族列为「乡定原住民」,此创举乃全国首例。乡长黄玲兰说,2005年台南县府就已经承认西拉雅族,认定为「县定原住民族」,并于2009年起受理族籍登记;高雄市也在今年十月承认「市定原住民」,因此富里乡希望比照台南、高雄市,先从「乡定原住民」开始推动,希望借此让族人从自我认同开始,进而团结起来保存文化。日治时代在「昭和」以前,将平埔族认定「熟蕃」,户籍资料上有注明「熟」;「大正」以后则改注记「平」,也就是「平埔族」,只要家族的日治时期誊本上有注记,就可认定为大武垅族、马卡道族、西拉雅族等平埔族群。
参考资料.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