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线 (新加坡地铁)
东西线(,缩写EWL)是新加坡地铁的一条地铁路线,由SMRT地铁营运,从新加坡东区的巴西立站至新加坡西区的大士连路站,以及一条支线由丹那美拉站分岔至樟宜机场站。东西线是新加坡第二条地铁线,全长57.2公里,是新加坡最长的地铁线,共设35座车站,其中8座位于地下。东西线在路线图上以绿色显示。
东西线在发展早期是南北线的一部分,直至东延至丹那美拉站才分拆。不过,两条至今仍使用相同的信号系统和铁路车辆。东西线信号系统更换与南北线同步,也是第二条完全更新信号系统的路线,由半自动运作改为全自动运作。
需要注意的是,樟宜机场支线是以穿梭方式营运,樟宜机场开出的列车以丹那美拉站为终点站,前往其他车站的旅客都需要在丹那美拉站转车。
历史.
后来成为东西线的车站当中,第一段通车的是政府大厦站至欧南园站,于1987年12月12日作为南北线一部分通车。1988年3月12日西延至金文泰站。在兴建往金文泰站的延长线期间,联邦大道西为兴建天桥而改道。东西线于1988年11月5日进一步延长至湖畔站。15公里的东延至丹那美拉站于1989年11月4日通车,由时任第一副总理吴作栋主持通车典礼。至此,东西线与南北线分拆,以绿色为主色。南北线亦于同日延长至滨海湾站。
东西线延长至巴西立站于1989年12月16日提前通车。1990年7月6日文礼站投入服务,新加坡地铁初期系统全线完工。
后续发展.
杜弗站.
在波那维斯达站和金文泰站之间兴建新的增设车站杜弗站的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车站工程遭到部分人士反对,因其服务范围狭小,另有批评只为一间教育机构的学生使用而建设车站是浪费公帑。然而陆路交通管理局仍然继续工程,以服务新加坡理工学院和杜弗的组屋。2001年10月18日,杜弗地铁站启用在启用前,2001年10月13日至17日期间进行了试运,列车在车站停车但不开门。杜弗是新加坡地铁首个增设车站。
樟宜机场支线.
将新加坡地铁延长至樟宜机场的计划在兴建3号搭客大厦的时候再次获得考虑。从丹那美拉站分支新线前往樟宜机场的规划早期已出现,部分概念规划预定走线沿机场路到达机场后,穿过机场到樟宜坊,之后转向西南,沿东海岸回到市区。计划于1996年11月15日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宣布。然而新走线与前面的计划不同,最终计划只兴建前两站,包括博览站与樟宜机场站,后者建于2号和3号搭客大厦之间。车站的方向也改为垂直的东西走向,车站的两端分别可前往两个搭客大厦。车站的设计于1998年2月10日公布,工程于1999年1月29日开工。博览站和樟宜机场站分别在2001年1月10日与2002年2月8日启用,并以接驳线方式营运。在2003年7月22日以前,列车可从文礼直接开到樟宜机场,但后来因乘客人数低迷改回接驳线。2019年5月25日新加坡宣布樟宜机场支线将于2040年并入汤申-东海岸线延长线。
文礼及大士延长线.
2004年12月29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全长3.8公里的文礼延长线(实际上是延长至裕群),以服务裕廊西地区的居民以及在大士工业园工作的乘客。两个新建车站先驱站与裕群站于2009年2月28日通车。
由裕群站延长至大士连路站的大士西延长线于2011年1月11日宣布。延长线全长7.5公里,设有双轨地铁天桥,四个高架车站以及一座26公顷的车厂以提供额外列车和未来路线扩充的停放和维修设施。地铁天桥与先驱路天桥连为一体,同步提升道路容量应付额外的交通需求。2012年5月4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在大士连路地铁站举办破土动工典礼,大士西延线工程正式开工。
大士西延线于2017年6月18日通车。通车初期,西行列车以梅花间竹的形式分别以裕群站和大士连路站为终点站。
丹那美拉新月台.
2014年8月25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将在丹那美拉地铁站兴建新月台,方便前往博览站和樟宜机场的乘客,加快上下车和减少候车时间。
2016年10月26日,陆路交通管理局批出3.25亿新元土木工程合约予林增,在丹那美拉站兴建新月台、轨道和天桥除新增月台外,现有的东西线轨道将延长至樟宜新的四合一。2024年完工后,丹那美拉站将成为继裕廊东站后第二个设有三个岛式月台的车站。
设置月台闸门.
1987年新加坡地铁通车时,地下车站已经设有月台幕门,但地面及高架车站没有月台幕门,故此发生了若干乘客堕轨被列车撞倒甚至撞死的意外。陆路交通管理局起初质疑功用和关注高昂的安装费用而拒绝设置,但在2008年1月25日政府宣布在高架车站设立月台闸门转而支持,称因月台闸门变得更普遍降低了安装费用。月台闸门于裕廊东站、巴西立站和义顺站作为测试。2011年8月31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东西线的月台闸门安装完成,博览站成为最后一个东西线安装月台闸门的车站。东西线和南北线安装月台闸门的工程于2012年3月14日完工,比预定完工日期提早了3个月。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