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 (家庭情景喜剧)
《我爱我家》是由英达、王朔和梁左参与策划并主创的中国大陆第一部情景喜剧,北京红绿蓝影视广告中心制作,是全世界首部用汉语普通话演出的情景喜剧,被誉为“中国电视喜剧的里程碑”。导演英达也因此被称做“中国情景喜剧教父”,他还被国外同行戏称为“中国的诺曼·利尔(美国情景喜剧之父)”。
拍摄经过.
1980年代,英达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时,看了美国情景喜剧《考斯比秀》,萌发了拍一部中国式的纯喜剧的想法。1987年,英达在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获导/表演文艺硕士学位后回国发展,同时也就带回了起源于美国的情景喜剧这种艺术形式。
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著名作家王朔第一次开始讨论《我爱我家》的有关创作。并邀请了长期从事小品、相声和文学剧本创作的著名作家梁左任总编剧,杜禹任总制片。这一天后来也被当作了中国大陆情景喜剧的诞生日。英达和王朔在仅仅向投资方长春市恒达企业发展公司描述国外有这样的一种传递幽默、十分走俏的情景喜剧节目样式之后,双方就签订了协议。但投入的资金并不算多,剧组人员的劳动报酬也很低。副导演林丛是著名编剧和导演,是北京人艺著名导演林兆华的女儿。
1993年7月7日,英达选在自己生日这天开拍《我爱我家》,并于年底完成了全部40集的后期制作。1994年4月25日在卫视中文台首播,大陆地区安装了有线电视的观众可以收看到;紧接着在1994年4月27日,剧组开始了续集的拍摄。1996年10月1日,台视九点档大翻新,大翻新后开播的第一个节目是同日开播的《我爱我家》。
剧情介绍.
全剧透过北京一个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横断面,对1990年代改革大潮中的市井智慧和底层生态进行了经典的描摹,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绚丽斑斓的生活画卷。
每集讲述一个完整的生活故事(长一些的故事则分成上、下两集),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国策大略。每集结束之前还会有数分钟的“我家花絮”(NG镜头剪辑)和“我爱我歌”(主题MV作品)。
我爱我歌.
著名音乐家关峡创作了全部歌曲,部分歌曲有男声和女声多个版本。不少歌曲因歌词寓意深刻、旋律优美动听,后来在观众群中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
剧集列表.
括号内附有部分客座演员的名字。
*第1-2集 发挥余热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