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元素周期表
zh:-{zh|扩展元素周期表;
-{zh-hans|扩展元素周期表;
-{zh-hant|扩展元素周期表;
-{zh-cn|扩展元素周期表;
-{zh-hk|扩展元素周期表;
-{zh-mo|扩展元素周期表;
zh-my:-{zh-my|扩展元素周期表;
-{zh-sg|扩展元素周期表;
-{zh-tw|扩展元素周期表;-{H|鿫=>--;鿫=>--;鿫=>--;鿫=>zh-my:--;鿫=>--;鿫=>--;鿫=>--;鿫=>--;
目前的元素周期表中有七个周期,并以118号元素鿫(Og)终结。如果有更高原子序数的元素被发现,则它将会被置于第八周期、甚至第九周期。这些额外的周期预期将会比第七周期容纳更多的元素,因为经过计算新的g区将会出现,第八及第九周期将在32个元素的基础上额外包含18个g区元素,各周期中均存在部分填满的g原子轨域。这种拥有八个周期的元素表最初由格伦·西奥多·西博格于1969年提出。
第八或以上周期的元素未曾被合成或于自然发现。(2008年4月,有人宣称在自然界中发现122号元素Ubb,但该报告被广泛认为是错误的。)g区内第一个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为121,根据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命名为"Unbiunium",符号Ubu。此区域内的元素很可能具有放射性,并且高度不稳定,半衰期极短。然而稳定岛理论预测位于126号元素Ubh附近的元素将处于稳定岛内,不会有自发分裂,但会发生α衰变,且这些元素的部分同位素可能具有相对极长的半衰期。而稳定岛之后还能存在多少物理上可能的元素至今仍没有定论。
根据量子力学对于原子结构解释的轨域近似法,g区会对应不完全填满的g轨域。不过,自旋-轨道作用会削弱轨域近似法所得结果的正确性,这可能会发生在较大原子序的元素上。
包括g区的元素周期表.
包括g区的元素周期表有多个学著提出的多个模型,下面列出较知名的几种,分别为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模型(1969年)、布克哈德·弗里克模型(1973年)、Nefedov模型(2006年)和佩卡·皮寇模型(2010年)。
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模型.
1969年,格伦·西奥多·西博格根据构造原理提出了提出扩展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元素分区
布克哈德·弗里克模型.
1973年布克哈德·弗里克(Burkhard Fricke)使用相对论性Hartree-Fock-Slater程序计算提出了另一种扩展元素周期表:
元素分区
以上所有理论上存在但并未发现的元素均根据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命名,而该名将会一直沿用直到这个元素被发现、证实,并被赋予正式名称。
g区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位于f区的左边、右边或中间)仍然是不肯定的。上表所示的位置是建于构造原理在更高原子序的元素还成立的前提上,但这假设不一定正确。对于118号元素,轨域1s、2s、2p、3s、3p、3d、4s、4p、4d、4f、5s、5p、5d、5f、6s、6p、6d、7s及7p应会被占据,其余则为空。第八周期的元素轨域预测会以8s、5g、6f、7d、8p的顺序填满。然而,从大约122号元素开始,电子层间过于接近,使计算电子的位置时发生问题。例如,经过计算,165号及166号元素(如果存在)会占据9s轨域,而把8p轨域留空。
而布克哈德·弗里克模型的预测最高可以推广到184号元素在周期表上的位置。
佩卡·皮寇模型.
并非所有模型都按照较轻元素的趋势排列超重元素。例如利用电脑模型计算出原子序直到Z=172的元素的位置,并发现有若干元素不在构造原理预期的位置。5g区后,他的计算预测元素139及140会占据8p轨域,元素141开始才再继续占据6f区。元素165至168可能在第9周期(9s和9p),之后的元素169至172再填满8p轨域和整个第8周期。
Nefedov模型.
Nefedov在2006年也提出了一套模型。
周期表的终结.
我们仍不知道存在多少物理上可能的元素。光速限制了电子在更大电子层中运行,因此电中性原子的原子序最大可达到173(Ust);缺少部分或全部核外电子的原子核则有可能达到更重的水平,但这样的原子核根据核外电子排布分区将变得无意义;核壳层模型则限制离子状态的元素最大至210号。(这类元素在上表以灰色底色及斜体显示。)不过,有研究认为周期表有可能在更早的地方就结束了,或许就在稳定岛之内,代表元素的数目将为大约126个。
另外,元素表及核素表的扩展也受质子滴线和中子滴线的限制。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