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
琥珀是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化石,其状态透明似水晶,色泽如玛瑙。不透明的琥珀又称蜜蜡。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它的美就被人们赞誉。琥珀能制成各种装饰品,是从古至今备受重视的宝石。
琥珀的硬度为2~2.5,用小刀甚至指甲可以刻划。琥珀的相对密度为1.08,是已知宝石中最轻的物件,在饱和的浓盐水中可以悬浮。
琥珀可分为五个级别,根据其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定义,因为它源于质感为软和黏的树脂,有时它会含有动植物的材料包裹其中。若琥珀在煤层中也被称为树脂体,而「灰黄琥珀 (ambrite)」这字词是特别应用于在新西兰煤层中找到的灰黄色琥珀。模仿天然琥珀产生过程、以松香及昆虫制成的产品被称为“人工琥珀”。
形态.
琥珀为非晶质体,外形各自相异,常见结核状、瘤状、水滴状等;有些具放射状纹理。一般产自砾石层的琥珀呈圆形、椭圆形或一定程度上磨圆的不规则形,并可能有一层薄的不透明皮膜。
分类.
在商业上,常根据琥珀不同的成因、产地及特征来进行命名。结合商业习惯称呼,琥珀的主要类型有血珀、金珀、蜜蜡、金绞蜜、香珀、花珀、虫珀、石珀、蓝珀等,另外还有灵珀、水珀、明珀、蜡珀、红松脂等其它类型。
历史.
中国古代认为老虎死时,精魄随即进入地下,化为石头,故称之为“虎魄”,后改称“琥珀”。英文字词"Amber"是源自阿拉伯语"Anbar",中世纪拉丁语称为"Ambar",以及中古法语称为"Ambre"。这个英文字词在14世纪的中古英语是指的是现在所谓的龙涎香,或称为「灰琥珀」,是源自抹香鲸的一种坚实的蜡状物质。在罗曼语族,这个词的意义已经逐渐被扩展到早于在13世纪晚期之波罗的海琥珀。它最初被称为「白色琥珀」或是「黄色琥珀」,这个名称的英语早于15世纪早期已经使用。
四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时的气候温暖,树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里淌下。经过快速的地层掩埋、挤压与地热变化,使树脂因此得以变成化石,直到今天。许多北欧大片的地方变成了海底,这就是何以世上的琥珀大多出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因。丹麦是全球第一个发现琥珀的国家。
产地.
琥珀的产地众多,主要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波兰、德国、丹麦、俄罗斯,缅甸,义大利的西西里岛,美国的纽泽西州、怀俄明州、阿拉斯加州及日本、印度、法国、英国等地区,另外,台湾纽西兰、中国也有少量琥珀出产。
全世界75%—85%的琥珀产于波罗地海沿岸的波兰、俄罗斯、立陶宛等国家。波罗地海琥珀颜色金黄,透明与不透明的都有,品质佳,适于做为首饰。
延伸阅读.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