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现状
台海现状意指当前海峡两岸的政治地位与状态,即台湾与中国大陆分属中华民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统治的现状,是描述两岸问题的重要概念。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海两岸处于事实上的分治状态。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同时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义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示争取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由战争转向和平。中华民国政府于1991年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单方面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至于中国大陆方面为首的观点认为,两岸并无签订任何停火或停战协议,依旧处于敌对状态,并在政治、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领域上仍有敌对心态。
台海两岸「维持现状」(--
)被认为是现时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两岸政府都认为维持现状并不是解决两岸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是受限于亚太地区地缘政治下的一种双方心照不宣的临时方案。
历史背景.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与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永久割让台湾与澎湖及其属岛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1年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并宣布对日一切条约无效。然而根据国际法,单方面宣布条约无效并不能因此取回已经割让给他国的领土。1945年8月15日,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台日军向代表全体同盟国受降的国民政府主席兼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投降。台湾自此被中华民国接管。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国民政府从中国大陆增援军队对台湾民众进行镇压与清乡。二二八事件后有部分台湾民众希望联合国能将台湾及附属岛屿交由国际托管。中国国民党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利,逐渐失去中国大陆的控制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1949年12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市,仅统治台湾、澎湖、金门、马祖与其他岛屿及少部分大陆地区。并对中国大陆沿海海域实行关闭政策,意图封锁中国大陆海岸线。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出于冷战形势的考虑,美国总统哈利·杜鲁门改变1950年1月不积极干预中国内战的决定,计划使台湾海峡中立化,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既阻止解放军攻打台湾,也防止国军反攻中国大陆。他主张台湾的未来必须等待太平洋区域恢复安全,与日本和平条约决定或是由联合国来考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则谴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1951年9月8日,日本在旧金山和约中,放弃对台湾及澎湖等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条约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但无明文规定台湾转移给予中国(仅在开罗宣言中由盟国提及)。中华民国抗议未被邀请参与旧金山和会却无济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不承认《旧金山和约》。1952年4月28日,中华民国与日本签订《中日和约》,于和约第五条中承认《旧金山和约》中关于中国的相关权益。中华民国政府宣称日本于《中日和约》中将台澎之主权移转给中华民国,持台湾地位未定论者则否定主权移转之论述。
1954年12月3日,美国和中华民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正式协防台湾与澎湖。1954年9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的九三砲战,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同年11月14日,于大陈驻守的太平号驱逐舰遭解放军鱼雷快艇击沉。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突击一江山岛,激战一日过后攻下一江山岛。由于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屏障,中华民国政府决定自大陈岛撤退,撤退前毁坏岛上所有设施,随之撤销了浙江省政府。此次行动也是到目前为止台海两岸最近一次改变实际统治范围。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砲击金门,是为八二三砲战。国军坚守,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内互射火炮之后,得以继续控制金门。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中华民国筹备一系列「反攻大陆」作战计划,统称「国光计划」,但最终未能实现。
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通过,联合国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之中国代表权。1972年9月29日,日本政府正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签订《中日建交联合公报》,同时宣布《中日和约》失效。中华民国政府逐步将由中国大陆迁来之国营事业(如轮船招商局等)更名,以防止中华人民共和国以「继承中国」之姿强行接收其资产。
1974年,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南下编队首航台湾海峡,初步突破关闭政策。1979年1月1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时与中华民国断交。同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台湾关系法》并追溯自1979年1月1日生效,4月25日,驻台美军撤离台湾。5月,中国大陆民用船只在台湾海峡复航。此后海峡中线成为习惯上的分治线。
1980年1月1日,美国国务院告知中华民国《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失效:398。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叶九条〉。同年3月29日,为对抗中国大陆主张之「一国两制」,国民党于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贯彻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案」。1982年7月2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廖承志致信给蒋经国总统,呼吁两岸展开和谈,「相逢一笑泯恩仇」,中华民国政府未回应。1982年7月25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称:「此固为『匪』统战之一贯手法但显已推向另一更邪恶之层次方向儿将一贯的置之不理并密切注意其后续发展伎俩」。
1980年代民主进步党成立与解严.
1986年9月28日,台湾第一个反对党民主进步党成立。翌年6月5日,其首届新科立院党团质询三七事件无果,美国呼吁中华民国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开放;7月14日,总统蒋经国宣布台湾地区于次日起解严,并陆续开放党禁与报禁以允许组织政党与办报以落实宪法保障的集会自由、结社自由与新闻自由;并于11月2日进一步开放两岸探亲。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逝世后,副总统李登辉依中华民国宪法继任成为第一位台湾本省籍总统,在其努力及坚持下,任内持续推动修改宪法,正式实施宪法上促进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宗教自由、资讯自由和迁徙自由。1990年7、8月,发生两次闽平渔事件;1994年3月,发生千岛湖事件,冲击两岸关系。1990年代后,随著以往被列为黑名单而流亡海外的异议人士获准返回,台湾独立运动逐渐在民间开始兴起;1991年10月,民进党通过台独党纲,公开主张民主自由与台湾独立的政治理念。
1990年,李登辉在国民大会支持下,当选第八任总统。同年10月,李登辉总统宣布成立以促进国家统一为目的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其后,李登辉总统代表中华民国政府于1991年5月1日起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在法律上片面停止谋求以武力作为统一中国的手段,但未结束国共内战状态。并展开修宪,制定适用于两岸分治现状的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于台湾省之台湾、澎湖与福建省之金门、马祖举行之国民大会代表全面改选,并于1991年首次办理,立法委员全面改选则于1992年首次办理。自此,增修条文所订之全数国会议员法定席次均由自由地区人民投票决定,宪法增修条文中将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澎金马分成「大陆地区」与「自由地区」,人民的权利与义务由此不再相同,大陆地区人民法理上不适用于中华民国宪法所规定之国民的权利与义务。而原有之第一届中央民代则全数退职,从此立法委员及国大代表选举就不再有大陆地区省市参与。
1992年1月,新疆省政府办事处撤废,成为中华民国在中国大陆原有之省级行政区中最后一个消亡者。同年立法院以「一个中华民国的两个地区」为基准制定《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条例中将「大陆地区」定义为「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改制后的台湾省省长、升格为直辖市后的台北市市长与高雄市市长由人民直选于1994年实现。
1993年汪辜(辜汪)会谈.
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时,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辜汪)会谈”。双方就两会会务、两岸经济交流、科技文化交流等三项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汪辜会谈”对发展两岸关系、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汪辜会谈也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分治以来,民间代表在获得官方授权下的首度正式接触。
1995年李登辉访美.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允许李登辉于当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进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尽管此前两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和副国务卿塔诺夫已正式约告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这一宣布仍令人震惊。仅一个月之前,美国国务卿亲口对李道豫做出过承诺,说美国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
1995年7月至11月23日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导弹发射及军事演习,表示抗议李登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所发表的“民之所欲,长在我心”演讲,并警示台湾。
1995年7月18日,新华社发表新闻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于7月21日至28日间,举行二炮部队的导弹试射演习,朝向距离台湾基隆港约56公里的彭佳屿海域附近举行导弹试射。此番举动,让两岸关系变得紧张起来。1995年12月19日,美国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
1996年台海危机.
1995年1月30日,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提出“江八点”。1995年至1996年间,两岸关系持续紧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试图影响台湾选举而进行军事演习,结果适得其反。1996年3月台湾、澎湖、金门、马祖首次举行之总统直接选举,李登辉当选第九任总统,成为第一位直选的中华民国总统。1998年12月21日,实行精省,台湾省政府改成行政院的派出机关,丧失原有的地方自治功能。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总统在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定义台海两岸现况为「特殊国与国关系」(两国论)。两岸停止经贸谈判。
陈水扁政府:2000-2008年.
2000年3月18日,前台北市长、民进党籍总统候选人陈水扁当选第十任总统,民进党首度执政中华民国政府,为中华民国史上首度政党轮替。2002年8月,陈水扁总统提出「一边一国论」,逐渐推动去蒋化运动。2004年3月,陈水扁连任。2005年6月,陈水扁通过第七次修宪,将国民大会冻结;同年10月,中华民国政府停用法理上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由行政院所属单位编辑的《中华民国年鉴》亦于同年起不再将大陆地区列于「土地」一章之中,此后「土地」、「人民」及各项收录资料均以治权所及之台澎金马为范围。陈水扁政府文献仅列出实际统治区(即台湾地区)之行政区域,并弃用「中华民国全图」。2006年2月28日,陈水扁总统宣布终止国家统一委员会的运作,同年爆发百万人反贪腐运动试图罢黜陈水扁,未果。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圣火传递路线原包含台北市,但最终因为国旗问题及路线等谈判破局,圣火未能途经台湾,是为自柏林奥运开创圣火传递的活动有史以来首座城市于邀请下而无法传递的纪录。
马英九政府:2008-2016年.
2008年,前台北市长、国民党籍总统候选人马英九当选总统,结束民进党八年执政,国民党重回执政。5月20日就任后表示「维持台海现状」,回归《中华民国宪法》,以宪法一中与九二共识为基准,与中国大陆政府签订两岸各项事务和经贸协定并展开交流,并提出「不统、不独、不武」。2012年,马英九成功连任总统后,在就职演说中称依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表示两岸是「一个中华民国的两个地区」。同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新闻稿称外蒙古已非中华民国法定领土。
马英九任内,两岸关系发展良好,台湾得以用中华台北名义参加包含国际民航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活动。
2013年6月底,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引发社会争议。同年10月10日,马英九在国庆大典上宣称「两岸不是国际关系」。2014年3月至4月,爆发反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太阳花学运,其后协议被搁置。8月,发生陆委会副主委张显耀遭指控泄密而免职事件。9月,中华民国政府重申拒绝一国两制的立场。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面,是海峡两岸自1949年因内战分治以来,双方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但未发表共同声明、宣言或签署任何协议。
蔡英文政府:2016至今.
2016年5月20日,民进党籍候选人蔡英文当选中华民国总统,民进党重返执政。蔡英文就任总统后表示“维持台海现状”,但不接受九二共识,并于同年年底成功与美国候任总统川普通电话。北京对蔡英文政府持续施压,企盼蔡英文能重提九二共识。蔡英文则在民进党创党30周年之际,发表公开信表示要力抗北京压力,发展对外关系,摆脱对北京的依赖。
北京声称打击台独势力,阻挠台北参与国际组织(例如:国际民航组织、国际刑警组织、世界卫生大会),不再坚持过往八年的「外交休兵」政策,导致圣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马、多明尼加、布吉纳法索、萨尔瓦多、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等国相继与中华民国断交,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或复交。部分独派称藉;藉;借;未来可能零邦交之机摆脱「中华民国」称号的包袱,以「台湾」之名建国。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多次绕航台湾或者举行演习。
习近平在2019年提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蔡英文表示不接受九二共识与一国两制,泛蓝阵营的中国国民党亦拒绝接受一国两制。2019年8月1日起中国大陆暂停47个城市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
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威慑,中华民国外交部在2021年4月30日表示中共的行为已对台海区域安全及现状产生危害,中华民国将持续与美国、日本、欧盟、澳洲等理念相近的民主国家深化合作,共同维护台海现状及印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2022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西·裴洛西出访亚洲途中到访台湾,引起北京的强烈反感,为制约裴洛西访台暂停台湾食品进口。日程前后两岸均进行军事调动和演习,引起国际对台海安全的关注。
2022年8月起,中国大陆的无人机频繁来到金门防区。8月30日下午,有中国大陆无人机进入大胆、二胆、狮屿地区,有无人机遭到国军射击驱离。同时亦有金门出发的无人机侦查福建角屿中国人民解放军兵营。9月1日中午12点3分,1架中国大陆无人机飞到金门狮屿空拍时被国军金门防卫指挥部击落。
2023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台湾禁止大陆进口的2455项产品展开贸易壁垒调查。
2023年5月19日起,中国大陆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台湾居民入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交通部观光局局长张锡聪表示,禁止旅行业者接待及组团前往中国大陆的禁团令还不会解除。
2023年11月29日,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表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由于难以克服国内的经济和政治挑战,现在不太可能入侵台湾,对于美国对台防务政策,则表示称,“台湾人民坚定致力于自我防卫,并清楚了解有责任捍卫自己的家园”。
各方对现状的认知.
对于「两岸现状」,台湾和中国大陆方面各自有不同的认知。
国际社会.
世界上有181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3个国家与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等外交官。世界上多数国家官方与中华民国政府无外交关系,和中华民国有民间及非官方但实际上具有外交性质的关系,他们的观点主要为:
基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原则,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观点(「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一部分」)表示理解、认可、尊重或认知(英文原文为acknowledge)。
两岸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各自认定.
海峡两岸都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但两岸对此见解差别很大。
两岸人民的意见及看法.
中国大陆民意与变化.
中国大陆媒体普遍支持“两岸文化及经贸交流”,大陆人民基本都认为“两岸应当统一,无论何种形式”。2005年7月,《东方时空》的“时空调查”部分:“您认为两岸会走向和平吗?”零点调查公司对18至60岁的居民通过科学的入户调查的方式,获得的调查结果为:2005年,74%的受访者认为“两岸正走向和平”,比2004年只有31.3%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关系正走向和平有所增加。而在“你认为大陆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的调查中,58%的民众认为“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实际有效”;24%的民众认为“台湾政党领导人访问大陆”;15%的民众认为“两岸民间的交流大大增加”。
中国大陆部分海外异见人士,如美籍余杰、澳籍袁红冰等人则与中国大陆媒体、普通民众支持中国统一的观点相反。其中,余杰倾向于“台湾维持现况、保有自治,甚至维持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
2016年4月,《环球时报》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网络民意调查显示,40.7%的民众认为和平统一“完全没可能”,40%的民众认为“可能性很小”;超过85%的民众支持“武统台湾”。国台办新闻发言人马晓光回应这一现象,称蔡英文政府和台独势力的“倒行逆施”逼迫中国大陆民众发出“武统”的声音。
台湾民意与变化.
马英九执政后,根据远见杂志民调中心于2009年7月21日发布关于民众对于两岸现况看法的民调,结果认为双方目前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国家」达82.8%,「同属一个分裂的中华民国」占4.9%,「同属一个分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者为0.7%。2009年5月行政院研考会调查显示,在台湾人或中国人的认同指标上,64.6%的台湾民众认为自己是台湾人,11.5%自认是中国人,且自认是中国人的比例逐年下降。 研考会自1996年开始,以「民众的政治态度及族群观点」为主题,每年进行一次民调;这次公布的民调是在今年5月1日-2日进行的,成功访问1113位成年人;在95%的信心水准下,抽样误差在±3%以内。
台湾人民普遍同意国号为中华民国、由于一个中国原则一般接受国际通称为台湾或中华台北。
自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开始全面民主化与本土化以来,过去二十余年,台湾民众的身分认同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嬗变,其间台湾民意长期且稳定地支持维持现状,而支持独立者也都越来越明显高于支持统一者。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在2011年11月所作的的民意调查,高达86.6%的绝大部分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维持现状(广义):
如果排除「维持现状」的选项,则支持独立者呈压倒性多数。根据TVBS于2011年10月21日至24日民调,独立占67%,统一为17%,17%无意见。
2012年3月29日,民主进步党公布针对全国20岁以上具投票权公民所做的民意调查(依内政部2012年1月份人口统计资料,具95%信心水准,抽样误差约为±2.73%),结果显示:78%受访者认为台湾与中国大陆「不是」同一个国家;81.2%的民众同意民进党《台湾前途决议文》中「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任何有关独立现状的更动,必须经由台湾全体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的政策。
2013年10月台湾指标民调显示,有七成台湾民众认为台湾和中国大陆是两个各自发展的国家。
2014年9月,台湾网路论坛批踢踢「我是台湾人,还是中国人?」的投票民调,「我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这选项得到了10987张的票数,囊括95.61%的选票公意。反观「我不是台湾人,是中国人」只获得61张的票数,得票率0.53%。
根据台湾民调指标公司在2015年10月15日发布的定期民调,对两岸关系现况及未来看法的可复选题目,有69.3%的民众认为两岸现状是一边一国关系,有69%的民众认为两岸是一中一台的关系,只有10.5%的民众支持终极统一。
2016年台湾陆委会民调显示
联合报的「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自2010年开始调查至2017,2010年至2017年之调查台湾人对于两岸关系仍以「维持现状」为主流,支持统一或独立比例基本持平,2010年主张维持现状为51%,2011年为主张维持现状52%,2012年主张维持现状为48%,2013年主张维持现状为47%,2014年主张维持现状为47%。
菱传媒自2023年5月起进行,民众对3年内海峡两岸发生战争风险的担忧有多高,并针对台海若开战,美军协防机会有多高进行网路问卷调查。
国际观点.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21年4月以「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形容台湾,认为台海现状难以再维持稳定,中美很可能在台海地区爆发冲突。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