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黄疸(、--
)又称黄胆,俗称黄病,是指因为体内胆红素过高,而导致皮肤及巩膜发黄或发绿的症状,一般会伴随痕痒、粪便苍白及尿液颜色偏深的情形。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三天内出现的黄疸,大部份会自然痊愈,不会造成问题。不过若新生儿的胆红素非常高或黄疸持续时间太长,可能会出现称为的脑部损伤。
黄疸的成因众多,有些不严重,有些则可能致命,正常人体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会在 1.0 mg/dL(17 µmol/L),一般黄疸患者的胆红素浓度则超过2–3 mg/dL(34-51 µmol/L)。高胆红素可分为两种:非结合性(unconjugated)胆红素过高及结合性(conjugated)胆红素过高,若是结合性胆红素过高,会在尿液中检验出胆红素。
虽然有一些黄疸以外的原因会造成皮肤发黄,包括食用大量含胡萝卜素的食物而造成的,或是使用像利福平之类的药物,但不会造成血中胆红素过高。
非结合性胆红素过高可能是因为、血肿、像吉尔波特症候群之类的基因问题、长时间没有进食、新生儿黄疸或是甲状腺疾病。结合性胆红素过高可能是因为肝硬化或是肝炎、感染、药物或是胆管堵塞。在已开发国家,黄疸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药物或是胆管堵塞,而在开发中国家较常见的原因是因为、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或是疟疾等传染病,胆管堵塞也可能是因为胆石症、癌症及胰腺炎。进行像超声波之类的医学影像检查可以检查是否有胆管堵塞的情形。
黄疸的治疗与病因有关。若是有胆管堵塞,一般需进行手术,否则会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治疗造成黄疸的传染病,也可能会停用造成黄疸的药物。对于新生儿则视年龄及早产程度的不同而定,若胆红素浓度超过4–21 mg/dL(68-360 µmol/L),会进行光照治疗或是换血。发痒的症状可以透过胆囊引流或用熊去氧胆酸来改善。黄疸的英文jaundice源自法文jaunisse,意思是「黄病」。
胆红素的代谢.
当血液中的红血球死亡,红血球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会于肝脏的库佛氏细胞(Kupffer cells)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最后透过消化系统,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
成因.
黄疸症可根据上述的血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
新生婴孩的黄疸症.
可能原因: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