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语
邹语(),前称「曹语」,为台湾邹族人所使用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邹语群,以拉丁文字书写。
邹语变迁沿革.
邹语一般分为北邹语群与南邹语群。「北邹语群」分布于南投县信义乡望美部落;以及嘉义县阿里山乡的部落:特富野部落、达邦部落、里佳部落、茶山部落、新美部落、乐野部落、来吉部落、山美部落。而在高雄市那玛夏区的卡那卡那富语与桃源区的拉阿鲁哇语则叫「南邹语群」。各自的语言历经长年的变迁,自成一个系统。
北邹语群的变迁.
北邹语群又称「邹语」,有特富野社(Tfuya,Tfuea)、达邦社(Tapangʉ)、伊姆诸社(Imutsu,Limutsu)、与鲁富都社(Luhtsu,Luhtu)四个方言语群,而四社中的伊姆诸社与鲁富都社均于20世纪初废社,人口分散到各社。根据民族语学院(Ethnologue)记录1981年伊姆诸社方言语群消失。目前北邹语方言群分为三支:久美(望美)方言语群、特富野方言语群、达邦方言语群,不过各方言语群差异很小。
特富野方言和达邦方言之间文法差异不大。这两方言语音上有些微差异,但变化规律,例如许多特富野方言读z的音,在达邦方言则读为i。
久美方言保留较多古音。
台湾邹族语典.
1927年6月俄国语言学家聂甫斯基经由日本来台湾,并与正就读台南师范之特富野邹族青年吾雍·雅达乌犹卡那(Uyongu Yata'uyungana;高一生/矢多一生/矢多一夫),于1927年7月至8月初,从事1个多月的田野邹语调查。聂甫斯基精通日文,两人以日语沟通。期间记录了15个故事,使用拉丁字母与IPA记写,并收集邹语发音、语法、及词汇等,以及邹族的民族文物30件。聂甫斯基1929年从日本回苏联后、于1935年在圣彼德堡由苏联科学院的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台湾邹族语典》("N.A. Nevskij:Materaly po govoram jazyka cou, Trudy Instituta Vostokovedenija. X1. Moskva-Leningrad,1935"/"--
"),可谓最早的一部专门研究邹语语言学的专书。两人先后于10年之后(1937年10月4日),聂甫斯基与日本籍妻子--
在史达林大清洗期间均被苏联政府以日本间谍及叛国罪逮捕,于11月24日在圣彼得堡夫妻均遭枪决;及27年之后、1954年4月17日吾雍·雅达乌犹卡那被中华民国政府以228事件为由,定以叛乱罪枪决。
语音系统.
邹语的音系之音位大都使用适当的Unicode符号来标示。在台湾南岛语的书写系统的订定上,元辅音之音系表原则上都是先「发音部位」(横列)、后「发音方法」(纵列)、再考量「清浊音」,来订定其音系之音位架构。
邹语文法.
在文法的分类上台湾南岛语并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语或其它综合语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之基本词类分类。比如台湾南岛语里普遍没有副词,而副词的概念一般以动词方式呈现、可称之为「副动词」,类之于俄语里的副动词。 邹语文法分类是将基础的文法之词类、词缀、字词结构及分类法,对比分析语等之词类分类法加以条析判别。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见.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外部连结.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