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会议
亚欧会议(,ASEM)是亚洲国家和欧洲国家的政府间论坛。
发展背景及历程.
该论坛是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1994年10月在访问法国时提出论坛的初步构想并得到了各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欧洲联盟部长理事会于1995年3月正式通过支持召开亚欧会议的决议。在亚洲的东盟各国及中国、日本、韩国也对此构想给予积极支持。
1996年3月,第一届亚欧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参加会议的国家有当时欧盟的15个成员国、欧盟委员会和亚洲的「东盟加三」(中日韩)等10个国家,共26个成员。
成员国于此会议中明确提出了亚欧会议的宗旨、合作领域及指导原则。会议中将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教育与文化确定为亚欧会议的三大支柱。政治上包括两年举行一次的领袖会议以及外交部长会议;经济上有财经部长会议以及亚欧商业论坛;文化上则有亚欧青年领袖会议以及亚欧文化与文明会议等。此会议中并通过亚欧合作的基本原则,强调「对话应在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促进基本权利和根据国际法的规定和义务,互不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进行」,而目的是「在亚、欧两大洲之间促进新型与全面的伙伴关系,加强相互间的对话、了解与合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亚欧会议的架构下,东亚国家首次以东盟加三的形式出现,与欧盟进行对话与交流,这既弥补了亚、欧间缺乏联系渠道的不足,也为东北亚三国和东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从而催生了东亚国家「10+3」的区域合作。此后,亚欧会议每两年轮流在亚洲和欧洲举行一次首脑会议:
1997年2月,亚欧会议的成员国成立了亚欧基金会(Asia Europe Foundation, ASEF),总部设于新加坡,为该会议最重要的常设性组织,旨在加强两洲各国之间人民与文化的交流,这对于亚欧会议的发展以及亚欧关系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总干事为最高领导人。
为在东亚的经济整合上取得领先的地位,由欧盟所领导的亚欧会议与美国所领导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在亚洲形成两股竞争的势力。而亚欧会议很有可能后来居上,超越亚太经济合作会议而成为加速东亚整合的主要力量,对美、欧、亚之间的关系产生冲击。
亚欧各国想法背景.
新加坡.
1994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及资政李光耀在世界经济论坛——欧洲东亚经济高峰会所发表的演说中提出,从国际区域间关系来看,亚洲及欧洲缺乏诸如跨大西洋连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跨太平洋连结(亚太经合会)等合作模式。之后他在访问欧洲各国时,亦提及亚洲应该与欧洲建立一个类似亚太经合会的最高层次对话机制,获得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回响。
东协国家.
东协国家的立场基本上与新加坡是一致的。一方面希望欧盟的介入以平衡此区域内中、美、日的势力,另一方面希望加强对欧洲的关系。
日本.
最初日本是采取观望的态度,尤其是试探美国的看法。但是当日本发现美国并不重视亚欧会议后,转而积极参与,希望借由亚欧会议能促进双边关系,并且能够平衡美国的势力。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亚欧会议则抱持乐观其成的态度,认为亚欧会议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流与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取得欧洲的资金与技术。其出席的代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欧洲.
由于亚洲四小龙、东协国家及中国的高经济成长,使得欧盟执委会于1994年7月所发布的「迈向新亚洲策略」(Towards a New Asia Strategy)中就宣明欧盟对于亚洲,尤其双边经贸与政治往来的新策略。另外,不论是亚洲国家或欧洲国家,均不满意冷战后由美国主导的单边体系,因此均企图加强亚欧关系以平衡美国主导。
亚欧会议成员.
至2014年10月,有53个国家及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 日本、 韩国;南韩;南韩;zh-my:南韩;、#重定向 、 蒙古、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哈萨克;、 泰国、#重定向 、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重定向 、#重定向 、 马来西亚、 老挝、#重定向 、#重定向 、 印度、#重定向 、 澳大利亚;澳洲;澳洲;澳大利亚;、#重定向 及 东南亚国家联盟。
、 法国、 义大利、#重定向 、 比利时、 卢森堡、#重定向 、#重定向 、#重定向 、 希腊、、 葡萄牙、 奥地利、 芬兰、 瑞典、 赛普勒斯、 马尔他、 匈牙利、 波兰、 立陶宛、 捷克、#重定向 、 爱沙尼亚、#重定向 、 斯洛伐克、#重定向 、 罗马尼亚、 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克罗埃西亚;、 俄罗斯、 挪威、 瑞士及 欧洲联盟。
注: 赛普勒斯加入欧盟后,当中并不包括 北赛普勒斯。
注: 希腊、 俄罗斯和 哈萨克斯坦;哈萨克;哈萨克;是跨大陆国家。
注: 澳大利亚;澳洲;澳洲;澳大利亚;、#重定向 是大洋洲国家。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