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金峰乡 (台湾)
金峰乡(排湾语:Kinzang)位于中华民国台东县西南部,为台东县的山地乡之一。东临太麻里乡,西与屏东县雾台、泰武、来义三乡为邻,南接达仁乡,北隔知本溪与卑南乡为界。全境地处中央山脉之上,山坡地较多之故而使发展重心较偏东半部与太麻里乡相邻一带地区。 族群结构上以隶属台湾原住民族的排湾族为主,多为荷西时期前原居住在屏东县泰武、来义等地的排湾族人后代,地方通行语为排湾语。由于地形影响且全境多为森林保留地的区域,可耕地较少,但因此而留有较完整的原始森林样貌与丰富的生态资源。经济产业以农业为主,并有小米、红藜、咖啡、释迦与洛神花等特产。 历史. 金峰乡内的排湾族原住民,大多是在17世纪中叶自屏东县来义乡、春日乡、雾台乡、泰武乡山区迁徙至此,在文化上被称为「东排湾群」。 1950年左右,另有来自屏东县雾台乡的鲁凯族,分别迁徙到金峰乡嘉兰村、坜坵村等地。但分类上仍属西鲁凯群,而与在台东大南的东鲁凯群有显著不同。 日治时期,此地归台东厅台东郡的蕃地范围之一部份(本郡蕃地的另外地区,偏北部的被划入今日的卑南乡之部分地区,南半部则成为今日的达仁乡),由台东郡郡役所与郡警察课直接派遣警察至各部落处理日常政务。战后初期属台东县太麻里乡的一部分,后于1946年4月分乡,设置「金仑乡」,乡公所设于今太麻里乡金仑村,辖有金仑、多良、历坵、近黄及宾茂等5村,隶属于台东区。同年11月,奉命改为山地乡,并与太麻里乡重新划分行政区,原为太麻里乡所辖之山地村落-嘉兰、介达、比鲁划归金仑乡管辖,而金仑、多良两村则划归太麻里乡管辖,因而改名为「金山乡」,1945年至1955年间政府为改善原住民生活,先后将居住深山之比鲁、介达、近黄及宾茂四村迁至平地现址,并把近黄村改名新兴村,而比鲁、介达合并为介比村,尔后又更名为正兴村。复因本乡乡名-金山乡与因与台北县金山乡同名,于1958年4月1日奉台湾省政府民政厅字第29813号令更名为-金峰乡,同年9月1日正式改名为金峰乡,并将乡公所迁移至嘉兰村现址。 目前金峰乡乡治,设立于嘉兰村,乡公所、分驻所、户政事务所都设立在嘉兰村,卫生所则因为海棠台风吹袭,毁于太麻里溪的洪流之中。目前已迁移至宾茂村。 人口. 根据台东县太麻里户政事务所统计,2023年底金峰乡户数约1.2千户,人口约3.7千人,乡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村分别是嘉兰村与宾茂村,2023年底两村人口分别为1,528人与375人。 金峰乡历年人口变化(1981年-2030年) 政治. 乡政组织. 金峰乡公所是金峰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金峰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台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金峰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4课2室等6个内部单位及4个附属机关。 金峰乡民代表会是金峰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金峰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金峰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1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 行政区划. 以下列出的「村」属于行政区划,因此村内可能有数个部落。括号内皆为排湾语名称。 经济. 金峰乡为全台湾唯一无邮局、无任何ATM设置之行政区,也曾是全国唯二(另一个为金门县乌坵乡)、台湾本岛唯一没有连锁便利商店之行政区(统一超商曾在乡公所旁设置「智Fun机」,后因合约到期已撤离)。 112年6月,7-Eleven已有金峰乡门市进驻,于嘉兰村开幕。 参考资料.
金峰乡 (台湾)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