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埕区
盐埕区(#重定向 )为中华民国高雄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高雄市内西南端,市中心中南端,西北面与鼓山区接壤,东邻前金区、三民区,东南隔爱河出口与苓雅区相望,面积仅1.4161平方公里,是高雄市面积最小的行政区。全区主要由高雄港建港时的港底泥沙填海造陆而成,地势平坦,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产业以工商业为主。
因都市发展,城区逐渐老化,工商活动转向其他新兴的都市区域,褪去过往商业中心的地位。盐埕区与台中市中区同样面临退化问题,但同中区于近年随著文化产业进驻,走向历史观光,渐有复苏迹象。
历史.
今日的盐埕区一带在荷西时期以前,便有船只至此进行乌鱼捞捕作业。明郑时期此地居民便以晒盐为生。1701年(清康熙49年),凤山县衙认为打狗海滨有渔盐之利,故招徕20余人来此开辟盐田,因邻近打狗港口,故称之为「打狗盐埕」。盐埕的「埕」与台湾闽南语的「庭」同义,皆指「工作场所的广场」。之后因盐场没落,航运兴起,开始出现「拆船」热潮。最盛时期,在此开业的拆船业者近数十间,甚至出现所谓的「拆船大王」,然而再度没落,高雄侯家即是以此起家,现东和钢铁掌门人侯西泉、侯西峰兄弟的祖父辈和父执辈都做过此行业,替侯家缵了日后创业的大量资源。
1908年高雄港筑港完成,以港底泥沙覆盖在本区,从盐田泽国摇身成为海埔新生地。1928年,高雄市役所迁至本区荣町(即旧高雄市政府,今高雄市立历史博物馆),发展迅速。战后合并堀江町、入船町、盐埕町、荣町、北野町,设置高雄市盐埕区至今,在1960年代时是全市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但因商业中心的东移而繁华落尽,人口开始大幅滑落,在2004年已成为高雄市闹区中人口最少的行政区。
人口.
根据高雄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3年底盐埕区户数约1.1万户,人口约2.3万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府北里与慈爱里,2023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2,154人与343人。
盐埕区历年人口变化(1947年-2030年)
政治.
区政组织.
盐埕区公所是高雄市政府在盐埕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高雄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3课4室等7个内部单位。
交通.
主要道路.
旅游景点.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