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台东线
台东线是指花莲至台东间,台湾铁路公司所经营的传统铁路干线,行经整座花东纵谷平原,因规划之初全线位于台东厅而得名。后因花莲县、台东县分治,外界及新闻常称为花东线、花东铁路,台东线为台铁使用的正式称呼。 台东线原先包含花莲临港线、花莲海岸线(海岸车站)及台东海岸线,在东拓后两条海岸线废止,台东新站-台东站间较晚(2001年6月1日起)废止。 和西部车站不同,自花莲车站起到台东车站,车厢内的站名广播包含阿美语。依序为:国语、英语、台语、客语、阿美语。 历史. 甲午战争后,台湾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为了能够有效统治各地,发展交通成为首要任务。当时的临时台湾铁道队于1897年1月开始探勘台湾东部的花莲港地方铁路路线,后续并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于1910年2月1日开始建设花莲至璞石阁(今玉里)间的轻便铁路,采用762mm轨距,但也前瞻性地保留了1067mm轨距的建筑标准,以期日后能与西部纵贯线相互衔接。该段铁路于1917年5月17日完工,共费时7年4个月及434万日圆。 璞石阁以南的工程,列为当时的二期建设计划,因为需求不甚迫切,当局决定暂缓兴建。而台东(今称台东旧站)至里垅(今关山)间的铁路,则由当时的台东开拓会社所建,于1919年12月16日通车。1920年代初期,当局在交通系统一元化政策下,将台东开拓会社兴建的台东-里垅间的铁路予以收买,改为官营,并于1921年续筑璞石阁-里垅间的铁路,终于在1926年完成总长171.8公里的台东线铁路,并于1926年3月25日于璞石阁举行全线通车典礼。 早期的台东线由于路线标准不佳,坡度大且弯道急,列车从花莲到台东需花费7-8小时,货运更需11小时以上。随著时代进步,原本以蒸汽动力为主的铁路车辆逐渐迈向柴油动力化,花东间行车时间逐渐缩短至4小时内。1968年利用柴油特快车行驶光华号后,两地的行车时间缩短至3小时10分。在花东线铁路瓶颈路段双轨化暨全线电气化计划后,两地行车时间已压缩至90分钟内(但现存路线已不进入台东市区)。 台东线拓宽计划. 花莲港(花莲旧站)、玉里间铁路于1909年(日本明治42年)开工,至1917年完工通车。1922年收购台东开发公司所经营的台东铁路,改名台东南线,营运范围台东到里垅,原台东线花莲港到玉里路段,改名为台东北线。1926年两线连接全线通车,改名为台东线。1939年将铁路由花莲港(花莲旧站)延伸到东花莲港(现花莲港车站)。 1982年,全长约168公里之台东线,将轨距从762公厘拓宽为1,067公厘,在花莲连接北回线而与宜兰线、纵贯线相通。最早于1967年由当时的花莲管理处提出初步规画,不过当时只著重于加强运能,最终亦未呈报上级实施。直到北回线开始兴建,南回线也开始著手规划后,完成环岛铁路的计划才趋于成熟。 1977年12月1日,东线铁路拓宽工程处成立,开始办理路线拓宽规划,并于1978年7月1日开始展开工程,先将原有铁道两侧加建两轨条以形成四条轨,使主线列车得以进出。施工期间为了维持铁道运转,须配合行车施工,备极艰辛。部份路线不良的地段,则以兴建新线代替。而东部河川容易淤积的问题也是一大困扰,才会选择二处兴建河底隧道解决须经常疏濬的问题。 拓宽工程进行的同时北回铁路已经完工,当时台北南下的列车可直驶花莲新站(今花莲车站)后到达吉安,并在该站转乘窄轨的台东线火车,直到1982年6月26日全线四条轨铁道完工通车。但舞鹤-三民间的自强隧道因工程严重延误,列车暂时以原有旧线经扫叭隧道运行,直到1985年初才正式完成。之后原有窄轨列车逐一更换转向架或报废,再将四条轨改成现在的形式。 花东线铁路瓶颈路段双轨化暨全线电气化计划. 自2000年起,为了提升台东线的行车效率,部份路段加以改善。而自2009年起展开铁路电气化之相关工程,已经于2014年6月底完成,2014年6月28日于台东站举行「花东铁路电气化通车典礼」,届时将以电气化列车来提升行驶速度,台北至台东间行车时间可缩为3.5小时左右。总体改善工程2015年全部完工。 车站一览. (注:车站等级: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甲简、乙简、丙简、简易、招呼、号志) 废止车站及设施. 注: 外部连结. 重定向;重新导向;字符;字元;文件; 档案;快捷方式; 捷径;项目;专案;计划;计划;计划;计算机; 电脑; 电脑;
台东线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