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拉里·桑格
劳伦斯·马克·桑格((),1968年7月16日—),美国互联网项目开发者、哲学家,网络百科全书维基百科联合创办人(与吉米·威尔士)。桑格为维基百科这个名字的创造人,初期负责起草维基百科的大多数管理方针。另外,桑格还开发了其他的网络项目,包括Nupedia、、大众百科、WatchKnowLearn、阅读熊、Infobitt和Everipedia。他还在区块链公司及美国非营利政治网络百科全书担任顾问委员 。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桑格对运用互联网进行教育活动产生兴趣,于2000年加入网络百科全书Nupedia,任总编辑。后来对Nupedia的缓慢进展感到失望,提议用Wiki为Nupedia的同行评审过程募集接受条目。这项改变促成了维基百科在2001年开发上线。在维基百科发展早期,桑格担任社区领导者,直至2002年逐渐对项目不抱有信心而离开。其后,桑格的维基百科联合创办人地位被吉米·威尔斯质疑,但被大众普遍接受。 离开维基百科后,桑格开始批评项目,其中一次在2007年称其“坏到无法修复”。他承认维基百科有优点,但缺乏对专业人士及权威的尊重,内容因此不可靠。在2020年和2021年的采访,他批评维基百科的条目有偏向左派及自由主义的。2006年,桑格成立大众百科,与维基百科一较高下,结果在2010年卸任总编辑,2020年完全离开。2017年,桑格担任Everipedia资讯总监,2019年离巢,另立知识标准基金会,成立“百科圈”。现为知识标准基金会总裁兼执行董事。 哲学研究方面,桑格主要研究知识论、现代早期哲学及伦理学,并在母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哲学。 早年. 1968年7月16日,拉里·桑格在美国华盛顿州贝尔维尤出生。父亲盖瑞(Gerry)是海洋生物学家,研究海鸟,母亲为全职妈妈。桑格7岁时,全家人搬到阿拉斯加州安克拉治,桑格在那里长大。桑格小时候对哲学话题很感兴趣。 1986年高中毕业后,桑格就读于里德学院哲学系,期间对互联网及其作为出版渠道的潜力产生兴趣。他设立了一个邮件列表服务器,为有辅导需求的学生与导师建立沟通平台,以此建立论坛,用来提供个别辅导课程、个别辅导的方式及自愿提供辅导的可能性及优点,打造成导师和学生打破传统大学环境,在互联网上寻找彼此的自由网络。为此,桑格牵头成立哲学讨论列表系统哲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Systematic Philosophy)。 1994年,桑格为讨论组写了一份宣言: 哲学的历史充满着分歧与困惑。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哲学家怀疑哲学的真理是否可以被认知,或是哲学到底有没有真理。也有一些哲学家认为人可以比知识分子前辈更加仔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1994年前后,桑格订阅了吉米·威尔士的“适度讨论客观主义哲学”(Moderated Discussion of Objectivist Philosophy)邮件列表,两人就此认识。 1991年,桑格从里德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桑格与朋友成立“桑格与香侬对千年虫新闻报道的评论”网站,为关心2000年问题的计算机系统管理人等群体提供资源。 Nupedia和维基百科. Nupedia是一部版权自由的网络百科全书,收录各个领域专家志愿者撰写的内容,由编辑审核评估后发布。该项目由吉米·威尔士发起,威尔士公司Bomis负责运营。威尔士和桑格通过邮件列表沟通。有一次,桑格给威尔士及其他人发电子邮件,说想在2000年1月1日、后设立“文化新闻博客”,报道社会及政治议题,换掉那时已经过时的千年虫问题网站。威尔士则回复说,“与其这样做,那为什么不过来实现我的想法?”,以此桑格抛出Nupedia的概念,邀请他加入项目。桑格最终被聘为Nupedia总编,2000年2月开始监督Nupedia,负责开发条目评审过程,招募编辑。按照流程,条目在网站发布前,须经过Nupedia的电子邮件系统审阅。 Nupedia进展非常缓慢,到2000年底陷入停滞,让桑格和威尔士错愕不已。桑格说,“到2000年夏季,很明显,我们测试(在Nupedia上写条目)的过程非常缓慢。”2001年1月,桑格提出用Wiki技术加快条目开发速度,最终在2001年1月15日启动了维基百科。按照最初的设想,维基百科是一个协作性的Wiki网站,公众可以在上面写条目,之后进入到Nupedia的评审过程。然而,Nupedia的专家大多不愿意加入这个项目,顾问委员会成员甚至在邮件列表中斥责维基百科的想法十分荒谬。 使用Wiki的想法是桑格与在哲学邮件列表中认识的朋友本·科维茨(Ben Kovitz)2001年1月2日吃晚饭时想到的,当时桑格第一次从程序员朋友那里接触wiki软件,了解到由沃德·坎宁安创造的WikiWikiWeb技术。桑格对其他Wiki带来的可能性印象深刻,决定打电话给威尔士,让他也尝试,最终得到同意。维基百科这个名字就是由桑格起的,他后来说这是个“愚蠢的名字”,适合“刚开始非常愚蠢的计划”。 上线不到几天,维基百科规模Nupedia,形成了编辑的小社区。桑格担任维基百科的“总召集人”,负责项目运营、制定最初的大多数方针,包括“忽略所有规则”、“”、“”及“”。他信奉维基百科鼓励编辑的想法,告诉用户“不用担心搞砸”。他还提出“精彩散文”的概念,也就是后来的,用来展示维基百科质量最高的条目。 然而没过多久,桑格对维基百科的幻想破灭。2001年中,桑格向社群表示网站被“水军”和“无政府主义者”“冲垮”,指他们“反对人人权力平等的看法”。维基百科成为Nupedia条目来源的时候,桑格觉得这样的问题不太重要,直到维基百科成为独立项目,他才关心社群的问题。被维基百科用户“The Cunctator”在网上喷过后,桑格越来越沮丧,开始更为强烈地建议专家编辑行使权力执行规则,解决争端。维基人要求他尊重大家,结果适得其反,导致他和社群的关系出现裂痕。 桑格是维基百科的唯一一位编辑员工。2002年初,母公司Bomis计划用维基百科营利,宣布在网站上投放广告,用一部分收入给桑格付薪水。但维基百科项目公开反对商业化行动,加上当时互联网广告的市场非常小。到2002年2月,在互联网泡沫的冲击下,Bomis不再向维基百科拨款,停止资助桑格的工作。3月1日,桑格正式辞任Nupedia总编辑和维基百科总召集人。他表示自己不会以志愿者名义参与维基百科和Nupedia,因为以兼职的身份来做这项任务不合理。桑格也对持续的内容战感到沮丧,并自己缺乏威尔士的支持。 Nupedia活动日益减少之下,桑格有意在2002年重振其声威。他认为Bomis已经无法管理这个项目,威尔士也不感兴趣,决定找个组织来管理。后来桑格向Bomis买下Nupedia的域名及专属材料。桑格认为Nupedia应被允许慢慢消亡,因为它的消亡不完全是因为评审过程固有的低效率造成的。2003年9月,Nupedia的服务器宕机,此后再也没有恢复。 维基百科联合创办人. 2005年,威尔士在维基百科条目中修改了桑格是网站创办人的表述,激起社群讨论。桑格指责威尔士“篡改历史”,贬低自己的功劳。在《连线》杂志的采访中,威尔士坦承自己只是在细节上阐明桑格对项目的贡献,删掉一些事实性错误。他后悔自己的行为。威尔士后来说自己是从Bomis员工杰里米·罗森菲尔德(Jeremy Rosenfeld)那里听到wiki的概念,而不是桑格。 桑格在个人网站贴出多条链接,证明自己是联合创办人。早在2001年1月17日,桑格被Nupedia首席编审露丝·伊夫切尔(Ruth Ifcher)称为“Nupedia wiki网站的牵头人”,2001年9月被认定为维基百科联合创办人。桑格还说自己一手负责张罗维基百科,而威尔士把大部分时间放在Bomis上。威尔士设想百科全书开源、协作、接受任何人贡献的想法,为网站张罗投资,桑格则负责统筹。 对维基百科的批评. 自2002年以来,桑格一直批评维基百科。 准确性、可信度和专业性. 2004年12月,桑格在撰文时,提到图书馆员、教师及学者群体认为维基百科不可靠,没有正式的评审过程,有大量水军,让公认的专家打消了贡献的念头。 2007年4月,桑格承认维基百科“依然非常有用,是非常了不起的现象”,但也觉得“坏到无法修复”,充斥大量问题,“从严重的管理问题,到经常性失灵的社群,再到经常不可靠的内容,再到一连串的丑闻”。 2009年9月,桑格说从网站水军活动已成问题开始,吉米·威尔士完全不作为。他指责威尔士在谁创造了维基百科的问题上“骗人”。威尔士回应了外界对两人闹矛盾的关切:“我非常尊重拉里·桑格,这场愚蠢的辩论很不幸地掩盖了他的贡献。” 2015年11月,在《Vice》杂志编辑扎卡里·施瓦茨(Zachary Schwartz)的采访中,桑格提到自己在维基百科发展初期遇上水军的经历:“挺有压力的。我觉得它给我妻子的压力胜过于给我。听到有人在网上霸凌我,她非常困惑。”桑格形容水军是当代社会的社会正义战士。问及当时对维基百科的看法时,桑格说:“我想我有点自豪。我总觉得我们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有正确的想法。” 2016年11月,在《以色列时报》接受亚历山大·吉尔伯特(Alexandre Gilbert)采访时,桑格说维基百科有“公平和健全治理的问题”。 中立性. 2010年7月接受Slate的凯瑟琳·舒尔茨(Kathryn Schulz)采访时,桑格说:“如果你要说政治偏见,我觉得这应该是维基百科最为严重的问题。只有跟保守百科上面的人比较,才显得不那么糟糕。我觉得大多数存在这种的议题上都有自由主义偏见。”他认为,这些人“在维基百科上的大部分工作让最为激进的平等主义者都感到舒服。这些人要么是自由主义者,要么是自由意志主义者。” 2019年5月,在“150Sec”接受苏菲·福金(Sophie Foggin)采访时,桑格提到了维基百科的中立性:“一直以来,有影响力的编辑用一种观点写条目,驳斥其他不流行的观点,或是完全没有公平处理主题的其他方案时,维基百科都会背过身去。” 2020年5月,在博客文章中,桑格说维基百科“非常偏颇”。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唐纳·川普的维基百科一些条目“一概负面”,贝拉克·奥巴马的条目则“完全没提到一些知名的丑闻”。其他主题也存在自由主义与左翼偏见,包括希拉里·克林顿、人工流产、毒品合法化、宗教、LGBT收养。他特别提到许多关于特朗普的陈述“失实”,确立了网站的偏见。他表示:“维基百科是时候清理门户,承认自己放弃了中立观点”。 2021年2月,在福斯新闻频道的采访中,桑格称维基百科的“意识形态及宗教偏见真实存在、令人困扰,尤其是许多人继续把它当成不偏不倚的参考书。” 2021年7月接受采访时,桑格说维基百科完全不可信,编辑有左倾偏见。他指乔·拜登条目“几乎没有提到共和党人对他担忧”,也没有提及。他说维基百科“为相当多人事情设立可靠的观点”,“如果只允许一个版本存在,有钱有势的人会受到极大的激励,控制维基百科这样的东西,好支撑他们的权力,他们就是这样的。”2021年7月22日接受塔克·卡森采访时,桑格说维基百科允许匿名贡献,导致网站被犯罪组织、公司及政府胁持。他表示:“我不认为维基百科内部有修复维基百科的办法。这个地方在制度上相当保守。” 2021年8月,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采访中,桑格驳斥了维基百科对替代医学的描述,例如把顺势疗法当成伪科学,认为这样的定义不中立。他还表示:“如果你不跟合适的人马首是瞻,你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他建议大家不要用维基百科,即便是“有良心的学生”。 2023年8月,他接受由葛伦·葛林华德主持System Update时,指出联邦调查局以及中央情报局派员盯紧条目,删除对美国联邦政府不利的消息,必要时可以提删条目,并称两个部门利用维基百科进行情报战。 色情内容. 2010年4月,桑格向联邦调查局写信,表达自己对维基共享资源存有儿童色情的担忧。后来他澄清自己关心的内容是“虐待儿童淫秽视觉图像”,不是照片。桑格认为报告这些图片是自己的“公民责任”。批评者指控桑格居心叵测,称他自己都还有摇摇欲坠的公民百科需要负责,没必要把这样的指控公开化。2012年,桑格向福斯新闻频道表示自己和NetSpark合作,让NetSpark捐出过滤维基百科色情图片的技术,或是大幅度调低技术价格。NetSpark曾在2012年联系维基媒体基金会,但没有收到回复。 2012年6月接受TechCrunch TV采访时,桑格批评维基百科有太多儿童能看的色情作品,自己不觉得离开维基百科很遗憾。 后期活动. 大众百科. 2006年大会上,桑格宣布启动wiki百科全书项目大众百科,以此作为维基百科的分支。大众百科的目标是解决维基百科现有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强制用户实名注册,不允许匿名编辑,设有一群拥有额外权威的专家。桑格打算基于学术设立可靠的网络百科全书,让条目更可靠、更具学术严谨性。网站计划采用专家评审流程,由专家裁决共识无法解决的争端。 桑格估计大众百科的访问量在2007年上线满一年时会迅速增长。然而初期的爆发过后,网站陷入停滞,大部分专家都没留下来。2011年,《Ars Technica》记者蒂莫西·B·李(Timothy B. Lee)称大众百科“一池死水”,认为网站起步晚是劣势,其发展被“笨拙的编辑模式”阻碍。2014年,据图书馆服务主任分析,大众百科编辑数量下降到100位不到,每日编辑数只有“数十笔”。到2022年3月,大众百科收录约1.7万篇条目,其中153篇经过专家评审。 2007年初宣布不打算无限制执掌公民百科的桑格实际上于2009年初停止编辑,尽管正式公告于2009年7月30日才在大众百科I邮件列表上公布。2010年9月22日,桑格卸任大众百科总编,但会继续支持项目。 2020年7月2日,桑格宣布将大众百科的域名转移给帕特·帕梅尔(Pat Palmer),说大众百科“很久以前就不再是‘我的’项目了。但直到今天早上,我仍然拥有该域名。” 其他项目. 拉里·桑格还参与了其他几个在线百科全书项目。2005年,桑格加入,担任分布式内容项目总监。2006年初,数字宇宙基金会上线,桑格担任主要组织人。该网站招募有声望的专家撰写条目,检查用户提交条目的准确性。项目首个专家编辑项目为“”。后来桑格认为基金会的内容创作节奏太慢,提议开放内容,加快开发,但该提议被拒绝了。 桑格还贡献了非盈利机构WatchKnowLearn计划,教导儿童使用网站上的视频及其他媒体。网站由赠款、慈善家和西北密西西比社区基金会(Community Foundation of Northwest Mississippi)资助。2008年到2010年,桑格负责WatchKnowLearn的开发。项目包括涵盖幼儿园及12年纪生的教育视频库。2013年2月,网站成为Google搜索次数最多的教育视频网站,每月吸引600万次点击。2010年和2011年,桑格继续为初学者开发阅读指导网页程序,2012年以“阅读熊”(Reading Bear)的名义上线。网站采用自然拼读技术,展示视频、PowerPoint演示文稿及电子书,教导孩子发音。另外还会教授每个单词的含义和背景知识。 2013年2月,桑格在Twitter宣布众包新闻门户Infobitt:“我的新计划会向全世界证明如何用众包生产高质量内容的问题——一个我一直以来想解决的问题。Wiki当然不行。”网站声称是众包式新闻聚合器,2014年12月上线,2015年7月花完钱。 2017年12月,消息指桑格担任区块链技术开源百科全书Everipedia首席信息官。同月,桑格向透露Everipedia“将以比维基百科更加戏剧性的方式改变事件”。同月,桑格向TechRepublic表示“Everipedia是万事万物的百科全书,话题不设限,不像维基百科。” 2019年7月1日,桑格提倡社交媒体平台在7月4日和5日停摆,要求平台高管将权力下放给用户,确保用户掌管自己的的数据和隐私。 2019年10月28日,桑格宣布离开Everipedia,并将股份无偿还给公司,以便自己成立知识标准基金会(Knowledge Standards Foundation),开发encyclosphere.org。他表示:“我们需要像博客网站设立博文标准一样设立百科全书,需要一个‘百科圈’。我们会成立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就像网志空间那样,或者像电子邮件、IRC、区块链或万维网本身。”基金会于2019年9月由拉里·桑格等人成立。 2020年3月3日,区块链公司宣布任命桑格为咨询委员。 哲学工作与个人生活. 拉里·桑格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知识论、现代早期哲学及伦理学。桑格的哲学研究大多聚焦于知识论。2008年,桑格来到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就“互联网是知识的未来”的议题进行辩论,探讨Wiki和博客改变着知识创造分发的形式。 2002年1月,桑格回到俄亥俄州哥伦布,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哲学,直至2005年6月 2000年2月,被威尔士请去开发Nupedia的桑格搬到圣地牙哥,2001年12月在拉斯维加斯结婚。2005年,桑格加入数字宇宙,与妻子搬到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鲁兹。到2015年,桑格住在俄亥俄州哥伦布郊区。截至2021年,夫妻俩生了两个孩子,都在家自学。 2010年10月,桑格认为维基解密是“美国的敌人——不只是政府,还是人民”。 2021年9月,针对乔·拜登总统发布的,桑格在Twitter发布“我也没打 #我不会遵守”,配合播客主持人蒂姆·浦尔的反疫苗活动。在早前的推文中,桑格错误认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不是疫苗”。 桑格支持“婴儿读书”的概念。儿子快过两岁生日的时候,桑格开始教他读书,还拍视频在网上展示。众所周知,桑格爱听。 桑格在信义宗家庭长大,就读于主日学校。16岁时,他的家人不再经常去教堂礼拜,桑格因而成为不可知论者。至于种族,桑格在2016年将自己描述为“典型的美国混血儿(有英国、德国和法国血统)。
拉里·桑格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