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叶音
叶音(也写为「协音」)又称为「叶韵」(协韵),指以改读字音的方式,来读《诗经》、《楚辞》、唐诗等韵文。 「叶音」此称呼出自于南宋朱熹。宋代之前,学者并没有「古韵」的概念,当他们用自己的发音念先秦韵文时,发现并不协韵。有一些学者以为古书传抄有误,便擅自改变用字(最有名的是唐玄宗)。而其他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些字不协韵的原因,是因为发音不同,所以必须改变读音。叶音说提出之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康熙字典》中的字就注有叶音的义项。 叶音举例. 例如朱熹在《诗经‧召南‧行露》二章与三章是这样改变发音的: 第二章 谁谓雀无角(觉韵古岳切,朱叶卢谷反) 何以穿我屋(屋韵乌谷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朱叶音谷) 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烛韵鱼欲切) 室家不足(烛韵即玉切) 朱熹认为这篇诗应该每个字都押韵,但是他用自己的发音念,「角」和「家」不押韵,所以他改变了这两字的发音。 第三章 谁谓鼠无牙(麻韵五加切,叶五红反) 何以穿我墉(钟韵余封切) 谁谓女无家(麻韵古牙切,叶各空反) 何以速我讼(用韵似用切,叶祥容反) 虽速我讼 亦女不从(钟韵疾容切) 相同道理,朱熹又改变了「牙」、「家」、「讼」三字的发音,却造成了「家」在此两章的发音不同。相同句子中的字,却有不同发音,这是相互矛盾的。 叶音的本质. 从本质上来说,叶音是因为古人没有意识到语音会随著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今时不押韵的字用彼时写作时的音来读其实是押韵的。中古汉语离今较近,语音变化较小,但仍有部份韵部与今日普通话或国语不同导致不押韵,所以今日念唐诗仍有部份人使用叶音方法来保证押韵。而上古汉语去今已远,不押韵的情况更甚。从明代陈第研究开始批判叶音,自此对上古音韵逐步了解,知道哪些字在上古汉语中可以押韵。
叶音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