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一清专案
一清专案是中华民国政府,针对检肃流氓条例、组织犯罪条例等衍生的全国同步大扫黑的治安政策之一。 1984年「一清专案」,是由台湾戒严时期的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主导,依据「台湾省戒严时期取缔流氓办法」执行,锁定的首要黑帮为日渐坐大的「竹联帮」,后续接著连续实施全国同步大扫黑的1990年「迅雷专案」和1995年「治平专案」,分别被代称为「二清专案」、「三清专案」。 执行. 1984年11月12日,时任内政部部长吴伯雄在内政部警政署宣布开始执行「一清专案」,针对当时国内主要的帮派及流氓进行扫荡,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当日便奉令将竹联帮精神领袖陈启礼逮捕入监。 据相关媒体及评论指出,此次行动起因应是要逮捕江南案主嫌陈启礼。1984年,陈启礼被当时的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中将吸收成为情报员,接受训练后奉令秘密赴美国与吴敦及董桂森刺杀《蒋经国传》的作者刘江南(美籍华人作家刘宜良)(参见江南案),案情曝光后,一度造成台美关系紧张。在此压力下,蒋经国政府于陈启礼等人回台后发动一清专案,逮捕陈启礼、吴敦等人,并宣称江南案为「情报官员专横霸道所致,非蒋孝武授意」;最终,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中将、国防部情报局副局长胡仪敏少将、国防部情报局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上校等人都被定罪。 部份人士认为,这是蒋经国、蒋孝武父子的脱罪之举,而一清专案便是蒋经国政府及蒋家为了灭除刺杀之事而成立的专案。但学者吴建国认为,此种看法缺乏进一步的人证、物证支持,蒋经国跟蒋家人都不是主谋,主要策划者是情报局的高层。 批评和影响. 违反宪法精神. 一清专案是以戒严时期「取缔流氓办法」为依据,而该办法性质上是一个行政命令,且遭到逮捕者毋须经过法院的审判,便可以裁定管训,明显有违反法律保留原则及中华民国宪法第8条之虞,规避宪政体制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被视为白色恐怖的延续。 黑社会势力洗牌. 一清专案将锁定对象以黑道竹联帮为主,4,000名检肃对象中,竹联帮份子就占三分之一。全台各帮派组织领导者被扫荡入狱,首恶份子猪屠口帮吴瑞开是警方第一波一清专案主要扫荡对象在狱中管理却问题丛生,一位飞鹰帮张永良落单,受到外省人为主的竹联帮欺凌,让许多本省籍的角头老大不谋而合一致谴责竹联帮,因而结盟,反而成为狱中内的最大势力,1986年10月31日在台北土城看守所以「替天行道」为号召,创立「天道盟」,此后并成为台湾三大黑帮之一。 另一方面,黑道大哥扫荡入狱后,各帮派继而由原先的小弟领导,在黑道大哥获释回到帮派中时,黑道伦理大乱,新旧领导世代的冲突造成为数不少的流血事件。 渗透政治. 部分黑道和帮派人物在一清专案出狱后,如郑太吉、罗福助、颜清标、张安乐、蔡永常、许海清、黄承国等台湾黑帮人物或地方角头领袖为求安身立命,与天道盟、四海帮、竹联帮等帮派在选举的时候,更大力参与各方政党和联盟的活动,以争取介入参选人资格或组建政党的机会,企图透过选举进入立法院及各级县市地方议会或地方民代和村里长,更成为日后台湾「黑道治国」、「台湾黑金政治」现象的远因。 注释. 台北市刑大逮捕一清专案首恶份子吴瑞开施火木
一清专案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