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地变化的道理
使用率很高网站
生活要常常分享
您身边百科全书
南岳忠烈祠
南岳忠烈祠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衡山香炉峰下,是1942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阵亡将士而建的祠庙,其建筑仿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唯一一处纪念民国时期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烈士陵园。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6年,南岳忠烈祠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入列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 全局. 视频全景参见:《抗战特别报道(七):南岳忠烈祠 中国抗战史上不朽的丰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际网路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互联网档案馆;)》 南岳忠烈祠依山而建,坐西北望东南,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仿照了南京中山陵的形制,在中轴线上依次有牌坊、纪念塔、纪念堂和享堂等,全长240米。祠内的所有建筑均用花岗石或汉白玉砌成,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照下,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主体建筑. 纪念塔. 忠烈祠的正门是一座三拱单檐石牌坊,之后是标志性建筑——“七七”纪念塔。塔的造型为一大四小的五颗炮弹,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汉白玉镶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塔背面原刻有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题词“寇犯卢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湔国史。” 纪念堂. “七七”纪念塔的背后是纪念堂,匾额原为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所书,堂中有一座平铺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其上树立一块高约6米的汉白玉石碑。碑的正背两面原刻有碑文,记述了建祠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纪念堂后为276级石阶,分成左右两侧。在两侧中间的斜坡草地上,有用大理石片拼嵌出的“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台阶上下可分为九层,第六层的中间立有一块致敬碑,下用四根石柱承托一块石板,上置一个大型的花岗岩球冠,两旁再各植翠柏一株,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 享堂. 享堂位于忠烈祠的最高处,是祠中最大的建筑。它的平面呈十字形,用乳白色花岗岩砌筑。正门由三道拱门组成,其上方用六根石柱顶起了单檐歇山式的屋顶。 在中间正檐下悬挂着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金匾(原物)。享堂的四周有围栏,堂中设汉白玉石砌成的祭台,台上立“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牌。 牌位的两侧为入祀忠烈祠的人员名单,周围的墙壁上还镶嵌有当代书法家题写的诗文三十六方。 金匾的“烈”字. 蒋介石题字的“忠烈祠”的“烈”字,在歹字部上少了一点。流行广泛的说法是蒋介石希望“烈士少一点”。但人民日报记者杨立新认为,这只是行书连字所致,王羲之、李世民、李邕等都曾写出过类似的“烈”字。 忠烈祠周边. 忠烈祠附近有宋哲元为在“七七事变”中殉国的佟麟阁和赵登禹修建的纪念亭。四周的山头上,还分布着13座烈士陵墓,安葬著第九战区抗日阵亡将士遗骸。其中既有郑作民、孙明瑾等将领的个人墓,也有74军、60师和140师等三座集体公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墓安葬着国民革命军第60师师长董煜收集的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遗骸。 南岳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题刻者名单. 礼堂神位碑刻. 神位碑自左至右,竖刻。资料引用自1995年版《忠烈祠》57-58页 享堂内题刻者名单(1943年). 图表引用自1995年版《忠烈祠》41-42页 享堂内题刻者名单(1943年) 历史. 筹建. 南岳忠烈祠筹建于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期间。与会者认为阵亡将士“暴尸战场”,难以安奉,于是便有了在衡山建造烈士陵园集中祭祀的想法。 1939年底,国民政府公布了《抗敌殉难忠烈官民祠祀及建立纪念牌坊办法大纲》和《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 1940年,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与湖南省参议会议长赵恒惕等军政首脑组成了“湖南省建筑南岳忠烈祠筹备委员会”。 建设过程. 1940年春秋之交,赵恒惕一行人来到南岳的赵恒惕公馆“午园”,开始为忠烈祠选址,最后相中延寿亭畔罗家弯一带地域。此后,在第九战区的主持下,于1940年开始建设南岳忠烈祠,分两期施工,到1943年基本竣工。1940年初,胡鹤云烈士的灵柩就运抵南岳,南岳林垦局通知当地居民制备小型中华民国国旗插于门首迎灵。1943年竣工验收之后,成立了“忠烈祠管理处”,委任南岳祝圣寺方丈空也法师为首任祠僧。 落成大典. 1943年7月7日,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了忠烈祠落成大典。南岳居民都在家插上了青天白日旗,当天也是南岳墟期,南岳各界人士和墟期赶场的乡民都列队前往忠烈祠。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宣读祭文: 念完祭文,薛岳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祀者包括当时已经阵亡的张自忠、郝梦龄、佟麟阁、赵登禹等38位国民革命军将领。 落成大典以后. 1944年2月,第10军预10师中将师长孙明瑾,第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两名烈士的灵柩从常德战场运至南岳忠烈祠荣葬,这是南岳沦陷前葬入忠烈祠的最后两位烈士。1944年3月6日,空也方丈接到南岳管理局委任状,率瀞经、复明二位僧人正式进入忠烈祠管理。1944年6月24日,日军占领南岳。8月,一小队日军进入忠烈祠破坏。空也方丈在沦陷期间尽力保护忠烈祠,使忠烈祠未受大的破坏。在这期间,南岳管理局所存的建筑南岳烈士公墓之地点图样及各项规章都遭遗失。 抗战胜利以后. 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政府予以重修。之后的七.七纪念日、清明节前后,都有学校组织及个人自发的祭祀和扫墓活动。 1946年8月,湖南省主席王东原在南岳举行行政会议之间,也率领百名与会人员诣祠致祭。1947年,国民政府颁布《春秋二季致祭阵亡将士办法》规定:每年3月29日为春祭,9月3日为秋祭。1949年3月29日,南岳管理局局长叶保和率官员诣祠举行春祭典礼,这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次祭祀。 1949年以后. 1952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省有关单位指示南岳特区政府清除忠烈祠等“反动遗迹”,当时的特区副区长张怀一没有执行命令。1953年春,南岳特区已改为南岳管理局。3至5月,省有关主管单位再度下令责成南岳管理局清除“反动遗迹”。5月中旬,南岳管理局组织南岳建筑工会石工凿毁题刻,截止6月上旬,基本清除净尽,总计100余处(组)忠烈祠及烈士公墓题刻被凿毁。 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又对忠烈祠进行破坏,蒋介石题词“忠烈祠”的祠额也被砸下,还毁掉烈士公墓。如国民党中将罗启疆的孙子罗旭于1989年5月到南岳亲自寻访,才在附近的浅土找到了祖父的尸骨。 文化大革命以后. 八十年代后,伴随着两岸关系的好转,越来越多的海外游客来到忠烈祠祭祀。湖南省有关领导多次指示南岳管理局修复忠烈祠。1982年初,南岳忠烈祠从原基建科仓库找出了文革时被砸下的蒋介石题词“忠烈祠”匾额,修缮后挂回忠烈祠享堂大门上方。1983年10月,南岳忠烈祠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抢救性的小规模修复工作随即展开。1992年6月,在各有关部门的指示下,南岳文物管理所接管了南岳忠烈祠,成立了“南岳忠烈祠修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南岳忠烈祠的修复工作,还设立忠烈祠管理所。 墓葬修复. 据《潇湘晨报》记者2010年8月遍访时20座烈士墓的统计情况如下: 南岳忠烈祠烈士墓2010年的情况 2012年,抗战研究者康振贤到访南岳时,已看到毁坏的墓都在陆续地恢复中。2015年为抗战胜利70周年,南岳忠烈祠进行了全面维修,周边烈士墓也得到维修。2019年南岳区检察院走访发现赵绍宗将军墓未完成修复,对南岳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发起了公益诉讼。 纪念活动. 官方活动. 1984年5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到忠烈祠参观,并默哀致敬。 2013年7月7日,202位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灵位安放仪式在湖南衡阳南岳忠烈祠举行。这202位远征军将士隶属于中国入缅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阵亡于1942年的仁安羌之战。 2015年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湖南抗战名城巡礼--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媒体来湘联合采访活动”走访湖南五大抗战名城,海峡两岸多家媒体来南岳忠烈祠采访。南岳忠烈祠开始进行全面维修,期间仍正常开放。 民众活动. 8月15日为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9月3日为中国国民政府宣布的抗日战争纪念日。所以在8月15日和9月3日前后的时间段里,会有很多游客自发到忠烈祠参观祭拜,也有社会各界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 志愿者活动. 2013年6月,在南京衡阳两地志愿者的帮助下,衡阳保卫战老兵石永固得以来南岳忠烈祠祭拜牺牲战友。
南岳忠烈祠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
如果网站内容有侵犯您的版权
请联系:pinbor@iissy.com
Copyright ©2014 iissy.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