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庚
蒲寿庚(约1205年—约1290年或约1296年),又作蒲受畊,号海云,南宋末年福建海商,其先世为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后汉化,定居福建泉州。
家庭背景.
蒲寿庚的远祖来自阿拉伯地区,家族曾在东南亚占城等地经营数代,是穆斯林商人集团的代表。他们采用的汉姓“蒲”可能来自阿拉伯语词汇“阿布”。蒲寿庚之父蒲开宗举家自广州徙居泉州,定居临近泉州后渚港的法石乡云麓村,继续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蒲开宗任安溪县主簿;绍定六年(1233年),为鼓励蒲氏的对外贸易活动,朝廷封蒲开宗为“承节郎”(从九品武阶官)。
生平.
蒲开宗去世后,蒲寿庚继承父业,从事以运贩大宗香料为主的海外贸易。其初,蒲氏家族曾一度中落,生活不甚丰裕,经蒲寿庚的精心经理后,迅速振兴,走向鼎盛。淳祐十年(1250年),蒲寿庚任提举泉州舶司,到淳祐十二年(1252年)换为杨瑾。
咸淳十年(1274年),海寇袭泉州,官兵无能为力。蒲寿庚与其兄蒲寿晟为保护家族的巨大利益,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助官兵击退海寇,因功授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
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帝。此时南宋大臣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和文天祥等人在福州拥立年幼的皇帝端宗,成立小朝廷。十一月,南宋皇族逃至泉州城南郊的法石村,准备定都泉州,还加封蒲寿庚为闽广招抚使兼主市舶。但此时的蒲寿庚已经通敌,宋端宗等人无法进入城内,只好待在东海法石寺(另一说为蒲寿庚谒见宋端宗,请其驻跸泉州,但遭到张世杰反对)。宋军船只不足,遂抢走蒲寿庚家族的海船2000艘(一说400多艘),还没收其财产。蒲寿庚怒而“尽杀南宋海外宗室”,并且追杀皇帝端宗,导致其进一步南逃。十二月初八(1277年1月13日),元军抵达泉州,蒲寿庚献城投降。1277年七月,张世杰复返围城,长达90天,尽管得到当地百姓和士族武装的支持,但由于元兵增援,宋军腹背受敌,张世杰被迫撤军。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授蒲寿庚为昭勇大将军、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兼提举福建广东市舶;七月,改任镇国上将军、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三月,任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八月,升为福建行省左丞,受命恢复海外贸易通商。蒲寿庚派遣长子、正奉大夫、工部尚书、海外诸番宣慰使蒲师文和亲信孙胜夫、尤永贤等人“通道外国,抚宣诸夷”,于是占城、马八儿2国率先来通商,其他20余国次第而来。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二月,元廷敇命扬州、湖南、赣州、泉州4省造战船600艘,泉州分担200艘。至元十八年(1281年)二月,蒲寿庚上奏元廷,表示泉州受命建造的战船已完成一半,但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苦,因此请求停工,得到元廷准许。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九月,蒲寿庚任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
后代.
蒲寿庚有三子:蒲师文、蒲师斯、蒲均文。蒲师文于至元十八年(1281年),任提举福建道市舶。蒲师斯之子蒲崇谟,官至行省平章政事。直到元朝末期,蒲寿庚家族一直独自掌控海上贸易。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支持蒙古的蒲氏深恶痛绝,下令禁止蒲氏族人入仕籍。
生成维基百科快照图片,大概需要3-30秒!